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脉冲类直流药物近视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14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宽脉冲类直流药物近视治疗仪,仪器由支撑架、眼电极对、太阳穴电极对或枕电极对、药垫、治疗控制仪等组成。药垫上所浸的药液由菊花挥发油、丹参浓缩液、水溶性珍珠粉混合后加稀释剂配制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药液对视器官及神经功能有调节作用,无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宽脉冲类直流电流,利用直流电场作用下药物离子的导入,使药物深入到有效部位,达到治疗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经三个疗程对各种近视治疗有效率可达94%以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类,具体地是一种近视眼治疗仪。如何保护视力以及治疗屈光不正(包括近视、散光、远视、弱视等)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有关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工作尤为如此。传统观点认为,眼睛屈光不正是由于晶状体的调节能力丧失所致,所以治疗措施多以舒张虹膜睫状肌为主要目的。而实际上,治疗屈光不正,重要的是要改变眼角膜、晶状体、角膜曲率。现代医学观点认为,只有矫正角膜的曲率,同时矫正晶体状的曲率,才能从根本上治疗屈光不正。现在国外采用治疗屈光不正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角膜切割手术法。此方法是将眼角膜周边呈辐射状物切割,以消除角膜的过度曲率,从而调整眼睛屈光不正。如手术成功,视力矫正率较高,但患者手术十分痛苦,若万一不成功则有失明的后果。由于手术难度大,具有危险性而难于推广。目前国内采用的防治近视眼的方法有针炙治疗、中药滴眼剂、耳穴及按摩、电刺激、光学仪器等方法。这些方法有的对假性近视有一定的作用,有的却只能起眼保健作用,对于真性近视均无特殊效果。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是现代医学电疗法的一重要部分。此方法至今尚未用于近视眼的治疗,主要问题在于眼部使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会造成严重刺痛和灼伤,同时尚无好的电极放置和给药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宽脉冲类直流药物近视治疗仪,这种仪器可解决电极放置和给药方式问题,解决对眼部刺痛和灼伤的问题。研制出的药物能针对近视眼疾病的治疗要求深入到有效治疗部位,达到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宽脉冲类直流药物近视治疗仪由支撑架1、眼电极对4、太阳穴电极对或枕电极对7、药垫3、治疗控制仪8组成。开有槽的压脚片2与枕电极对或太阳穴电极对7固定在支撑架1上。眼电极脚6置于压脚片2的槽内,支撑眼电极对。眼电极对、枕电极对或太阳穴电极对上分别装置有浸有药液的药垫3。治疗控制仪8与压脚片2、枕电极对或太阳穴电极对7之间用导线5连接。本专利技术药垫上所浸有的药液的组成为菊花 40-50% 取挥发油丹参 20-30% 取浓缩液珍珠 4-5% 取水溶性珍珠粉再加稀释剂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成浓度为50-60%的药液。本专利技术药液的制备工艺为,先将菊花蒸馏,提取挥发油。将丹参先煎煮,再浓缩,加乙醇去色、去渣,醇沉后,再将醇回收,取浓缩度为80%左右的浓缩液。将珍珠先用浓硫酸水解,再加乙醚萃取,分层后置于水浴上加热,回收乙醚,获得水溶性珍珠粉。将以上成分按比例取出,其中菊花挥发油40-50%丹参浓缩液20-30%珍珠粉4-5%将其混合在一起而后加入稀释剂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配成浓度为50-60%的药液。菊花具有明目、清热、解毒的功能。丹参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去瘀的功能。珍珠具有明目去翳、收敛生肌的功能。用这三者配成的药液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微生素B1、微生素E和挥发油等成分。综合产生的作用可提高眼球及周围组织的新陈代谢功能,改善眼组织、神经肌肉的营养供给,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提高眼的屈光调节能力。本专利技术的药液经湖北中医学院医学试验中心进行文献考证和检验实验,证明药液对视器官及其神经功能有调节作用,无任何毒副作用。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近视治疗仪的结构及功能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 本专利技术近视治疗仪结构示意图之例一图2 图1治疗仪的佩戴方式图3 本专利技术近视治疗仪结构示意图之例二图4 图3治疗仪的佩戴方式图5 治疗控制仪电脉冲波形6 治疗控制仪电原理图参照图1、图2,眼电极对4、太阳穴电极对7装有金属电极,浸有药液的药垫3分别装置在其上,并接触人体皮肤。药垫3可用泡沫塑料、海绵或棉纱布、无纺布类制作。眼电极脚6置于压脚片2的槽内,支撑眼电极对4、药垫3;在槽内可移动,从而达到调节眼电极对放置位置的作用。导线5将由治疗控制仪8输出的脉冲电信号输送到眼电极对、太阳穴或枕电极对。本专利技术对治疗控制仪8输出的电脉冲信号有特殊要求,其电脉冲波形图如5所示。其输出电压0-120V,脉宽2ms-200ms,脉冲间隔时间为50ms-2s。仪器输出信号可根据患者要求,由VR3和VR2分别进行调节,以得到适当脉冲间隔和幅度。参照图6,由IC1、IC2组成的脉冲发生器产生电脉冲,其脉宽T1和间隔T2由定时器中的VR1、VR2调节。电脉冲经过由IC3、IC4组成的脉冲控制器,缓冲形成控制脉冲,去控制由晶体管BG和脉冲变压器B组成的超音频振荡器。输出脉冲的辐度由VR3控制,输出的间隙振荡通过由整流器D、滤波器C3、电位器VR3组成的输出电路,输出治疗所需的电脉冲。拨动开关K2可改变输出电脉冲的极性,最后由插孔J输出。参照图3、图4,眼电极对4、枕电极对7固定在支撑架1上,根据被治疗者头部的大小不同,支撑架1上设置有调整机构9,调整大小。此外调整机构还可作电极对放置方向的调节,以解决选穴问题。近视眼治疗仪采用装有金属电极枕电极对7时,其通过头顶放置的形式,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电极放置与给药方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屈光不正的病理改变,应用直流电场作用下药液离子的导入理论,利用宽脉冲类直流的方法解决了刺痛和灼伤的问题,使药液针对近视眼疾病的治疗要求能够深入到有效的治疗部位,从而直接增强眼球及周围组织新陈代谢的功能,改善角膜和晶状体的营养供给。此外,本专利技术利用特殊的直流脉冲形式的电场,通过其特殊的电极方式及给药方式,可以更有效地调节和直接改善眼部神经功能,同时,又可以对眼部穴位自动选穴,进行按摩和针炙治疗,对眼球内外肌群进行舒缩协调,缓解肌肉紧张并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达到治疗效果。湖北中医学院利用本专利技术的仪器对85例近视眼患者作临床治疗,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其结果如下85名患者中年龄最大32岁,最小4岁;男性46例,女性39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其中真性近视21例,用本治疗仪治疗,每天一次,≤7岁儿童10分钟/次,其他皆15分钟/次。B组50例,其中真性近视18例,用耳穴加头面按摩治疗。二组均以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后均复查视力,采用标准视力表检查。疗效标准治愈-双眼裸眼视力≥1.0以上显效-双眼裸眼视力均上升4行以上有效-双眼裸眼视力上升2行以上无效-裸眼视力≤1行以下A、B两组经第一、三疗程治疗后其结果比较见表1。表1 从表1可见A组第一、第三疗程有效率分别为93.8%、94%;B组第一、第三疗程有效率分别为90%与88%,显然本专利技术有效率比耳穴加推拿按摩治疗法有效率高。第三疗程后对真性近视患者疗效比较见表2。表2 从表2可见A组的有效率90%明显优于B组的有效率61%,说明本专利技术对于真性近视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下面举出本专利技术药液配方实施例。例1,取菊花5kg、丹参3kg、0.5kg按前叙工艺取得菊花挥发油,丹参浓缩液、珍珠粉后混合,用1500ml蒸馏水稀释得药液。例2,取菊花40kg、丹参20kg、珍珠4kg,按前叙工艺取得菊花挥发油,丹参浓缩液、珍珠粉后混合,用110000ml蒸馏水稀释得药液。权利要求1.宽脉冲类直流药物近视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它由支撑架1、眼电极对4、太阳穴电极对或枕电极对7、药垫3、治疗控制仪8组成,开有槽的压脚片2与枕电极对或太阳穴电极对7固定在支撑架1上,眼电极脚6置于压脚片2的槽内,支撑眼电极对,眼电极对、枕电极对或太阳穴电极对上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宽脉冲类直流药物近视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它由支撑架1、眼电极对4、太阳穴电极对或枕电极对7、药垫3、治疗控制仪8组成,开有槽的压脚片2与枕电极对或太阳穴电极对7固定在支撑架1上,眼电极脚6置于压脚片2的槽内,支撑眼电极对,眼电极对、枕电极对或太阳穴电极对上分别装置有浸有药液的药垫3,治疗控制仪8与压脚片2、枕电极对或太阳穴电极对7之间用导线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世昌冀振华黄遵义张赤志皮小林罗欣拉沈福道王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厨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新技术公司湖北中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