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振平专利>正文

基于嵌入式系统磁电治疗仪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6806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基于嵌入式系统磁电治疗仪,涉及磁电治疗仪电路结构的改进;解决传统磁电治疗仪的振荡频率及占空比难以把握其一致性、治疗头温度把握不准,治疗效果差等不足;基于嵌入式系统磁电治疗仪,由主控制电路、驱动电路、温度信号采集电路、电源电路、显示电路、治疗头电路组成;主控制电路分别与驱动电路、温度信号采集电路、电源电路、显示电路连接,驱动电路、温度信号采集电路分别与治疗头电路连接;优点:治疗仪系统驱动振荡频率自动调节,产生相应驱动信号;带有热治疗头温度显示,实时监测热治疗头的温度,并能根据环境温度选择相应的补偿,降低治疗仪因环境温度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各治疗头采用独立控制方式,有定时治疗功能,提高治疗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电治疗仪电路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传统的磁电治疗仪或使用同样工作原理的治疗仪多采用模拟电路来实现,特别是在驱动信号的振荡频率通常由NE555芯片和外围电路来组成振荡电路,采用NE555芯片的方案成本低,但是存在不足:1、其组成电路的振荡频率及占空比难以把握其一致性,因为该电路方案受到外围电路器件精度影响较大,更重要的是,其振荡频率很难做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调整其振荡频率要求改变外转电路元件的参数,因此振荡频率的频率范围受到限制;2、在上述方案电路中主要采用电位器去调节热治疗头的温度,治疗过程,操作者只能用手去感觉热探头的温度,判断是否达到治疗温度,由一不同人或不同时刻对热治疗头温度的感觉不一样,造成治疗效果产生差异,还有电位器的温度调节会因为电位器电阻的非线性,而产生温度的非线性,给操作带来不便。3、目前多数磁电治疗仪采用一键多功能输出的方式,当设备上电后各治疗头均开始工作输出,或受一个一茁壮成长的控制,无谓的增加了各治疗头的工作时间,从而降低各治疗头的寿命,同样,设备内部驱动电路也相应会降低其寿命。4、传统的治疗仪中没有定时治疗功能,因此影响了治疗方案的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调节振荡频率、带有热治疗头温度显示及有定时治疗功能的基于嵌入式系统磁电治疗仪;-->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基于嵌入式系统磁电治疗仪,由主控制电路、驱动电路、温度信号采集电路、电源电路、显示电路、治疗头电路组成;主控制电路分别与驱动电路、温度信号采集电路、电源电路、显示电路连接,驱动电路、温度信号采集电路分别与治疗头电路连接。主控制电路由微处理器U1、二进制编码器SW1、无源晶振Y1、U2、线圈L1、电阻R6、R7、R8、R14、R15、R16、R29、R30、R31、R32、电容C7、C8、C9、C10、C11、C12、C13、发光二极管DS3、DS4、DS5、开关S1、S2、S3、S4、S5、S6、S7、S8组成;微处理器U1脚22、脚23、脚24、脚25、脚26、脚27、脚1、脚4分别经开关S1、S2、S3、S4、S5、S6、S7、S8,开关另一端接地,电阻R14、R15、R16一端公共接逻辑电源+5V,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发光二极管DS3、DS4、DS5的1脚,发光二极管DS3、DS4、DS5的2脚分别接微处理器U1脚17、脚16、脚15,电阻R29、R30、R31、R32的1脚公共接电源+5V,电阻R29的2脚分别接二进制编码器SW1脚5、微处理器U1的脚18,电阻R30的2脚分别接二进制编码器SW1脚4、微处理器U1的脚19,电阻R31的2脚分别接二进制编码器SW1脚3、微处理器U1的脚20,电阻R32的2脚分别接二进制编码器SW1的脚2、微处理器U1的脚21,二进制编码器SW1脚1接地,U2的1脚、电阻R7、R6的1脚、电容C7、C8的1脚接微处理器U1脚32,电阻R7另一端与电阻R8一端接U2的8脚,U2的6脚和电阻R8的2脚、电容C7、C8的2脚接地,电阻R6另一端接-->+5V,电阻R7的2脚、R8的1脚接U2,无源晶振Y1的2脚和电容C10的1脚与微处理器U1的12脚连接,无源晶振Y1的1脚和电容C9的1脚接微处理器U1的13脚,电容C9和C10的另一脚共同接地,电容C12、C13、线圈L1的1脚和微处理器U1的10脚接电源+5V,电容C12、C13另一端和C11的2脚接地,电容C11的1脚和线圈L1的2脚接微处理器U1的30脚,微处理器U1的9脚接+5V,11脚和31脚接地,微处理器U1的5、6、7脚接显示电路,32、39、40脚接温度信号采集电路,33、34、35、36脚接驱动电路,28、29脚接电源电路。驱动电路由电阻R18、R19、R20、R21、R22、R23、R24、R25、驱动芯片U3A、U3B、U3C、U3D、光耦U4、U5、U6、U7组成;电阻R18、R19、R20、R21的1脚分别接主控制电路中U1的36、35、34、33脚,电阻R18、R19、R20、R21的2脚分别接光耦U4、U5、U6、U7的2脚,光耦U4、U5、U6、U7的1脚共同接电源+5V,4脚接电源+5V1,U4的3脚和电阻R22的1脚接驱动芯片U3A的1脚,U5的3脚和电阻R23的1脚接驱动芯片U3B的2脚,U6的3脚和电阻R24的1脚接驱动芯片U3C的3脚,U7的3脚和电阻R25的1脚接驱动芯片U3D的4脚,U4、U5、U6、U7的4脚接电源+5V1,电阻R22、R23、R24、R25的另一引脚接地,连接接口CN1、CN2、CN3的4脚和CN3的5脚接地,驱动芯片U3A的20脚接CN1的1脚,U3B的19脚接CN2的1脚,U3C的18脚接CN3的1脚,U3D的17脚接CN3的2脚。-->温度信号采集电路由二极管D15、D14、D16、D17,电容C15、C16、C17、C18、C19、C20、C21,U8A、U8B,电阻R79、R80、R9、R10、R26、R27、R28,电位器RW1组成,电阻R26和R28的1脚接主控制电路中微处理器U1的32脚,R26的2脚、R27的1脚接R10的1脚,R27的2脚接地,电位器RW1的2脚接电阻R9的1脚,R9的2脚3脚,R10的2脚接U8B的5脚,电容C21的1脚接电阻R9的1脚,2脚接地,电位器RW1的1脚接电阻R28的2脚,3脚接驱动电路中的CN3的3脚,R27的2脚接驱动电路中的CN3的6脚,U8A的2、1脚连接并接R79的1脚,U8B的6、7脚连接并接R80的1脚,U8A、U8B的8脚接地,4脚接+15V电源,R79的2脚接C15、C16、C19、二极管D15的1脚、D14的2脚并接主控制电路中微处理器U1的40脚,C15、C16、C19的2脚和D14的1脚接地,二极管D15的2脚接+5V,电阻R80的2脚与C17、C18、C20的1脚和D16的1脚、D17的2脚接主控制电路中微处理器U1的39脚,C17、C18、C20的2脚、D17的1脚接地,D16的2脚接+5V。电源电路由二极管D1、D2、D3、D4、D5、D6、D7、D8、D9、D11、三极管Q1、Q3、电容C1、C2、C3、C4、C5、C6、三端电源模块VR1、VR2、继电器K1、电阻R3、R5、电位器RW2、J1、J6、鸣响器SP1组成;二极管D1的1脚、D2的2脚接J1的1脚、D4的1脚、D3的2脚接J1的2脚,D1、D4的2脚接D5的1脚,D2、D3的1脚接地,D7的2脚、J6的1脚接D8的1脚,J6的2脚和-->D7的1脚接地,D5、D8的2脚接电容C1的1脚、D6的2脚、三端电源模块VR1的1脚,电容C2、C3、C4的1脚、二极管D6的1脚、D9的2脚、VR1的3脚、VR2的1脚接+5V,C5、C6、D9的1脚与VR2的3脚连接,并接+5V电源并接主控制电路中线圈L1,电容C1、C2、C3、C4、C5、C6的2脚、VR1、VR2的2脚接地,继电器K1的2、1脚间接D11,K1的2、6脚与SP1的1脚接+5V,K1的1脚接Q1的2脚,K1的5脚接地,3脚接+5V,4脚接地,电阻R3的1脚接Q1的1脚,R3的2脚接主控制电路中U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嵌入式系统磁电治疗仪,其特征在于由主控制电路、驱动电路、温度信号采集电路、电源电路、显示电路、治疗头电路组成;主控制电路分别与驱动电路、温度信号采集电路、电源电路、显示电路连接,驱动电路、温度信号采集电路分别与治疗头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嵌入式系统磁电治疗仪,其特征在于由主控制电路、驱动电路、温度信号采集电路、电源电路、显示电路、治疗头电路组成;主控制电路分别与驱动电路、温度信号采集电路、电源电路、显示电路连接,驱动电路、温度信号采集电路分别与治疗头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嵌入式系统磁电治疗仪,其特征在于主控制电路由微处理器U1、二进制编码器SW1、无源晶振Y1、U2、线圈L1、电阻R6、R7、R8、R14、R15、R16、R29、R30、R31、R32、电容C7、C8、C9、C10、C11、C12、C13、发光二极管DS3、DS4、DS5、开关S1、S2、S3、S4、S5、S6、S7、S8组成;微处理器U1脚22、脚23、脚24、脚25、脚26、脚27、脚1、脚4分别经开关S1、S2、S3、S4、S5、S6、S7、S8,开关另一端接地,电阻R14、R15、R16一端公共接逻辑电源+5V,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发光二极管DS3、DS4、DS5的1脚,发光二极管DS3、DS4、DS5的2脚分别接微处理器U1脚17、脚16、脚15,电阻R29、R30、R31、R32的1脚公共接电源+5V,电阻R29的2脚分别接二进制编码器SW1脚5、微处理器U1的脚18,电阻R30的2脚分别接二进制编码器SW1脚4、微处理器U1的脚19,电阻R31的2脚分别接二进制编码器SW1脚3、微处理器U1的脚20,电阻R32的2脚分别接二进制编码器SW1的脚2、微处理器U1的脚21,二进制编码器SW1脚1接地,U2的1脚、电阻R7、R6的1脚、电容C7、C8的1脚接微处理器U1脚32,电阻R7另一端与电阻R8一端接U2的8脚,U2的6脚和电阻R8的2脚、电容C7、C8的2脚接地,电阻R6另一端接+5V,电阻R7的2脚、R8的1脚接U2,无源晶振Y1的2脚和电容C10的1脚与微处理器U1的12脚连接,无源晶振Y1的1脚和电容C9的1脚接微处理器U1的13脚,电容C9和C10的另一脚共同接地,电容C12、C13、线圈L1的1脚和微处理器U1的10脚接电源+5V,电容C12、C13另一端和C11的2脚接地,电容C11的1脚和线圈L1的2脚接微处理器U1的30脚,微处理器U1的9脚接+5V,11脚和31脚接地,微处理器U1的5、6、7脚接显示电路,32、39、40脚接温度信号采集电路,33、34、35、36脚接驱动电路,28、29脚接电源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嵌入式系统磁电治疗仪,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由电阻R18、R19、R20、R21、R22、R23、R24、R25、驱动芯片U3A、U3B、U3C、U3D、光耦U4、U5、U6、U7组成;电阻R18、R19、R20、R21的1脚分别接主控制电路中U1的36、35、34、33脚,电阻R18、R19、R20、R21的2脚分别接光耦U4、U5、U6、U7的2脚,光耦U4、U5、U6、U7的1脚共同接电源+5V,4脚接电源+5V1,U4的3脚和电阻R22的1脚接驱动芯片U3A的1脚,U5的3脚和电阻R23的1脚接驱动芯片U3B的2脚,U6的3脚和电阻R24的1脚接驱动芯片U3C的3脚,U7的3脚和电阻R25的1脚接驱动芯片U3D的4脚,U4、U5、U6、U7的4脚接电源+5V1,电阻R22、R23、R24、R25的另一引脚接地,连接接口CN1、CN2、CN3的4脚和CN3的5脚接地,驱动芯片U3A的20脚接CN1的1脚,U3B的19脚接CN2的1脚,U3C的18脚接CN3的1脚,U3D的17脚接CN3的2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嵌入式系统磁电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温度信号采集电路由二极管D15、D14、D16、D17,电容C15、C16、C17、C18、C19、C20、C21,U8A、U8B,电阻R79、R80、R9、R10、R26、R27、R28,电位器RW1组成,电阻R26和R28的1脚接主控制电路中微处理器U1的32脚,R26的2脚、R27的1脚接R10的1脚,R27的2脚接地,电位器RW1的2脚接电阻R9的1脚,R9的2脚3脚,R10的2脚接U8B的5脚,电容C21的1脚接电阻R9的1脚,2脚接地,电位器RW1的1脚接电阻R28的2脚,3脚接驱动电路中的CN3的3脚,R27的2脚接驱动电路中的CN3的6脚,U8A的2、1脚连接并接R79的1脚,U8B的6、7脚连接并接R80的1脚,U8A、U8B的8脚接地,4脚接+15V电源,R79的2脚接C15、C16、C19、二极管D15的1脚、D14的2脚并接主控制电路中微处理器U1的40脚,C15、C16、C19的2脚和D14的1脚接地,二极管D15的2脚接+5V,电阻R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振平
申请(专利权)人:姜振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