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岩石孔内分段加卸荷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8774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5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石孔内分段加卸荷试验装置,由孔内液压加卸器组、端面盖板、充填键、液压管路、电液伺服加卸荷系统、控制主机组成;孔内液压加卸荷器组由多个孔内液压加卸荷器上下依次排列而成;孔内液压加卸荷器包括液压囊、囊衬、囊撑、囊栓管和密紧螺母;端面盖板用于传递轴压,其中心位置开设台阶型管槽,管槽与岩样端面间空隙由充填键进行填充。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各功能独立协同,通过调节不同的围压、轴压、分段内压的加载组合,便可在岩样内形成复杂的高应力场,通过控制主机可变换分段卸荷时间间隔、分段卸荷顺序、段内卸荷应力路径等参数,从而研究复杂应力场下岩石的孔内分段卸荷响应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岩石力学试验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可实现高应力岩石孔内多段分步骤加卸荷的岩石孔内分段加卸荷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与地层浅部资源储量间的矛盾化现象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矿业这一基础产业将转向地层深部,深部开采将是矿山开采的必然趋势和未来长期面临的现状。深部开采实践中出现了一些用现有理论无法合理解释、严重影响深部工程施工和资源高效回收的灾害现象,例如挤压大变形、岩爆、分区破裂、板裂等。这些灾害与深部高地应力环境下开挖卸荷扰动岩体中的能量转移和释放密切相关。然而由于目前缺乏对深部高应力岩体开挖卸荷过程中围岩应力、应变、破裂以及伴随的能量转移等响应过程的透彻认识,致使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机理、防控机制、灾能转化利用的可行性等还比较模糊不清。已有研究发现深部高应力岩体的开挖卸荷响应主要表现在高地应力条件伴随开挖过程在围岩中产生应力集中和应力释放,从而产生围岩松动区及其动态发展。在特定的岩层条件和开挖断面几何特性下,该过程受到开挖工程所处地应力环境、开挖过程、开挖方法以及开挖范围的影响。地应力环境决定开挖围岩中应力集中和应力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岩石孔内分段加卸荷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孔内液压加卸器组、端面盖板(11)、充填键(13)、液压管路(10)、电液伺服加卸荷系统和控制主机(20),所述的孔内液压加卸荷器组是由多个沿岩样中心孔洞依次排列的孔内液压加卸荷器组成的多行单列组阵;每个所述的孔内液压加卸荷器的结构是:液压囊(3)设置在囊撑(1)上,囊栓管(6)连接在所述的液压囊(3)上,所述的囊撑(1)的中心为用于所述的囊栓管(6)和所述的液压管路(10)通过的通道(4);所述端面盖板(11)的中心位置开有供所述的液压管路(10)通过的台阶型管槽(12);所述的台阶型管槽(12)与岩样端面间空隙由所述的充填键(13)进行填充;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石孔内分段加卸荷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孔内液压加卸器组、端面盖板(11)、充填键(13)、液压管路(10)、电液伺服加卸荷系统和控制主机(20),所述的孔内液压加卸荷器组是由多个沿岩样中心孔洞依次排列的孔内液压加卸荷器组成的多行单列组阵;每个所述的孔内液压加卸荷器的结构是:液压囊(3)设置在囊撑(1)上,囊栓管(6)连接在所述的液压囊(3)上,所述的囊撑(1)的中心为用于所述的囊栓管(6)和所述的液压管路(10)通过的通道(4);所述端面盖板(11)的中心位置开有供所述的液压管路(10)通过的台阶型管槽(12);所述的台阶型管槽(12)与岩样端面间空隙由所述的充填键(13)进行填充;每个所述的孔内液压加卸荷器的所述的囊栓管(6)通过所述的液压管路(10)连接有一个所述的电液伺服加卸荷系统,所述的电液伺服加卸荷系统与所述的控制主机(20)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孔内分段加卸荷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液压囊(3)与所述的囊撑(1)之间设有囊衬(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岩石孔内分段加卸荷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囊栓管(6)采用密紧螺母(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锋李夕兵陶明杜坤周健陈冲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