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振令专利>正文

CT增强注射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199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CT增强注射机,它被广泛应用于CT增强扫描静脉团注造影剂,使图像更清晰,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该注射机包括箱体、注射器支架、顶杆、传动机构前支架、滑动连杆、传动机构后支架、丝杠、顶盘、控制电路部分、变速箱、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行平稳,安全可靠,速度、流率可根据病情、增强特点,患者的年龄、个人体质等情况提前予设,通过按扭实现自动控制,使增强程序自动化、理想化,使CT增强造影剂注射的过程与CT扫描过程实现联动达到同步,图像质量大幅度提高满足了CT科医师诊断要求。(*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T增强注射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CT增强注射机,它被广泛应用于CT增强扫描静脉团注造影剂,使图像更清晰,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技术介绍
:随着CT增强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扫描日益增多,CT增强扫描能使病变组织结构图像显示清晰,能分辨各种软组织结构的微小密度差异,能显示普通CT检查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对鉴别诊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目前医院CT室造影剂的注射一般是由护师手工推注完成,但手工注射容易引起注射速度、注射剂量难以控制,  图像质量差等不足,而使用CT增强注射机,则可在CT机控制台上控制注射速度、延时时间、注射量、射速度快、精度高、操作简便,可显著提高扫描图像的质量,使临床诊断CT图像更精确,减轻医师的劳动强度。螺旋CT扫描速度快,必须配备CT增强注射机。目前全国地市县二级医院虽然CT机已经普级,但很少配置CT注射机,原因系该机价格昂贵、费用大、医院无力购置,注射费用高患者难以承受,因此均采用玻璃注射器手工操作(护士常规用手推)缺点较多、用力不均、速度控制不准确、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因射线对医护人员辐射问题,而不能时时连续扫描,错过C T增强造影剂显示的最佳时间,严重影响CT科医师诊断的准确性。长期以来各二级医院因无力购买高压注射机,手工操作缺点太多,严重影响CT图像质量,无法与大医院(三甲医院)质量及程序控制接轨,使基层医院的CT图像资料无法与三甲医院的专家教授进行交流与沟通。CT增强注射这一环节成为基层医院CT科发展的瓶颈和分水岭。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二级医院面对的消费群体,医院的高层决策者面对市场上CT增强注射机只能望洋兴叹。面对二级医院院情、民情和工作中迫切需要,独立自主研发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CT增强注射机已成为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和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CT增强注射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CT增强注射机包括箱体、注射器支架、顶杆、传动机构前支架、滑动连杆、传动机构后支架、丝杠、顶盘、控制电路部分、变速箱、电机,其顶杆、传动机构前支架、滑动连杆、传动机构后支架、丝杠、顶盘、变速箱和电机构成注射机的动力传动机构、被设置在箱体的内部,注射器支架对应传动机构上的顶杆和顶盘设置在箱体的上面,注射器支架和顶杆在一条水平线上,控制电路部分为注射机动力传动机构的电力控制系统,设置在箱体的内部。所述的顶杆和丝杠设置在传动机构前支架、滑动连杆和传动机构后支架上,顶杆和滑动连杆固定在一起,顶杆相对于传动机构前支架及传动机构后支架可以自由滑动,滑动连杆和丝杠间螺纹连接,丝杠相对于传动机构前支架及传动机构后支架可以自由转动,丝杠的一端和变速箱连接,变速箱和电机相连。所述的丝杠的下面传动机构前支架一侧设置有一注射时限位的行程开关,传动机构后支架一侧设置有一复位时限位的行程开关。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前行控制电路、后退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它们分别连接在220V主电源上。所述的高压注射机箱体正面板上传动机构的下方设有控制电路接扭“前、停、退”和变速开关,内置三只交流接触器和一可变电阻,经并联6芯信号电缆接至三联按扭实现异地控制。侧面板上设有电源接线柱及电源保险丝,注射机箱体下方设有安全接地装置。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分别设有“进、停、退”三个按扭操作,通过连接线远距离操作。自动控制:注射结束自动停止,复位结束时自动停止,运行平稳、安全可靠。二级变速:变速开关实现快、慢二种速度,能全面满足全身各器官增强扫描时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技术要求。精度高:流速、流率、剂量控制准确。设备成本及消耗成本低:适合国内二级医院应用,注射时消耗成本<8元。-->主要性能指标:1、 电源:AC220V  50HZ2、 功率:175W3、 流率:1-2.5ml/s4、 最大注射剂量:100ml  误差0.5%5、 重量:36KG6、 外形尺寸:930mm×720mm×360mm7、 注射针及针筒:9-16号针头、连接管(0.5-1.2m)针    筒100ml均为国产一次性用品。本技术经过动物实验(家兔耳缘静脉造影剂高压注射)进行实验观察,根据造影剂半衰期、代谢周期进行12h的尿量收集。心率、呼吸频率记录、眼结膜观察。注射前注射后均无显著性差异,用于人体静脉(肘正中静脉)高压自动注射效果令人十分满意。该机运行平稳,安全可靠,速度、流率可根据病情、增强特点,患者的年龄、个人体质等情况提前予设。通过按扭实现自动控制,使增强程序自动化、理想化,使CT增强造影剂注射的过程与CT扫描过程实现联动达到同步。病变特点(如肿瘤的血供特点或结构特点)得到最大显示。图像质量大幅度提高满足了CT科医师诊断要求。该机与进口机及其他厂家产品比较,性能价格比明显占优,该产品就目前国内二级医院对CT增强高压注射机的渴望无疑是一股清泉,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附图说明:图1、2为CT增强注射机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动力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路控制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2所示:该CT增强注射机包括箱体1、注射器支架2、顶杆3、传动机构前支架4、滑动连杆5、传动机构后支架6、丝杠7、顶盘8、控制电路部分9、变速箱10、电机11,其顶杆3、传动机构前支架4、滑动连杆5、传动机构后支架6、丝杠7、顶盘8、变速箱10和电机11构成注射机的动力传动机构、被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注射器支架2对应传动机构上的顶杆3和顶盘8设置在箱体1的上面,注射器支架2和顶杆3在一条水平线上,控制电路部分9为注射机动力传动机构的电力控制系统,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所述的顶杆3和丝杠7设置在传动机构前支架4、滑动连杆5和传动机构后支架6上,顶杆3和滑动连杆5固定在一起,顶杆3相对于传动机构前支架4及传动机构后支架6可以自由滑动,滑动连杆5和丝杠7间螺纹连接,丝杠7相对于传动机构前支架4及传动机构后支架6可以自由转动,丝杠7的一端和变速箱10连接,变速箱10和电机11相连。所述的丝杠7的下面传动机构前支架4一侧设置有一注射时限位的行程开关12,传动机构后支架6一侧设置有一复位时限位的行程开关13。所述的控制电路部分9包括前行控制电路14、后退控制电路15、电源电路16,它们分别连接在220V主电源上。所述的高压注射机箱体1正面板上传动机构的下方设有控制电路“前、停、退”的接扭17和变速开关18,内置三只交流接触器和一可变电阻,经并联6芯信号电缆接至三联按扭实现异地控制,侧面板上设有电源接线柱19及电源保险丝20,注射机箱体1下方设有安全接地装置21。由图3所示原件见下表:    CK1、CK2              行程开关    QA1、QA2              起动按扭    TA                    停止按扭    T                     变压器220V/12V    JC1、JC2              交流接触器220V/10A    D                     12V直流电机(带变速箱)    VD1-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CT增强注射机,其特征在于:该CT增强注射机包括箱体(1)、注射器支架(2)、顶杆(3)、传动机构前支架(4)、滑动连杆(5)、传动机构后支架(6)、丝杠(7)、顶盘(8)、控制电路部分(9)、变速箱(10)、电机(11),其顶杆(3)、传动机构前支架(4)、滑动连杆(5)、传动机构后支架(6)、丝杠(7)、顶盘(8)、变速箱(10)和电机(11)构成注射机的动力传动机构、被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注射器支架(2)对应传动机构上的顶杆(3)和顶盘(8)设置在箱体(1)的上面,注射器支架(2)和顶杆(3)在一条水平线上,控制电路部分(9)为注射机动力传动机构的电力控制系统,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增强注射机,其特征在于:该CT增强注射机包括箱体(1)、注射器支架(2)、顶杆(3)、传动机构前支架(4)、滑动连杆(5)、传动机构后支架(6)、丝杠(7)、顶盘(8)、控制电路部分(9)、变速箱(10)、电机(11),其顶杆(3)、传动机构前支架(4)、滑动连杆(5)、传动机构后支架(6)、丝杠(7)、顶盘(8)、变速箱(10)和电机(11)构成注射机的动力传动机构、被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注射器支架(2)对应传动机构上的顶杆(3)和顶盘(8)设置在箱体(1)的上面,注射器支架(2)和顶杆(3)在一条水平线上,控制电路部分(9)为注射机动力传动机构的电力控制系统,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增强注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杆(3)和丝杠(7)设置在传动机构前支架(4)、滑动连杆(5)和传动机构后支架(6)上,顶杆(3)和滑动连杆(5)固定在一起,顶杆(3)相对于传动机构前支架(4)及传动机构后支架(6)可以自由滑动,滑动连杆(5)和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振令王莉代林张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崔振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