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业铎专利>正文

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鼻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10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该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鼻罩。该鼻罩内设置一个脉冲产生器,脉冲产生器的一个输出端引至人体鼻子,另一输出端引至人体头顶的百会穴。(*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鼻罩。目前有用于作面具的鼻罩,其作用仅是一种装饰,并无其他作用。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戴在鼻子上的、可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鼻罩。实现该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在鼻罩内设一个脉冲发生器,脉冲发生器的一个输出端与设在鼻罩内壁与人体鼻子相接触的电极相连接,另一个输出端由一根导线引至人体头顶的百会穴。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在人体的鼻子上集中了人体内所有器官的信息,人体某部位如果有疾病,则在鼻子的有关部位有反映。所以将脉冲信号加到鼻子上后,那个部位敏感,其相应的器官必然有毛病,同时该敏感点的信息反馈到大脑,大脑神经中枢指令患区的神经、细胞、温度和内分泌进行相应的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利用戴在鼻子上的鼻罩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以起到保健和预防疾病的作用。该鼻罩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副作用。本专利技术有如下附图附图说明图1 鼻罩结构示意图;图2 脉冲发生器原理图。实施例用塑料或橡胶等材料制作鼻罩1,在鼻罩内设置一个脉冲产生器2,脉冲产生器2的一个输出端4与设在鼻罩1内壁与人体鼻子相接触的电极3相连接,电极3可以是一薄银片或薄铜片,也可以是其它的导电材料。脉冲发生器2的另一个输出端5由一根导线引至人体头顶的百会穴。在鼻罩1上设置一根固定带,使用时固定在人体的头部。在鼻罩1顶端设置一个小氖灯6用于工作指示。脉冲产生器2原理如附图2所示。晶体管T1和T2的基极分别通过基极电阻R2和R3后与电位器R1相连接,晶体管T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1与晶体管T2的基极相连接,晶体管T2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与晶体管T1的基极相连接,晶体管T1的集电极和电位器R1与电源E的负极相接,晶体管T1和T2的发射极与电源E的正极相接,在晶体管T2的集电极和电源E的负极之间接有变压器B的初级,变压器B的次级通过电位器R4的引出线为输出端4,输出端5由电源E的正极引出。电源E可以用钮扣电池。使用时在鼻罩内垫一薄层药棉后戴在鼻子上,打开电源后,若使用者某部位有疾病,则其鼻子上相应的部位就会产生轻微的感觉,这样就可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连续使用8至20分钟,即能达到治疗目的。经常使用该鼻罩还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鼻罩,其特征在于鼻罩1内设有脉冲产生器2,脉冲产生器2的一个输出端4与设在鼻罩1内壁与人体鼻子相接触的电极3相连接,另一个输出端5由一根导线引至人体头顶的百会穴。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产生器2的结构为晶体管T1和T2的基极分别通过基极电阻R2和R3后与电位器R1相连接,晶体管T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1与晶体管T2的基极相连接,晶体管T2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与晶体管T1的基极相连接,晶体管T1的集电极和电位器R1与电源E的负极相接,晶体管T1和T2的发射极与电源E的正极相接,在晶体管T2的集电极和电源E的负极之间接有变压器B的初级,变压器B的次级通过电位器R4的引出线为输出端4,输出端5由电源E的正极引出。全文摘要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鼻罩。该鼻罩内设置一个脉冲产生器,脉冲产生器的一个输出端引至人体鼻子,另一输出端引至人体头顶的百会穴。文档编号A61B5/00GK1067823SQ9110401公开日1993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19日专利技术者范业铎 申请人:范业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鼻罩,其特征在于鼻罩1内设有脉冲产生器2,脉冲产生器2的一个输出端4与设在鼻罩1内壁与人体鼻子相接触的电极3相连接,另一个输出端5由一根导线引至人体头顶的百会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业铎
申请(专利权)人:范业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