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2616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1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防止容器本体中容纳的内容物的飞散等、同时结构简化的内盖。内盖(2)具有盖部(21)和容纳部(22),内盖(2)的盖部(21)与容纳部(22)一体成型。盖部(21)具有突起部(21b)、爪部(21d),容纳部(22)具有孔部(22b)、切口部(22d)。通过突起部(21b)与孔部(22b)、此外爪部(21d)与切口部(22d)组合,盖部(21)和容纳部(22)以关闭状态锁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载置于例如容纳粉末状的化妆料的容器的开口上的内盖
技术介绍
为了容纳粉底或眼影之类的粉末状的化妆料,有化妆料容器。在化妆料容器中,在箱形的容器本体中填充化妆料,容器本体的上表面被架设于框体上的筛网构件覆盖。粉末状的化妆料通过筛网构件被粉扑按压,浮出到筛网构件的上表面而附着到粉扑上。以往,化妆料容器设置有用于防止内容物向外盖上的附着、飞散等的构件。该构件在容器本体的上表面开口部中设置于筛网构件的上表面。专利文献1的化妆料容器具备容器本体、盖、筛网体、保持体和托盘。托盘载置于筛网体的上部,在托盘的上部载置粉扑。通过设置托盘,防止粉末化妆料的飞散。托盘仅载置于化妆料容器的内部,并非其一端被固定于化妆料容器的某处。此外,专利文献2的化妆料容器具备容器本体、钩机构、内盖和铰链机构。内盖通过铰链机构与容器本体开闭自如地连接,通过钩机构被容器本体锁住。即,专利文献2的内盖通过铰链机构将其一端固定于容器本体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232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0738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如专利文献1那样托盘没有被固定于容器本体上时,例如在挪动化妆料容器时,在化妆料容器的内部托盘摇动。通过该托盘的振动,在托盘与筛网体之间产生间隙,所以化妆料有可能从间隙泄漏。若化妆料泄漏,则放置于托盘上的粉扑被污染、或者化妆料附着在外盖上。进而,在再度使用时打开外盖时,恐怕化妆料会飞散。如专利文献2那样,即使是将内盖固定于容器本体上的情况下,内盖与容器也不过是以铰链机构及钩机构而固定,有可能在内盖与容器本体之间产生间隙。从这样的间隙,也会发生化妆料的泄漏或飞散。进而,由于需要设置铰链机构及钩机构等内盖固定结构,所以容器本体及内盖的结构复杂化。这样的结构的复杂化不仅会增加制造工序,还会使内盖及容器本体的重量增加。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防止容器本体中容纳的内容物的飞散等、同时使结构简化的内盖。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内盖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构成。(1)具有筒状的容纳部和外径与上述容纳部的内径大致一致的凹状的盖部,上述容纳部与上述盖部一体成型。(2)也可以在上述盖部的上表面全周,连续地形成朝向外周方向突出的肋,上述肋的一端与上述容纳部一体成型。(3)上述容纳部及上述盖部也可以由树脂形成。(4)也可以在上述容纳部的上表面全周,连续地形成孔部,在上述肋的与上述容纳部的上表面相接的表面全周,连续地形成突起部,上述孔部的截面的内径与上述突起部的截面的外径大致一致。(5)也可以在上述容纳部的内周面全周,连续地形成孔部,在上述盖部的外周面全周,连续地形成突起部,上述孔部的截面的内径与上述突起部的截面的外径大致一致。(6)也可以形成将上述容纳部的侧面切开而得到的切口部,形成从上述肋的下表面突出的爪部,上述切口部与上述爪部为互相啮合的形状。(7)也可以形成将上述容纳部的上表面切开而得到的切口部,形成从上述肋的下表面突出的爪部,上述切口部与上述爪部为互相啮合的形状。(8)也可以在上述容纳部的底面粘接筛网。(9)上述孔部的表面及上述突起部的表面也可以为粗糙面。(10)也可以在上述盖部的上表面按照朝向上述盖部的内周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半圆状的挂指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防止容器本体中容纳的内容物的飞散等、同时使结构简化的内盖。附图说明图1是容纳有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内盖的化妆料容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盖部及容纳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盖部及容纳部的平面图。图4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a)是表示盖部打开的状态的容纳部及盖部的截面图,(b)是表示盖部打开的状态的连续部的形状的放大截面图,(c)是表示盖部关闭的状态的容纳部及盖部的形状的截面图,(d)是表示盖部关闭的状态的连续部的形状的放大截面图。图5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爪部及切口部的形状的截面图,(b)是表示设置切口部的位置的俯视图。图6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爪部及切口部的形状的截面图,(b)是表示设置切口部的位置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突起部及孔部的放大截面图。图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突起部及孔部的形状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连续部的形状的放大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1.第1实施方式][1-1.概略构成](1)构成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以将内盖在化妆料容器中使用的构成为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容纳本实施方式的内盖的化妆料容器的整体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化妆料容器具有容器本体1、内盖2、粉扑3和上盖4。(a)容器本体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容器本体1为在上表面具有开口的箱形的构件,截面形成为凹状。容器本体1为俯视圆形状。在容器本体1的凹部中,容纳化妆料。容器本体1的原材料可以使用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乙烯(polyethylene)、耐冲击性聚苯乙烯(high impact polystyrene)、AS树脂(Stylene AcryloNitrille copolymer)、ABS树脂(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容器本体1也可以被着色,但优选制成透明的构件。这是由于能够从外部确认容器本体1的内部填充的粉末化妆料的余量。在容器本体1的上表面开口部中,内盖2按照密合的方式嵌入。(b)内盖内盖2具有盖部21和容纳部22。盖部21为俯视圆形状,且为截面凹状的构件。容纳部22为圆筒状的构件。盖部21的外径与容纳部22的内径大致一致。另外,所谓大致一致也包含完全一致及因微小的差异而不完全一致的情况。盖部21与容纳部22一体成型。将盖部21与容纳部22连续地形成的部分作为连续部5。另外,关于内盖2的详细的构成,在后面叙述。(c)粉扑粉扑3是用于附着粉末化妆料并涂布到脸等上的粉末附着用弹性体。粉扑3载置于化妆料容器的内部、且内盖2的盖部21的上表面。(d)上盖上盖4为在下表面具有开口的箱形的构件。上盖4通过利用铰链结构4c将盖部4a和本体部4b连接,从而呈现箱形。铰链结构4c是能够以针为轴旋转地将盖部4a与本体部4b连接的所谓合叶。盖部4a为俯视圆形状的构件。在盖部4a关闭的状态下的下表面侧,也可以设置镜子。上盖4的本体部4b为圆筒状的构件。本体部4b在轴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高度。规定的高度只要是在上盖4嵌入到本体容器1中时,在内盖2与上盖4之间,能够容纳粉扑3的高度即可。在本体部4b的内周面的下部,形成与容器本体1啮合的槽。上盖4只要由与容器本体1同样的原材料形成即可。[1-2.详细构成](2)内盖以下,参照图2~5对内盖2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表示盖部21被容纳于容纳部22中的状态下的下表面和上表面。盖部21和容纳部22优选使用具有弹力性的树脂一体成型,在成型后也具备弹力性。作为具有弹力性的原材料,除了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苯乙烯(polysty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盖,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筒状的容纳部、和外径与所述容纳部的内径大致一致的凹状的盖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盖部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2.20 JP 2015-0323121.一种内盖,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筒状的容纳部、和外径与所述容纳部的内径大致一致的凹状的盖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盖部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部的上表面全周,连续地形成朝向外周方向突出的肋,所述肋的一端与所述容纳部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及所述盖部由树脂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部的上表面全周,连续地形成孔部,在所述肋的与所述容纳部的上表面相接的表面全周,连续地形成突起部,所述孔部的截面的内径与所述突起部的截面的外径大致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部的内周面全周,连续地形成孔部,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正晖中井正裕
申请(专利权)人:中井纸器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