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触控面板及触控侦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63847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0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力触控面板及触控侦测方法,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平行相对设置;至少一个压力触控元件组,各压力触控元件组包括一个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压力触控元件和一个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压力触控元件;第一压力触控元件与第二压力触控元件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无交叠。第一压力触控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基板垂直;第二压力触控元件包括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二基板垂直;同一压力触控元件组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有交叠,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一基板且垂直于第一电极与对应的第二电极之间的连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压力触控面板的厚度更薄且触控更加灵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触控面板及触控侦测方法
技术介绍
集成触控显示装置是将位置触控检测结构集成在显示装置的内部,因其具备了显示和位置触控检测功能、使用方便、人机交流体验好等优点,并且终端设备轻薄集成度高,因此受到市场的广泛青睐。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一种较为新型的触控技术------压力触控技术,正在慢慢的受到关注;压力触控结构因其受到外界压力时,可以根据压力的大小不同而反馈不同的信息,进而可提供更多变的使用体验。但现有技术中,压力触控结构都为独立于显示装置的外置结构,且将用于侦测压力触控的两电极分别设置在相对设置的两个基板上。目前,压力触控装置的终端设备厚重,并且在压力触控装置受到压力时,相对设置的两个基板会发生同步形变,因此两电极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大,造成压力触控不灵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力触控面板及触控侦测方法,已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厚重及压力触控不灵敏的问题。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力触控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相对设置;至少一个压力触控元件组,各所述压力触控元件组包括一个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压力触控元件和一个设置在第二基板上
的第二压力触控元件;所述第一压力触控元件与所述第二压力触控元件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无交叠;所述第一压力触控元件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垂直;所述第二压力触控元件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基板垂直;同一所述压力触控元件组中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有交叠,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连线。优选地,所述压力触控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导线和设置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导线。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力触控元件还包括第一隔垫物,所述第一隔垫物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隔垫物表面,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导线与驱动模块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压力触控元件还包括第二隔垫物,所述第二隔垫物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隔垫物表面,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导线与驱动模块连接。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压力触控面板的触控侦测方法,任一所述压力触控元件组在受到压力时,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发生位移,所述压力触控元件组的第一电容变化值大于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力触控面板的压力感测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隔垫物和第二隔垫物上,减小了压力触控面板的厚度,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随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变形而发生相对位移,产生电容的变化,触控更加灵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压力触控面板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另一种压力触控面板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压力触控面板的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另一种压力触控面板的爆炸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提供的压力触控面板的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提供的触控侦测方法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一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压力触控面板10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另一种压力触控面板10的剖面图。请参考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压力触控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至少一个压力触控元件组13、第一导线133和第二导线134,且各压力触控元件组13包括第一压力触控元件131、及第二压力触控元件132。具体地,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平行相对设置,第一压力触控元件131和第一导线133电连接并设置在第一基板11上,第二压力触控元件132和第二导线134电连接并设置在第二基板12上。同一压力触控元件组13的第一压力触控元件131和第二压力触控元件132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上的投影无交叠。具体地,第一压力触控元件131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11上的第一电极1311和第一隔垫物1312,第一电极1311设置在第一隔垫物1312表面且与第一基板11垂直。第二压力触控元件132包括设置在第二基板12上的第二电
极1321和第二隔垫物1322,第二电极1321设置在第二隔垫物1322表面且与第二基板12垂直。将垂直于第一基板11且垂直于第一电极133与对应的第二电极134之间的连线的平面定义为第一平面,同一压力触控元件组13中的第一电极1311与第二电极1321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有交叠。优选地,同一压力触控元件组13中的第一电极1311和对应的第二电极1321的距离大于等于1μm,且小于等于8μm。由于同一压力触控元件组13中的第一电极1311与第二电极1321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有交叠,因此给该第一电极1311和该第二电极1321施加电压时,两者之间存在电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1311和第二电极1321可以设置在第一隔垫物1312和第二隔垫物1322的整个表面,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隔垫物1312和第二隔垫物1322的部分表面,本实施例以第一电极1311和第二电极1321设置在第一隔垫物1312和第二隔垫物1322的部分表面为例进行说明。并且,制备第一电极1311和第二电极1321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也可以是ITO、AZO等透明导电材料。第一电极1311通过第一导线133与驱动模块(未示出)连接,第二电极1321通过第二导线134与驱动模块(未示出)连接。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力触控面板10还包括主隔垫物15,主隔垫物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接触,第一隔垫物1312和第二隔垫物1322的高度均小于主隔垫物15的高度,即第一隔垫物1312和第二隔垫物1322的高度均小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的间隙高度。当有压力作用在压力触控面板10上时,压力作用位置处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发生形变,由于第一隔垫物1312和第二隔垫物1322的高度均小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的间隙高度,第一隔垫物1312的自由端随第一基板11形变发生位移,第二隔垫物1322的自由端随第二基板12形变发生位移,对应的第一电极1311和第二电极1321发生位移,两者之间的电
容值发生变化。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1,第一电极1311的高度小于第一隔垫物1312的高度,第二电极1321的高度小于第二隔垫物1322的高度。当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发生较大形变时,第一隔垫物1312的顶端与对应的第二电极1321所连接的第二导线134接触,由于第一电极1311的高度小于第一隔垫物1312的高度,这样就避免了该第一隔垫物表面1312的第一电极1311与对应的第二电极1321所连接的第二导线134接触发生短路;或者同时,第二隔垫物1322的顶端与对应的第一电极1311所连接的第一导线133接触,由于的第二电极13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相对设置;至少一个压力触控元件组,各所述压力触控元件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压力触控元件和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压力触控元件;所述第一压力触控元件与所述第二压力触控元件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无交叠;所述第一压力触控元件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垂直;所述第二压力触控元件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基板垂直;同一所述压力触控元件组中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有交叠,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连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相对设置;至少一个压力触控元件组,各所述压力触控元件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压力触控元件和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压力触控元件;所述第一压力触控元件与所述第二压力触控元件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无交叠;所述第一压力触控元件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垂直;所述第二压力触控元件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基板垂直;同一所述压力触控元件组中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有交叠,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连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导线和设置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压力触控元件还包括第一隔垫物,所述第一隔垫物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隔垫物表面,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导线与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压力触控元件还包括第二隔垫物,所述第二隔垫物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隔垫物表面,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导线与驱动模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一条所述第一导线只与一个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一条所述第二导线只与一个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列所述第一
\t电极共用至少一条所述第一导线,同一行所述第二电极共用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导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隔垫物的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隔垫物的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远离所述第一隔垫物的第一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佳琪邱英彰刘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