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低压电力补偿装置外壳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6555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0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低压电力补偿装置外壳结构,包括罩盖、第一电容器壳体、第二电容器壳体、单向底座和双向底座,罩盖的一侧端设置小型断路器安全区,小型断路器安全区上方封挡设置透明盖,罩盖的另一侧端设置操控面板和LCD显示屏,第一电容器壳体和第二电容器壳体相邻的内侧底端端角之间通过双向底座并列连接成一体,第一电容器壳体和第二电容器壳体的外侧底端端角上分别设置有单向底座,罩盖封盖在第一电容器壳体和第二电容器壳体的上部。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布局合理,使得模块集成化程度高,散热效果好,安装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元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低压电力补偿装置外壳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数字控制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器向紧凑型、模块化、组合化型式发展。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性、节能、环保、安全成为智能电器发展的主流。智能低压电力补偿装置正是在智能电器总体发展柜架上开发出来的全新一代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它革命性地替代原来由智能控制器、熔丝、复合开关或机械式接触器、热继电器、低压电力电容器、指示灯等散件在柜内和柜面由导线连接而组成的成套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改变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落后的控制器技术和落后的机械式接触器或机电一体化开关作为投切电容器的投切技术,改变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体积庞大和笨重的结构模式,从而使新一代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具有补偿效果更好、功耗更低、体积更小、节约成本更多、使用更灵活、维护更方便、使用寿命更长、可靠性更高的特点,适应了现代电网对无功补偿的更高要求。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智能电容器结构布局不合理,体积偏大造成模块化集成度低,不利于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低压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低压电力补偿装置外壳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罩盖(1)、第一电容器壳体(2)、第二电容器壳体(3)、单向底座(4)和双向底座(5),罩盖(1)的一侧端设置小型断路器安全区,小型断路器安全区上方封挡设置透明盖(6),罩盖(1)的另一侧端设置操控面板和LCD显示屏,第一电容器壳体(2)和第二电容器壳体(3)相邻的内侧底端端角之间通过双向底座(5)并列连接成一体,第一电容器壳体(2)和第二电容器壳体(3)的外侧底端端角上分别设置有单向底座(4),罩盖(1)封盖在第一电容器壳体(2)和第二电容器壳体(3)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低压电力补偿装置外壳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罩盖(1)、第一电容器壳体(2)、第二电容器壳体(3)、单向底座(4)和双向底座(5),罩盖(1)的一侧端设置小型断路器安全区,小型断路器安全区上方封挡设置透明盖(6),罩盖(1)的另一侧端设置操控面板和LCD显示屏,第一电容器壳体(2)和第二电容器壳体(3)相邻的内侧底端端角之间通过双向底座(5)并列连接成一体,第一电容器壳体(2)和第二电容器壳体(3)的外侧底端端角上分别设置有单向底座(4),罩盖(1)封盖在第一电容器壳体(2)和第二电容器壳体(3)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永强叶惠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