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屏、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9119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7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屏、触控显示装置,涉及触控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可以采用极坐标系式触控电极分布方式的触控结构,从而增加了触控电极排布的可选择方式。该触控结构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围绕中心点呈发散状排列成规则平面。用于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屏、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屏(TouchPanel,简称TP)的诞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如今,电容式触控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其中,目前市场上触控屏的外形一般为矩形或者类似矩形,其采用直角坐标系式触控电极分布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屏、触控显示装置,提出一种可以采用极坐标系式触控电极分布方式的触控结构,从而增加了触控电极排布的可选择方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围绕中心点呈发散状排列成规则平面。优选的,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均匀排列。优选的,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间隔排布且相互绝缘。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一个第一触控子电极和与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相连的多个第二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从所述中心点向所述规则平面的边缘延伸;多个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沿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的方向间隔设置,且所有第二触控子电极构成多个围绕所述中心点排布的弧形带或环形带。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匀排列。r>优选的,在所述中心点设置中心电极,所述中心电极的半径为3-7mm;其中,所述中心电极与其他触控电极绝缘。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基于上述,优选的,所述规则平面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扇形或半圆形。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屏,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触控结构;其中,所述触控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优选的,所述触控屏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扇形或半圆形。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的触控屏。再一方面,提供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再一方面,提供又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设置在阵列基板一侧的下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一侧的上偏光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上偏光片之间的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结构的驱动方法,包括:在第一阶段,依次向第一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信号;在第二阶段,依次向第二触控电极输入触控信号。优选的,所述第一阶段和所述第二阶段为不同时间段。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屏、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结构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围绕中心点呈发散状排列成规则平面。由于所有第一触控电极围绕中心点呈发散状排列,因而,可以以所述中心点为极点,任一从中心点引出的射线为极轴(例如水平线)建立极坐标系。当有触控发生时,可以知道触控发生在哪个第一触控电极上,即可知道触控点在极坐标系中的角度θ,以及具体在该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哪个位置,即可知道触控点在极坐标系中的半径R。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对现有技术中采用直角坐标系式触控电极分布方式,提出一种可以采用极坐标系式触控电极分布方式的触控结构,从而增加了触控电极排布的可选择方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图4中虚线框A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中虚线框B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0-触控结构;101-第一触控电极;102-中心点;103-第二触控电极;1031-第一触控子电极;1032-第二触控子电极;20-基板;30-阵列基板;40-彩膜基板;50-液晶层;60-下偏光片;70-上偏光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10,如图1-3所示,该触控结构10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01,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围绕中心点102呈发散状排列成规则平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不对所述规则平面进行限定,其形状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圆形、如图2所示的扇形、如图3所示的椭圆形,也可以为半圆形。此外,还可以为其他异形,具体在此不做限定。第二,当所述触控结构10用于触控时,为了避免出现触控盲点,对于所述中心点102的位置处,一方面,其可以不设置触控电极,但需保证该中心点102的面积足够小,另一方面,可通过设置触控电极来实现无触控盲点,其中,即使在所述中心点102设置触控电极,在实现无触控盲点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道该中心点102的面积也不会太大。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第三,不对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之间的间距进行限定,以不出现触控盲点为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10,由于所有第一触控电极101围绕中心点102呈发散状排列,因而,可以以所述中心点102为极点,任一从中心点102引出的射线为极轴(例如水平线)建立极坐标系。当有触控发生时,可以知道触控发生在哪个第一触控电极101上,即可知道触控点在极坐标系中的角度θ,以及具体在该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哪个位置,即可知道触控点在极坐标系中的半径R。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对现有技术中采用直角坐标系式触控电极分布方式,提出一种可以采用极坐标系式触控电极分布方式的触控结构,从而增加了触控电极排布的可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围绕中心点呈发散状排列成规则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
极,所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围绕中心点呈发散状排列成规则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一
触控电极均匀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结构
还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间
隔排布且相互绝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
电极包括一个第一触控子电极和与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相连的多个第
二触控子电极;
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从所述中心点向所述规则平面的边缘延伸;
多个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沿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的方向间隔设
置,且所有第二触控子电极构成多个围绕所述中心点排布的弧形带或
环形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
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
电极均匀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点
设置中心电极,所述中心电极的半径为3-7mm;
其中,所述中心电极与其他触控电极绝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电极
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呈祺彭敏王泓栗首荆耀秋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