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电子灸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9378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化电子灸疗仪:在申请者提出的动态深层刺激理论的基础上,以微计算机为硬件平台并将传统灸法集成的、采用近红外线发光器件的、可以产生动态深层刺激的智能化灸疗仪。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由电压变换器(1)、开关控制器(2)、开关(3)和能够产生主要光谱为近红外线发光器(4)组成的硬件平台并能实现典型灸法集成。(*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现代工程技术和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结合而专利技术的医疗仪器。是以单片计算机作为控制平台并将传统灸法集成的,以特制光源作为灸疗信号发生器的现代中医灸疗仪器。传统灸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灸法是以经络、脏腑等理论为指导,利用某种易燃材料或药物,在穴位上或患处,烧灼和薰熨,借其温热效能,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灸疗的主要施灸的材料是艾,所以灸法主要分为艾炷灸、艾条灸和其它一些灸法。由于传统的艾灸材料的制备、使用和存在的缺点,广泛使用灸疗受到了限制。为此,从八十年代起开发了不同的灸疗仪器。目前,国内开发的灸疗仪有两类一类是采用艾叶或其它药物作为传热介质,利用电子或计算机控制加热温度的灸疗仪;另一类是采用红外线或远红外线发光器件,用电子电路控制发光规律的灸疗仪。与传统的灸疗比较,这两类灸疗仪的主要缺点和不足是前者只能产生温热效应,不能产生动态刺激;后者可以产生动态刺激而不能产生深层刺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智能化电子灸疗仪在申请者提出的动态深层刺激理论的基础上,以微计算机为硬件平台并将传统灸法集成的、采用近红外线发光器件的、可以产生动态深层刺激的智能化灸疗仪。本专利技术智能电子灸疗仪,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由电压变换器1、开关控制器2、开关3和能够产生主要光谱为近红外线发光器4组成的硬件平台并能实现典型灸法集成。所述的发光器4采用充溴钨丝灯泡作为光源并与一个椭圆型外壳其内表面椭圆切线上由若干反射小平面(或曲面)并蒸镀有铝膜反射屏粘接成为一体。所述的开关控制器2采用单片计算机5,典型灸法依赖软件实现。所述的电压变换器1可以是交流/交流变换器也可以是交流/直流变换器。所述的开关3可以是继电器也可以是双向晶闸管。所述的显示器6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也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CD,也可以是荧光显示屏VFD或者它们的组合。 本
技术实现思路
涉及两个方面,即智能化灸疗仪硬件和软件。智能化灸疗仪硬件是由电压变换器、接口电路、显示电路、电子开关控制器、电子开关和发光器等组成;智能化灸疗仪软件是将传统的典型灸法转换成可以用计算机语言描述的算法固化在存储器中实现灸法集成的。附图说明图1是智能化灸疗仪原理示意图。图2是发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智能灸疗仪的一个实施例。图4是智能电子灸疗仪主流程图。由1图可知,交流220V市电,经过电压变换器变换成发光器2V-30V合适的交流或直流供电电压,在微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开关供给发光器。由键盘开关控制单片机产生控制脉冲的占空比(或晶闸管的导通角)和频率,实现灸疗强度和刺激信号的快慢调节,占空比或晶闸管的导通角调节强度,频率调节刺激方式。开关可采用继电器或电子开关。常用的电子开关是双向晶闸管。晶闸管导通时,发光器发光;晶闸管截止时,发光器熄灭。计算机控制显示器的显示方式,所用的显示器可以是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器或荧光显示屏。由图2可知,发光器是由光源(钨丝灯)、镀有铝膜和保护膜的椭圆型反射屏(反射屏可以是由若干个小平面组成也可以是曲面)、粘合物等组成。钨丝灯泡内充有溴气。金属钨是电阻率大、熔点高的金属,有电流流过后就会有热产生,伴随热就有红外线辐射。加大电流,热量逐步提高,所产生的红外线波长逐步减小,一直到近红外,甚至可见光。适当控制灯丝功率,就获得了以“近红外”为主的频谱。近红外线具有穿透皮肤达到深层的能力。为了使钨丝灯产生的热量集聚起来,在椭圆型反射屏的切线上制成若干个小平面镜,其作用是将光束聚集在焦点上。小平面表面上蒸镀有铝膜以提高光束反射效果,同时在蒸镀过程中形成三氧化二铝保护层。为了使发光器具有较好的热坚固型,外壳采用石英玻璃材料。为了实现传统灸法集成,智能灸疗仪采用改变控制脉冲的占空比或晶闸管的导通角来调节强度和强度变化。比较典型的例是在一个信号周期内,输出一个占空比一定的信号来模拟雀啄灸。类似雀啄灸信号的信号具有动态刺激特性。因而,智能灸疗仪具有动态深层刺激的主要特点。这种动态深层刺激信号能够直接到达或接近皮肤下一定深度的腧穴,推动经气感传,气至病所,激发人体自身的调整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由图3可知,S1-S4是开关,R1~R4是开关S1~S4的上拉电阻。VD1-VD7是LED指示器。电压变换器采用交流/交流变换方式。单片机使用PIC16系列,本例中PIC16C554的I/O口除RB7以外,全部使用。发光二极管强度指示采用橙色高亮度发光二极管,频率和占空比指示采用绿色发光二极管。电子开关使用的是BTA16型晶闸管。为了增加驱动能力,采用单片机I/O口驱动一个三极管再驱动可控硅(晶闸管)的方式。由图4可知,上电后先进行初始化,主要包括设置强度、快慢状态预置及其量值预置,并将当前状态送显示器显示。接着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如果没有键按下,则转到显示与开关控制操作。如果有键按下,按下的是强度或者是快慢键则将相应的标志位置设定;如果是增加或减小键则首先取标志确定是强度还是快慢,然后进行增加或减小运算,并将计算结果送到对应的存储器中。存储器中的数值决定了灸疗仪的显示和开关的状态,也就是说灸疗的强度和快慢。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电子灸疗仪,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由电压变换器(1)、开关控制器(2)、开关(3)和能够产生主要光谱为近红外线发光器(4)组成的硬件平台并能实现典型灸法集成。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智能电子灸疗仪,其特征还在于发光器(4)采用充溴钨丝灯泡作为光源并与一个椭圆型外壳其内表面椭圆切线上由若干反射小平面(或曲面)并蒸镀有铝膜反射屏粘接成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智能电子灸疗仪,其特征还在于所用的开关控制器(2)采用单片计算机(5),典型灸法依赖软件实现。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智能电子灸疗仪,其特征还在于所用的电压变换器(1)可以是交流/交流变换器也可以是交流/直流变换器。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智能电子灸疗仪,其特征还在于所用的开关(3)可以是继电器也可以是双向晶闸管。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智能电子灸疗仪,其特征还在于所用的显示器(6)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也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CD,也可以是荧光显示屏VFD或者它们的组合。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化电子灸疗仪:在申请者提出的动态深层刺激理论的基础上,以微计算机为硬件平台并将传统灸法集成的、采用近红外线发光器件的、可以产生动态深层刺激的智能化灸疗仪。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由电压变换器(1)、开关控制器(2)、开关(3)和能够产生主要光谱为近红外线发光器(4)组成的硬件平台并能实现典型灸法集成。文档编号A61N5/06GK1265928SQ9910389公开日2000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8日专利技术者洪文学 申请人:哈尔滨新中新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电子灸疗仪,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由电压变换器(1)、开关控制器(2)、开关(3)和能够产生主要光谱为近红外线发光器(4)组成的硬件平台并能实现典型灸法集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文学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康为电针医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