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军专利>正文

多用拟手功能位磁药夹持治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086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于足部所使用的多用拟手功能位磁药夹持治疗器,其结构特点是:上下夹持板后部各有一对应凸起的铰支座,两铰支座处穿连有铰接轴,铰接轴上缠套有扭簧,上下夹持板内侧连接有两组极性相吸的磁性体,磁性体内侧有一药物垫,当按动夹持板后端时,其前端开启,只要将开启部位夹持在有病患的内脏器官所对应的足部反射区部位,即可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特别适用于各种功能性、器质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磁疗用品。(*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保健用品,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足部病理反射区等小部位使用的多用拟手功能位磁药夹持治疗器。利用磁场的物理因子来达到疏通人体经络的科学事实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因此,磁疗器械及用品也正在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例如康乐磁、磁疗枕、磁疗项链、磁疗护膝等均属于此类。磁疗枕是一种主要用于头、颈部的磁疗保健用品,其只能在人休息时使用。而康乐磁是一种移拿式磁疗用品,只能适用于便于置放的某些部位,因而也有其使用上的局限性。以上磁疗用品的最大缺点在于它们都属于单一磁铁,即没有相对应的异性磁级产生,因此,其产生的磁场小,穿透性能差,对于较厚肢体部位或较深部位的病变的作用效果差。特别是近年来所兴起的足部反射区疗法正在日渐广泛地被人们所采用,但是至今尚无一与之相配套的,适用于足部各穴位和反射部位的磁疗用品。尤其缺少一种磁药相结合的磁疗保健用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有对应磁极、配有药物垫而便于在足部反射区、及手等小肢体部位夹放使用的磁疗保健用品。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相对应的夹式结构,因而使其可方便地夹持在足部反射区等小肢体部位,并且具有移动调节位置方便的特点。由于在相对应的夹板上安连有极性相异的两组磁性体,因而使所夹持部位的磁场可相互贯感,可使被夹持部位所受到的磁场作用集中而穿透感应效果强,更利于夹持部位穴位或反射区病变对应区尽快地被疏通、被感传、被刺激,所以具有很好的治疗保健效果。另外,在使用时,可视病情在磁性体和人体被夹持部位之间加放装有通经活络、化瘀作用的药物垫,使磁药综合于病灶部位而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最适于应用在足部各反射区所使用,因为,现有的各种磁疗用品均不适用于不便夹持、固定的足部或小肢体部所使用,因此,本夹持磁疗器为新兴起的足部反射区学说提供了器械上的相应保证。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是这样达到的,在上下夹持板上装放有磁性体,上下夹持板通过铰连轴穿连铰接在一起,铰连轴上缠套有扭簧,上下夹持板内侧的磁性体可粘连或捆绑在夹持板上,当压动夹持板后部时,夹持板前部则张开,此时,只要将张开的夹持板的前部夹放在肢体上即可,由于有扭簧作用,所以只要一夹住,即可固定,在磁性体和被夹持的肢体之间可垫加药物垫,以使磁场、药物综合作用,达到最佳的治疗保健效果。尤其适用于足部及小肢体部位的夹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是由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原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夹持作用的足部部分反射区作用原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夹持作用的踝关节后下方部分反射区作用原理图。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7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结构及作用原理进行详细的描述板状的下夹持板(1)后部有上凸的铰支座(1a),与下夹持板(1)相对应的上夹持板(3)后部有一下凸的铰支座(3a),铰接轴(4)将铰支座(1a)和(3a)铰穿在一起,铰接轴(4)上缠套有一扭簧(6),在上下夹持板(3)和(1)内侧均连接有磁性体(2),磁性体(2)的内侧有一药物垫(5)。见图1和图2。上下夹持板(3)和(1)后部的U形铰支座(3a)和(1a)是从夹持板的两侧面对应凸起的,铰支座(3a)位于铰支座(1a)的内侧,上下夹持板(3)和(1)中前部内侧均连接有极性相吸的磁性体(2),药物垫(5)是缠包或粘连在磁性体(2)内侧面的。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作用机理是按照近年来兴起的足部反射区理论及治疗法而专门设计的,按照中医学理论证实;在足部有与人体内脏各器官紧密相连的许多重要反射区和穴位。按照现代医学来讲足部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另外,由于双脚是在人体最远离中枢神经的部位,因此,从信息传递的途径来说是从足部到脊髓到大脑一个双向可逆循环过程,所以在足部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连的众多信息,如果足部各反射区或穴位受到外伤影响或刺激的话,则很容易感传到各脏腑器官中去。从微循环原理上看双足是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很容易出现微循环上的障碍,在加上地心引力的影响,从身体各部位夹带来的有害物质或杂质很容易在足部沉积下来,并逐步影响或阻塞原有正常的循环系统,使其发生病变,每当此时,与人体各器官相对应的足部各敏感反射区则会出现压痛、肿胀、瘀血、硬结等微循环上的异常现象,而这种现象和感觉又很易被人们所察觉,因此,对足部的反射区实施磁疗、按摩和药敷,可改善病灶反射区部位微循环上的障碍、刺激循环系统、进而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来达到调解脏腑器官功能失调的作用,以使病变缓解或痊愈。本专利技术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磁场作用于相关联的足部反射区,在药物垫及按压的配合作用下,达到治病、保健的效果。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是适用于足底部和足上部夹持使用的。因此,它的上夹持板前部应是可转动一定角度的,以适应足面曲面夹持的需要,因此,它还具有以下特点。上夹持板(3)与其后部的铰支座(3a)之间为活动连接,上夹持板(3)后端及铰支座前端均弯有一下探的板片(3b),两板片(3b)通过螺钉(3c)铰连在一起,极性相吸的两组磁性体(2)是分别嵌装或粘连在各夹持板内侧的,上夹持板(3)前段向下探斜,其长度、宽度小于下夹持板(1)。图3和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适用于各足指部位所使用的实施例,其结构特点是在上下夹持板(3)和(1)前部均有一对称内弯的钳形弯弧(3d)和(1d)钳形弯弧(3d)和(1d)的内侧均连接有极性相吸的磁性体(2)和药物垫(5)。见图3和图4。在不便于夹持的踝关节处,可采用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平口结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结构特点是上下夹持板(3)和(1)完全对称布置,其板长及板宽相同,参见图5。本专利技术中所采用的药物垫(5)内是由通经活血或消炎止痛或行气开窍的中草药配置而成,也可采用现有的中成药贴配合使用或不使用药物垫。下面就本专利技术使用方法结合以下试例加以说明参见图6和图7,图6和图7中各标号所对应的足部反射区是(7)肾上腺、(8)肾、(9)输尿管、(10)膀胱、(11)额窦、(12)脑干、(13)三叉神经、(14)头部、(15)颈项、(16)甲状腺、(17)眼、(18)心、(19)胃、(20)生殖腺、(21)前列腺或子宫。某男亲属患偏头痛十余年,四处奔走,医治无效,CT等检查均正常,用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的磁药夹持器夹持足部的(8)、(11)、(12)、(13)、(14)、(15)反射区,十分钟后,自觉有热感由反射区向头部扩散,30分钟后,病者头痛消失,连续治疗15次,至今数月未见复发,参见图6。某女亲属患原发性痛经,每当发作,大汗淋漓、心慌,用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三实施例夹持足踝关节后下方两侧的(20)和(21)反射区、30分钟后,腹痛消失,连续治疗15次,至今数月未见复发,参见图7。某男亲属患高血压,时感头晕、头痛、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2中的夹持器夹持(7)、(12)、(13)、(14)、(17)、(18)、(19)、(20)等反射区,40分钟后血压由160/100mmHg降至120/90mmHg,不良反映消失。由以上试验效果可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磁药夹持治疗器不仅简单、实用、而且无痛苦、费用低,不影响工作,特别是几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使其通用性增强,不但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用拟手功能位磁药夹持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板状的下夹持板(1)后部有上凸的铰支座(1a),与下夹持板(1)相对应的上夹持板(3)后部有一下凸的铰支座(3a),铰接轴(4)将铰支座(1a)和(3a)铰穿在一起,铰接轴(4)上缠套有扭簧(6),在上下夹持板(3)和(1)内侧均连接有磁性体(2),磁性体(2)的内侧有一药物垫(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王玉兰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军王玉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