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光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218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治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主要由机壳(3)、风机(2)、光源(4)、前反射器(6)、后反射器(5)和传导棒(12)组成。使用这种治疗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和便于携带;可更换外套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传导棒还可以弯曲插入体内,增大了本装置的使用范围,是人们理想的治疗装置。(*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装置,它是用于治疗人体病变部位的医疗器具,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目前治疗病变部位采用光疗或热疗方法,得到很好的疗效,但所使用的装置结构复杂笨重,很易发生故障,而且成本较高;另外,接触病变部位的部件不能更换,常常引起交叉感染。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产品结构,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成本低,轻便节能、便于携带、避免交叉感染的新型治疗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发光室,它由光源,前反射器和后反射器组成。光源可选用金属卤化物灯,以碘钨灯为最佳,灯的功率为35W-150W,该灯源可发出从可见光至近红外光的连续光谱,灯源固定于后反射器的一个焦点上;后反射器的形状是一个具有双焦点的二次曲面形,并设有光源座,它的短半轴与其使光室内的光的聚焦点所成的锥角应不大于80°为宜。前反射器的形状为与后反射器不同函数的二次曲面形,或平面与二次曲面相接的回转体,它的几何形状应与整机光路参数相匹配,并根据所用光源的几何参数作适当调整,前、后反射器的内壁上均镀有反光层,镀层使用铝、银或金为好。发光室具有一个光线输出口,此口上固定有一个传导棒,它是一个实心锥形园棒,它的最大长度小于170毫米。其大头端面呈一平面,做为光线输入端,此端固定在发光室的输出口上;其小头一端的端面为向外凸的准球面形,直径小于或等于φ10毫米,做为光线输出端,传导棒使用石英玻璃、红外玻璃、氟化钙等碱土氟化物材料,传导棒大部分置于一外套内,此外套分为两部分,即固定外套和与它插接或螺纹连接的可更换外套,此外套做为一次性使用的部件。本装置装有小型轴流风机,对该装置进行换热通风。进风口有二处,其一是传导棒与外套间的缝隙,进入的冷空气对传导棒外套予以冷却;其二为进风罩上的进风口,以免各部件过热。当光源发出光后,照射到前、后反射器上,前反射器将接收到的光又反射到后反射器上,后反射器将光室内的所有光线汇聚到光室的输出口,经固定于此的传导棒全反射出去,部分光能转变成热能。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形式进一步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全剖示意图。图2为发光室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弯曲锥形传导棒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具有一个发光室,它由前反射器(6)和后反射器(5)组合而成,光源(4)安置于后反射器的光源座上,整个发光室固定于机壳(3)上,发光室具有一个光线输出口;传导棒(12)的大头端置放于前、后内套(16)内,并由固定块(9)给以固定,然后用螺母(10)锁紧,传导棒的其它部分置于一外套内,它们之间留有间隙做为风道(14),此外套分为两部分,即固定外套(11)和与它插接或螺纹连接的可更换外套(13),将传导棒的整个部件通过固定块(9)上的螺纹或以其它方式与进风罩(7)连接,将传导棒置于发光室的光线输出口上,进风罩与机壳的一端连接为一体,风机(2)通过风机罩(1)固定于机壳(3)的另一端,当风机运转时,空气从进风口(8)进入,经过风道进入传导棒与外套的缝隙间,对外套予以冷却,避免过热,然后经过风道(14)、(15)和(17)通过风机排出。此装置下端有一手把(18)。如图2所示光源(4)也可以置放于与发光室轴线方向垂直的光源座上,此种结构可以缩短发光室的轴向大小,使整个装置体积减小,便于携带。如图3所示传导棒前端部还可以为准园弧弯曲状,弯曲角度应根据光路参数而定。本技术结构简单,易生产制做;灯的功率比较小,便于携带;可更换外套随时可以拆换,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传导棒还可弯曲插入体内,增大了本装置的使用范围,是人们理想的治疗装置。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治疗装置,它主要由机壳、风机、把手、光源、反射器和传导棒组成,其特征在于反射器由前反射器(6)和后反射器(5)组合而成,光源(4)安置于后反射器的光源座上,此座刚好位于后反射器的一个焦点上,整个发光室固定于机壳(3)上,发光室具有一个光线输出口;传导棒(12)的大头端置放于前、后内套(16)内,并由固定块(9)加以固定,然后用螺母(10)锁紧,传导棒的其它部分置于一外套内,它们之间留有间隙做为风道(14);传导棒的整个部件通过固定块(9)上的螺纹或以其它方式与进风罩(7)连接,将传导棒置于发光室的光线输出口上,进风罩与机壳的一端连接为一体;风机(2)通过风机罩(1)固定于机壳(3)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套分为两部分,即固定外套(11)和与它插接或螺纹连接的可更换外套(1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后反射器(5)的形状为双焦点二次曲面形,其内壁上镀有反光层。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反射器(6)的形状为与后反射器不同函数的二次曲面形或平面与二次曲面相接的回转体,其内壁上镀有反光层。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源(4)可以置放于与发光室轴线方向垂直的光源座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导棒(12)是一个实心锥形园棒,其大头端面呈一平面,做为光线输入端,此端固定在发光室的输出口上;其小头一端的端面为向外凸的准球面形,直径小于或等于φ10毫米,做为光线输出端。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导棒前端部可为准圆弧弯曲状。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导棒使用石英玻璃、红外玻璃、氟化钙等碱土氟化物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为35W-150W卤钨灯。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新型治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主要由机壳(3)、风机(2)、光源(4)、前反射器(6)、后反射器(5)和传导棒(12)组成。使用这种治疗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和便于携带;可更换外套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传导棒还可以弯曲插入体内,增大了本装置的使用范围,是人们理想的治疗装置。文档编号A61N5/06GK2192349SQ94220938公开日1995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16日专利技术者季光 申请人:季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治疗装置,它主要由机壳、风机、把手、光源、反射器和传导棒组成,其特征在于:反射器由前反射器(6)和后反射器(5)组合而成,光源(4)安置于后反射器的光源座上,此座刚好位于后反射器的一个焦点上,整个发光室固定于机壳(3)上,发光室具有一个光线输出口;传导棒(12)的大头端置放于前、后内套(16)内,并由固定块(9)加以固定,然后用螺母(10)锁紧,传导棒的其它部分置于一外套内,它们之间留有间隙做为风道(14);传导棒的整个部件通过固定块(9)上的螺纹或以其它方式与进风罩(7)连接,将传导棒置于发光室的光线输出口上,进风罩与机壳的一端连接为一体;风机(2)通过风机罩(1)固定于机壳(3)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光
申请(专利权)人:季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