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吸引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引器,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气动吸引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市场吸引器产品多为电动,体积大、较重,移动不便,且结构较为复杂,还有振动和噪音;另外,电动产品价位高,无电不能使用,使用场合有局限性。并且现有的吸引器只能将液体吸进瓶内,即只能单向吸引。如果吸引管内有堵塞物,很难将堵塞物取出,从而影响吸引的速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气动吸引器,既避免以电为动力,又具有反冲功能,能较容易地清洗吸引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气动吸引器,包括:储液瓶、用于密封负压瓶口并可打开的瓶塞、吸引管、用于与吸引管连通的吸引管接头和用于将吸引管接头与储液瓶内连通的出液管;设在瓶塞上的用于与气源相连的进气管接头;设在瓶塞内的与进气管接头顺序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和第三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管径大于第二气流通道和第三气流通道的管径,所述第三气流通道的管径大于第二气流通道的管径,第三气流通道的尾端为通向瓶塞外的气流出口;第四气流通道,与第三气流通道连通并通向储液瓶内。优选的,所述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吸引器,包括储液瓶、用于密封负压瓶口并可打开的瓶塞、吸引管、用于与吸引管连通的吸引管接头和用于将吸引管接头与储液瓶内连通的出液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在瓶塞上的用于与气源相连的进气管接头; 设在瓶塞内的与进气管接头顺序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和第三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管径大于第二气流通道和第三气流通道的管径,所述第三气流通道的管径大于第二气流通道的管径,第三气流通道的尾端为通向瓶塞外的气流出口; 第四气流通道:与第三气流通道连通并通向储液瓶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吸引器,包括储液瓶、用于密封负压瓶口并可打开的瓶塞、吸引管、用于与吸引管连通的吸引管接头和用于将吸引管接头与储液瓶内连通的出液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瓶塞上的用于与气源相连的进气管接头;设在瓶塞内的与进气管接头顺序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和第三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管径大于第二气流通道和第三气流通道的管径,所述第三气流通道的管径大于第二气流通道的管径,第三气流通道的尾端为通向瓶塞外的气流出口;第四气流通道:与第三气流通道连通并通向储液瓶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流通道的管径为第二气流通道的管径的2.5到3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流通道的管径为第二气流通道的管径的3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气流通道的管径等于第三气流通道的管径,并与第三气流通道基本垂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吸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阻止气流流经第三气流通道和第四气流通道的气流控制开关。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吸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第二气流通道和瓶塞外部的内孔,所述气流控制开关为控制塞栓,可移动地位于瓶塞的内孔中,以便于移出时使第二气流通道可通过气流,移入时使气流不能进入第二气流通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吸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为“L”形,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和第三气流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双卫,杨旭初,
申请(专利权)人:王双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