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艾叶的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9669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8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艾叶的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技术领域。该中药制剂的制备原料如下:艾叶、姜黄、川芎、鸡血藤、马鞭草、野牡丹、黄芪、薤白、钩藤、龙骨、五味子、问荆和甘草。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制剂采用天然中药,毒副作用小,具有益肝补肾、活血止痛、强筋固骨之功效,可有效治疗骨质增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尤其涉及一种含艾叶的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骨质增生症是以骨质病理性增生导致局部关节、肌肉、韧带活动障碍,伴发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可发生在颈椎、腰椎、关节及跟骨等处,包括肥大性脊柱炎、肥大性骨关节病及跟骨骨刺等。骨质增生多发于中年以上。一般认为其病因包括由于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退行性变;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的持于某种姿势,由于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机化,形成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生;骨刺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和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出血、肿胀而致。
目前国内治疗骨质增生症的方法有很多,如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紫外线疗法、西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现有的治疗都存着着一定的局限。如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但因导入药物为液体,易挥发,药效不持久;而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常采用对症处理,如疼痛时可服一些解热镇痛的药;麻木者可选用B族维生素类药物;关节肿胀有积液者可给予局部抽取积液或局部封闭等疗法,但实践证明这些治疗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病情易复发。
骨质增生症属中医的\痹证\范畴,亦称\骨痹\。中医认为本病与外伤、劳损、瘀血阻络、感受风寒湿邪、痰湿内阻、肝肾亏虚等有关。中医药为我国的传统瑰宝,其在治疗骨质增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理论。中国专利CN103479837A公开了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药物,该外用药物由桂枝、穿山龙、寻骨风、元胡、杜仲、牛膝、草乌、独活、防风、透骨草、川芎、羌活、防己、乳香、没药、海风藤、秦艽、续断、青风藤、狗脊、川乌、骨碎补、山楂、乌梅、天南星、赤芍、千年健、川附子、白附子、伸筋草、威灵仙、鸡血藤、徐长青、丹参、樟脑、白花蛇、蜈蚣组成,该外用药物对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麻木、肿胀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该药物组方成分复杂,且使用过程出现接触性皮炎等不良反应。外用制剂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症具有直达病灶,药效集中,可避免口服用药对胃肠粘膜的刺激和肝肾功能的伤害等优点,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疗效显著、起效快、无复发、毒副作用小的用于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艾叶的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使其充分发挥中药的调理作用,对骨质增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将其制成方便易用的外用成品制剂,使其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艾叶的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20-28份、姜黄22-29份、川芎18-23份、鸡血藤18-25份、马鞭草15-21份、野牡丹13-17份、黄芪11-16份、薤白11-17份、钩藤7-12份、龙骨9-15份、五味子10-17份、问荆6-13份和甘草6-13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20份、姜黄22份、川芎18份、鸡血藤18份、马鞭草15份、野牡丹13份、黄芪11份、薤白11份、钩藤7份、龙骨9份、五味子10份、问荆6份和甘草6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28份、姜黄29份、川芎23份、鸡血藤25份、马鞭草21份、野牡丹17份、黄芪16份、薤白17份、钩藤12份、龙骨15份、五味子17份、问荆13份和甘草13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25份、姜黄27份、川芎21份、鸡血藤22份、马鞭草18份、野牡丹15份、黄芪13份、薤白14份、钩藤9份、龙骨13份、五味子14份、问荆8份和甘草9份。
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按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称取各味中药材;
步骤(2)、将艾叶、姜黄、川芎、鸡血藤、马鞭草、野牡丹、黄芪分别粉碎,混合后加药材总重量7-11倍量的浓度为65-75%乙醇,浸泡6-12小时,回流提取2-3次,每次2-5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浓缩至55-60℃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浓缩液,备用;
步骤(3)、将薤白、钩藤、龙骨、五味子、问荆和甘草分别粉碎,和步骤(2)所述的滤渣混合后加入药材总重量6-9倍量的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55-60℃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浓缩液,备用;
步骤(4)、将步骤(2)和(3)中制得的浓缩液合并,混合均匀,继续减压浓缩至55-60℃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即为中药浸膏;
步骤(5)、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步骤(4)所得中药浸膏制成临床需要的中药成品制剂。例如凝胶剂、软膏剂、搽剂或贴膏剂等一切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外用剂型。
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所用中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
艾叶:本品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或郁金的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肝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味辛,性温;归肝、胆经;行气开郁,活血止痛。
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岩豆藤或亮叶岩豆藤等的藤茎。味苦、肝,性温;归心、脾经;活血、舒筋。
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味苦,性凉;归肝、脾经;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
野牡丹: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全草。味甘、酸,性微温;归脾、胃、肺、肝经;活血消肿,清热解毒。
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味甘,性温;归心、肺、脾、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薤白: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鳞茎。味辛、苦,性温;归手阳经;理气宽胸,通阳散结。
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味甘,性凉;归心、肝经;清热平肝,熄风定惊。
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味甘、涩,性平;归心、肝、肾、大肠经;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
五味子:为木兰种植物五味子的果实。味酸,性温;归肺、肾经;敛肺滋肾,生津收汗。
问荆:为木贼科植物问荆的全草。味苦。性凉;归肺、胃、肝经;清热凉血,止咳利尿。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的配伍分析:
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依据中医对骨痹的辨证认知,遵循中药的配伍理论,为了制成方便易用且疗效稳定的制剂,强化了药材的使用量。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是以艾叶、姜黄、川穹为君药,散寒止痛、破血行气、行气开郁;以鸡血藤、马鞭草、野牡丹、黄芪为臣药,活血行气、清热解毒;以薤白、钩藤、龙骨、五味子为佐药,通阳散结、生肌敛疮、清热凉血;以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药性,诸药配合,相辅相成,协同作用,共奏行气止痛、强骨补肾、补气养阴、活血通经等功效,对骨质增生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有益效果如下:
(1)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具有行气止痛、强骨补肾、补气养阴、活血通经等功效,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
(2)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治疗骨质增生起效快,疗效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艾叶的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20‑28份、姜黄22‑29份、川芎18‑23份、鸡血藤18‑25份、马鞭草15‑21份、野牡丹13‑17份、黄芪11‑16份、薤白11‑17份、钩藤7‑12份、龙骨9‑15份、五味子10‑17份、问荆6‑13份和甘草6‑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艾叶的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20-28份、姜黄22-29份、川芎18-23份、鸡血藤18-25份、马鞭草15-21份、野牡丹13-17份、黄芪11-16份、薤白11-17份、钩藤7-12份、龙骨9-15份、五味子10-17份、问荆6-13份和甘草6-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艾叶的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20份、姜黄22份、川芎18份、鸡血藤18份、马鞭草15份、野牡丹13份、黄芪11份、薤白11份、钩藤7份、龙骨9份、五味子10份、问荆6份和甘草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艾叶的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28份、姜黄29份、川芎23份、鸡血藤25份、马鞭草21份、野牡丹17份、黄芪16份、薤白17份、钩藤12份、龙骨15份、五味子17份、问荆13份和甘草1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艾叶的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艾叶25份、姜黄27份、川芎21份、鸡血藤22份、马鞭草18份、野牡丹15份、黄芪13份、薤白14份、钩藤9份、龙骨13份、五味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涛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华文欣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