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举东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主流呼末二氧化碳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0394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7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主流呼末二氧化碳传感器,包括壳体和适配器;所述壳体与适配器可拆卸连接;壳体内部为空腔,设有用于检测分析呼末二氧化碳的机芯;机芯的红外传感器端与机芯的红外光源的发射端对应设置,在红外传感器端与红外光源的发射端之间的壳体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适配器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纳并检测二氧化碳气体的气室;所述适配器包括适配部以及设置在适配部上的通气口;所述适配部与凹槽可拆卸连接,所述通气气口与鼻管或呼吸回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搭配多种不同规格的适配器,进而实现对非插管、插管病人(成人、儿童)的测量,具有功能多样、适配器切换方便、操作简单、佩带舒适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生理检测、监护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主流呼末二氧化碳传感器
技术介绍
人体组织细胞代谢产生C02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反映人体的生理代谢、通气和循环状态。临床上,通过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浓度具有重要应用:监测通气功能、维持正常通气量、确定气管位置、及时发现呼气机的机械故障、调节呼吸机参数和指导呼吸机撤除、监测体内C02的变化以及监测循环功能等等。气体的采样方式有两种:旁流式和主流式。旁流式以细采样管在气管或气管道将气体抽到采样气室中,可以同时用于插管病人和非插管病人。主流式是将传感器直接安装于气管导管的接口上,使呼吸气体直接与传感器接触。但是目前主流式只能用于插管病人,并未有适用于非插管人群的监测主流末二氧化碳的传感器。因此,无法满足非插管的人群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可搭配多种不同规格的适配器,进而实现对非插管、插管病人(成人、儿童)的测量,具有功能多样、适配器切换方便、操作简单、佩带舒适等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主流呼末二氧化碳传感器,包括壳体和适配器;所述壳体与适配器可拆卸连接;壳体内部为空腔,设有用于检测分析呼末二氧化碳的机芯;机芯的红外传感器端与机芯的红外光源的发射端对应设置,在红外传感器端与红外光源的发射端之间的壳体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适配器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纳并检测二氧化碳的气室;所述适配器包括适配部以及设置在适配部上的通气口;所述适配部与凹槽可拆卸连接,所述通气口与鼻管或呼吸回路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搭配多种不同规格的适配器,进而实现对非插管、插管病人(成人、儿童)的测量,具有功能多样、适配器切换方便、操作简单、佩带舒适等优点。壳体与适配器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例如:插管或非插管、儿童或成人等情况,选择适当类型或尺寸的适配器,使功能更多样。机芯用于检测分析呼末二氧化碳,并可以将检测分析的数据进行存储、后续处理,最终将结果输出到主机,使用时,呼吸末二氧化碳经依次经鼻管或呼吸回路进入到气室内,经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红外光源发生装置和红外传感器检测。采用鼻管的方式,与面罩式的采集方法相比,避免长时间的连续监测情况下使用者会感到憋气、呼吸不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功能主流呼末二氧化碳传感器可以在连续监测的条件下进行主流呼末二氧化碳的实时监测,实时反应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相关参数,例如:浓度、分压和呼吸频率以及其他参数等。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机芯包括红外光源发生装置和用于检测二氧化碳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为双通道红外传感器;凹槽将空腔分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红外传感器,第二空腔内设有红外光源发生装置,红外光源发生装置的发射端与红外传感器的检测端相对;凹槽的相对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其中一个第一通孔与第一空腔连通,另外一个第一通孔与第二空腔连通;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覆盖有透红外窗口片,与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被红外光源发生装置的透红外窗口片覆盖。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双通道红外传感器上各覆盖着只允许窄带波长透过的滤光片,传感器的对面为红外光源发生装置,红外光源发生装置用于产生红外光源,一个通道上的4.26微米波长只对二氧化碳有衰减,另外一个通道对二氧化碳则没有衰减。这两个信号之差和二氧化碳浓度有一个函数(指数)关系,单片机根据这个函数关系计算出来二氧化碳浓度。采用双通道红外传感器可以使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进一步,所述适配器包括第一适配器、第二适配器和/或第三适配器;第一适配器、第二适配器和第三适配器均包括适配部,适配部与凹槽形成容纳二氧化碳的气室;适配部的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覆盖有透红外膜;所述适配部的第二通孔分别与凹槽的第一通孔对应设置。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适配器与凹槽连接后,呼吸末二氧化碳经适配器进入到气室中,红外光源发生装置产生的红外光,依次穿过红外光源发生装置自身具有的透红外窗口片、其中一个第二通孔的透红外膜、气室、另外一个第二通孔的透红外膜,第一通孔覆盖的透红外窗口片,之后,红外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红外光转化为电信号。透红外窗口片的设置可以通透红外光,并密封第二通孔,防止二氧化碳
从第二通孔中溢出。进一步,所述第一适配器包括第一适配部以及设置在第一适配部上的两个通气口,其中一个通气口为进气口,另外一个通气口为出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适配部为内部中空的箱式结构,使用时,进气口位于靠近人面部的位置,所述进气口与鼻管的鼻管出气口连通;第一适配器的两个第二通孔分别对应的位于第一适配部的两侧壁上,该两侧壁上设有插槽,该插槽与凹槽的边缘插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适配器与壳体配合使用时,可以满足非插管病人的使用需要。使用时,鼻管与第一适配器连接后,将第一适配器插在壳体的凹槽处,将鼻管插入使用者的鼻孔处或靠近鼻孔处,呼吸即可。通过壳体内部的机芯对二氧化碳进行监测。通过合理的设置,具有操作简单、佩戴方便,监测结果快速准确等优点。进一步,所述第二适配器与第一通孔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适配器包括第二适配部以及位于第二适配部两端的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分别设有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分别与第二适配部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连接在呼吸回路里。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适配器与壳体组合后,可以满足插管病人的使用需要,尤其适用于呼吸量较大的病人的使用需要,例如:成人插管病人使用。使用时,将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直接连在或通过其他配件连在呼吸回路里。具有操作简单、佩戴方便,监测结果快速准确等优点。进一步,所述第三适配器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套在内管外,所述外管与第二适配器的结构相同;所述内管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
接件一端和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通过卡扣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管状结构,管壁上设有卡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沿轴向依次分为手持部、第三适配部和插接部;所述第三适配部与第二适配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三适配部设有通孔且该通孔与第一通孔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插接部的侧壁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伸入卡孔中并与卡孔卡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三适配器与壳体组合后,可以满足插管病人的使用需要,尤其适用于呼吸量较小的病人的使用需要,例如:儿童插管病人使用。使用时,将通气管直接连在或通过其他配件连在呼吸回路里。具有操作简单、佩戴方便,监测结果快速准确等优点。第三适配器采用内管和外管套设的方式,外管与第二适配器结构相同,增加了部件的适用性。内管位于外管内,减少了呼吸气路的直径,特别适用于儿童插管病人使用。内管部分采用两个连接件卡紧的方式,利用卡孔与卡扣的配合作用,具有操作简单、连接牢靠等优点。进一步,所述机芯还包括前置放大电路、模拟信号处理电路、设置存储电路、主CPU及外围电路、LED灯显示电路和电源管理通讯供电接口;所述红外传感器与前置放大电路电连接,所述前置放大电路与模拟信号处理电路、设置存储电路、主CPU及外围电路、电源管理通讯供电接口和红外光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多功能主流呼末二氧化碳传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主流呼末二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和适配器;所述壳体(4)与适配器可拆卸连接;壳体(4)内部为空腔,设有用于检测分析呼末二氧化碳的机芯;机芯的红外传感器端与机芯的红外光源的发射端对应设置,在红外传感器端与红外光源的发射端之间的壳体(4)上设有凹槽(414);所述凹槽(414)与适配器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纳并检测二氧化碳的气室;所述适配器包括适配部以及设置在适配部上的通气口;所述适配部与凹槽(414)可拆卸连接,所述通气口与鼻管(14)或呼吸回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主流呼末二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和适配器;所述壳体(4)与适配器可拆卸连接;壳体(4)内部为空腔,设有用于检测分析呼末二氧化碳的机芯;机芯的红外传感器端与机芯的红外光源的发射端对应设置,在红外传感器端与红外光源的发射端之间的壳体(4)上设有凹槽(414);所述凹槽(414)与适配器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纳并检测二氧化碳的气室;所述适配器包括适配部以及设置在适配部上的通气口;所述适配部与凹槽(414)可拆卸连接,所述通气口与鼻管(14)或呼吸回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主流呼末二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包括红外光源发生装置(12)和用于检测二氧化碳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为双通道红外传感器;凹槽(414)将空腔分为第一空腔(412)和第二空腔(413),第一空腔(412)内设有红外传感器,第二空腔(413)内设有红外光源发生装置(12),红外光源发生装置(12)的发射端与红外传感器的检测端相对;凹槽(414)的相对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一通孔(415),其中一个第一通孔(415)与第一空腔(412)连通,另外一个第一通孔(415)与第二空腔(413)连通;与第一空腔(412)连通的第一通孔(415)覆盖有透红外窗口片,与第二空腔(413)连通的第一通孔(415)被红外光源发生装置的透红外窗口片覆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多功能主流呼末二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包括第一适配器(1)、第二适配器(2)和/或第三适配器(3);第一适配器(1)、第二适配器(2)和第三适配器(3)均包括适配部,
\t适配部与凹槽(414)形成容纳二氧化碳的气室;适配部的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二通孔(112),第二通孔(112)覆盖有透红外膜;所述适配部的第二通孔(112)分别与凹槽的第一通孔(415)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多功能主流呼末二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适配器(1)包括第一适配部(110)以及设置在第一适配部(110)上的两个通气口,其中一个通气口为进气口(113),另外一个通气口为出气口(114),进气口(113)与出气口(114)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适配部(110)为内部中空的箱式结构,使用时,进气口(113)位于靠近人面部的位置,所述进气口(113)与鼻管(14)的鼻管出气口连通;第一适配器(1)的两个第二通孔(112)分别对应的位于第一适配部(110)的两侧壁上,该两侧壁上设有插槽(111),该插槽(111)与凹槽(414)的边缘插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多功能主流呼末二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适配器(2)与第一通孔(415)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适配器(2)包括第二适配部(210)以及位于第二适配部两端的第一通气管(211)和第二通气管(212),第一通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举东
申请(专利权)人:高举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