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552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旨在提供一种降低包装及使用成本、减少二次污染、大大减少护士的劳动强度及混药时间、且可保证药品贮存质量的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它包括装药袋(1),装药袋(1)周边由高强度焊接轮廓(11)密封,并由中间部位所设弱焊区(13)分隔成内装大输液的液体药室(12)及装粉状的固体药的固体药室(14),液体药室(12)与硬单接口(3)相连,硬单接口(3)由组合盖(4)密封;固体药室(14)包覆于一固体药室保护袋(2)中,组成该固体药室保护袋(2)的两层膜,一层为铝膜(21),另一层为透明的高阻水阻氧膜(22),两层膜的周边通过闭环式焊接轮廓(23)与装药袋(1)焊接在一起,并将固体药室(14)完全密封于闭环式焊接轮廓(23)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药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将两种药剂装在同一袋中的大输液双室袋。
技术介绍
现有输液袋,由周边用高强度焊缝密封的袋体和出药嘴组成,它只有一个装药室,只能装一种药液,如输液时必须加如抗生素类的粉针剂类固体药,则只能在输液前用注射器先将输液袋内药液抽出,再注入装粉针剂类的包装瓶中,然后再从瓶中将混好的药液抽出注入输液袋内,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将粉针剂类固体药完全混入输液袋中。因两种药不能长期混在一起存放,故混好的药需即时使用完。这在使用时很不方便,特别是在急救时会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降低包装及使用成本、减少二次污染、大大减少护士的劳动强度及混药时间、且可保证药品贮存质量的可装大输液与粉状固体药的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包括装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药袋周边由高强度焊接轮廓密封,并由中间部位所设弱焊区分隔成液体药室及固体药室,液体药室内装大输液,固体药室内装粉状的固体药,液体药室与硬单接口相连,硬单接口由组合盖密封;固体药室包覆于一固体药室保护袋中,组成该固体药室保护袋的两层膜,一层为铝膜,另一层为透明的高阻水阻氧膜,两层膜的周边通过闭环式焊接轮廓与装药袋焊接在一起,并将固体药室完全密封于闭环式焊接轮廓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体药室保护袋内可装有袋装吸氧剂;也可装有袋装吸水剂;还可装有袋装吸氧剂及袋装吸水剂。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固体药室保护袋的的铝膜与固体药室之间设有一层可透过水及氧的分隔膜,分隔膜周边与铝膜焊合,形成腔体,所述袋装吸氧剂、袋装吸水剂、或袋装吸氧剂及袋装吸水剂装设于分隔膜与铝膜组成的腔体内。所述固体药室保护袋端部可开设有便于悬挂的悬挂孔。所述弱焊区由1-3条弱焊缝带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可将两种药(大输液与粉状固体药)装在同一袋中的不同贮药室中,不仅可使包装成本降低(节省粉针剂类固体药单独包装的费用),而且使用时不需用一次性注射器(混药用)及消毒棉签,节省了使用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因配药而造成对药液的二次污染。只要用一定的力挤压液体药室即可分开液体药室及固体药室间的弱焊区,将两种药迅速地混在一起,大大减少护士的劳动强度及混药时间。本技术的固体药室包覆于一固体药室保护袋中,该固体药室保护袋一面为铝膜,另一面为透明的高阻水阻氧膜,将固体药室完全密封,保证固体药室与外界的水汽及氧气完全隔开,保证固体药室中的粉针剂类固体药的贮存质量,使其在保质期内不会变质,而且固体药室保护袋有一面为透明的高阻水阻氧膜,可非常方便地观察药粉的质量,查看其是否变质。本技术使用方便,特别适合急救及野外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固体药室保护袋的剖视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装药袋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固体药室保护袋与装药袋焊接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固体药室保护袋内装有袋装吸氧剂和袋装吸水剂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固体药室保护袋内分隔膜的位置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装药袋11、高强度焊接轮廓12、液体药室 13、弱焊区131、弱焊缝带14、固体药室2、固体药室保护袋21、铝膜22、透明的高阻水阻氧膜 23、闭环式焊接轮廓24、悬挂孔 25、分隔膜251、腔体26、袋装吸氧剂27、袋装吸水剂 3、硬单接口4、组合盖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包括装药袋1,装药袋1周边由高强度焊接轮廓11密封,并由中间部位所设弱焊区13分隔成液体药室12及固体药室14,该弱焊区13由1-3条弱焊缝带131组成。液体药室12内装大输液,固体药室14内装粉状的固体药,在弱焊区13处,装药袋1的两层膜在液体药室12受到一定压力时可分开,使固体药室14与液体药室12贯通,将分装于液体药室12和固体药室14中的两种药迅速地混在一起。液体药室12与硬单接口3相连,硬单接口3由组合盖4密封。固体药室14包覆于一固体药室保护袋2中,如图2、3所示,组成该固体药室保护袋2的两层膜,一层为铝膜21,另一层为透明的高阻水阻氧膜22,两层膜的周边通过闭环式焊接轮廓23与装药袋1焊接在一起,并将固体药室14完全密封于闭环式焊接轮廓23内,以防固体药室14外部的氧气及水汽进入固体药室14,影响药品的质量。固体药室保护袋2的两层膜中有一层为透明的高阻水阻氧膜22,可非常方便地观察固体药室14内的药粉质量,查看其是否变质。为了保证固体药的贮存质量,还可在固体药室保护袋2内装设袋装吸氧剂26,或装设袋装吸水剂27,或同时装设袋装吸氧剂26和袋装吸水剂27。如图6、7所示,在固体药室保护袋2的铝膜21与固体药室14之间设有一层可透过水及氧的分隔膜25,分隔膜25周边与铝膜21焊合,形成腔体251,可将袋装吸氧剂26及袋装吸水剂27固定于上述分隔膜25与铝膜21形成的腔体251内,为固体药室14中的固体药防水防氧。如图1、4、5、7所示,在固体药室保护袋2端部开设有便于悬挂的悬挂孔24,以方便输液时将本技术的软袋悬挂于输液架上。权利要求1.一种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包括装药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药袋(1)周边由高强度焊接轮廓(11)密封,并由中间部位所设弱焊区(13)分隔成液体药室(12)及固体药室(14),液体药室(12)内装大输液,固体药室(14)内装粉状的固体药,液体药室(12)与硬单接口(3)相连,硬单接口(3)由组合盖(4)密封;固体药室(14)包覆于一固体药室保护袋(2)中,组成该固体药室保护袋(2)的两层膜,一层为铝膜(21),另一层为透明的高阻水阻氧膜(22),两层膜的周边通过闭环式焊接轮廓(23)与装药袋(1)焊接在一起,并将固体药室(14)完全密封于闭环式焊接轮廓(2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药室保护袋(2)内装有袋装吸氧剂(2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药室保护袋(2)内装有袋装吸水剂(2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药室保护袋(2)内装有袋装吸氧剂(26)及袋装吸水剂(27)。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药室保护袋(2)的铝膜(21)与固体药室(14)之间设有一层可透过水及氧的分隔膜(25),分隔膜(25)周边与铝膜(21)焊合,形成腔体(251),所述袋装吸氧剂(26)、袋装吸水剂(27)、或袋装吸氧剂(26)及袋装吸水剂(27)装设于分隔膜(25)与铝膜(21)组成的腔体(251)内。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药室保护袋(2)端部开设有便于悬挂的悬挂孔(24)。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药室保护袋(2)端部开设有便于悬挂的悬挂孔(24)。8.根据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口管粉-液双室大输液软袋,包括装药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药袋(1)周边由高强度焊接轮廓(11)密封,并由中间部位所设弱焊区(13)分隔成液体药室(12)及固体药室(14),液体药室(12)内装大输液,固体药室(14)内装粉状的固体药,液体药室(12)与硬单接口(3)相连,硬单接口(3)由组合盖(4)密封;固体药室(14)包覆于一固体药室保护袋(2)中,组成该固体药室保护袋(2)的两层膜,一层为铝膜(21),另一层为透明的高阻水阻氧膜(22),两层膜的周边通过闭环式焊接轮廓(23)与装药袋(1)焊接在一起,并将固体药室(14)完全密封于闭环式焊接轮廓(23)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祥华彭勋德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