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咬啮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123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2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咬啮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芯线、设置于芯线外的绝缘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绕线层、第一锯齿层、粘胶层、第二锯齿层和外壳层,第一锯齿层和第二锯齿层均由平滑部和设置于平滑部上的齿部组成,第一锯齿层和第二锯齿的齿部均与粘胶层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新颖,制成方便,防咬啮效果好,综合性能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
,特别是涉及一种制造方便、使用效果好的新型防咬啮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在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各种电线电缆等,结构上一般由若干导线和设置于导线外围的绝缘层、保护层组成。由于电缆安装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中,电缆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极大地影响了传输信号的质量和使用成本,现有技术中的电缆,其保护层的保护性能一般,容易因鼠蚁等动物咬啮而损坏,影响了电缆的使用寿命,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电力或信息的传输等。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结构牢固、使用效果好、实用性强的防咬啮的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防咬啮电缆,其结构设计新颖,制成方便,防咬啮效果好,综合性能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防咬啮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芯线、设置于芯线外的绝缘层和保护层,绝缘层设置于各芯线的外表面,保护层包裹住所有芯线和绝缘层,其中,所述保护层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绕线层、第一锯齿层、粘胶层、第二锯齿层和外壳层,绕线层采用弹力线均匀地绕制于绝缘层的外部,第一锯齿层和第二锯齿层均由平滑部和设置于平滑部上的齿部组成,第一锯齿层和第二锯齿层的齿部均与粘胶层连接。优选地,所述粘胶层采用密封胶填充在第一锯齿层和第二锯齿层之间而成,防止第一锯齿层和第二锯齿层之间的相对移动,结构更加稳固,由于具有粘性,同时能起到防水防咬啮的效果。优选地,所述绕线层采用的弹力线主要由涤纶、尼龙、橡胶丝和乳胶丝捻制而成,弹性线结构稳定,形变小。优选地,所述外壳层采用橡胶或塑料制成。本技术具有独特的防咬啮设计,具有双层齿部和粘胶层三重防护,防咬啮效果好,且不会造成电缆自身损坏,结构更加牢固,综合性能强,拓宽了电缆的适用范围,有利于降低电缆的检修和维护等施工成本。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新颖,制成方便,防咬啮效果好,综合性能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截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所示为一种新型防咬啮电缆,包括若干芯线1、设置于芯线1外的绝缘层2和保护层3,绝缘层2设置于各芯线1的外表面,保护层3包裹住所有芯线1和绝缘层2,其中,所述保护层3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绕线层31、第一锯齿层32、粘胶层33、第二锯齿层34和外壳层35,绕线层31采用弹力线均匀地绕制于绝缘层2的外部,第一锯齿层32和第二锯齿层34均由平滑部和设置于平滑部上的齿部组成,第一锯齿层32和第二锯齿层34的齿部均与粘胶层33连接。本实施例中,粘胶层33采用密封胶填充在第一锯齿层32和第二锯齿层34之间而成。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绕线层31采用的弹力线主要由涤纶、尼龙、橡胶丝和乳胶丝捻制而成。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改进,外壳层35采用橡胶或塑料制成。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防咬啮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芯线(1)、设置于芯线(1)外的绝缘层(2)和保护层(3),绝缘层(2)设置于各芯线(1)的外表面,保护层(3)包裹住所有芯线(1)和绝缘层(2),其中,所述保护层(3)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绕线层(31)、第一锯齿层(32)、粘胶层(33)、第二锯齿层(34)和外壳层(35),绕线层(31)采用弹力线均匀地绕制于绝缘层(2)的外部,第一锯齿层(32)和第二锯齿层(34)均由平滑部和设置于平滑部上的齿部组成,第一锯齿层(32)和第二锯齿层(34)的齿部均与粘胶层(3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咬啮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芯线(1)、设置于芯线(1)外的绝缘层(2)和保护层(3),绝缘层(2)设置于各芯线(1)的外表面,保护层(3)包裹住所有芯线(1)和绝缘层(2),其中,所述保护层(3)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绕线层(31)、第一锯齿层(32)、粘胶层(33)、第二锯齿层(34)和外壳层(35),绕线层(31)采用弹力线均匀地绕制于绝缘层(2)的外部,第一锯齿层(32)和第二锯齿层(34)均由平滑部和设置于平滑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雨代峰张鸿旭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瑞银龙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