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循环风机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969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6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干熄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干熄焦循环风机模型,包括:机壳、及位于机壳内的叶轮、进风口和传动组,所述叶轮包括:轮毂、平板轮盖、平板轮盘及若干后向板型叶片,所述后向板型叶片焊接于平板轮盖与平板轮盘之间,且均匀分布,所述平板轮盘装配在轮毂上,且平板轮盘和轮毂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轮毂与传动组的轴连接,所述进风口与机壳相连,且位于所述传动组的一侧。本实施例的干熄焦循环风机模型的叶轮的叶片为后向板型叶片,因此风机运行点远离湍流区,并且电动机不易过载,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熄焦
,公开了一种干熄焦循环风机模型,包括:机壳、及位于机壳内的叶轮、进风口和传动组,所述叶轮包括:轮毂、平板轮盖、平板轮盘及若干后向板型叶片,所述后向板型叶片焊接于平板轮盖与平板轮盘之间,且均匀分布,所述平板轮盘装配在轮毂上,且平板轮盘和轮毂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轮毂与传动组的轴连接,所述进风口与机壳相连,且位于所述传动组的一侧。本实施例的干熄焦循环风机模型的叶轮的叶片为后向板型叶片,因此风机运行点远离湍流区,并且电动机不易过载,运行效率得到提高。【专利说明】干媳焦循环风机模型
本专利技术设及干焰焦
,特别设及一种干焰焦循环风机模型。
技术介绍
干焰焦是相对湿焰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溫冷却的一种焰焦方 法。干焰焦系统主要由干焰炉、装入装置、排焦装置、提升机、电机车、焦罐台车、焦罐、一次 除尘器、二次除尘器、干焰焦锅炉单元、循环风机、除尘地面站、水处理单位、自动控制部分 及发电部分等组成。 从炭化室推出的红焦由焦罐台车上的圆形旋转焦罐接收,焦罐台车由电机车牵引 至干焰焦提升井架底部,由提升机将焦罐提升至提升井架顶部;提升机挂着焦罐向干焰炉 中屯、平移的过程中,与装入装置连为一体的炉盖由电动缸自动打开,装焦漏斗自动放到干 焰炉上部;提升机放下的焦罐由装入装置的焦罐台接收,在提升机下降的过程中,焦罐底闽 口自动打开,开始装入红焦;红焦装完后,提升机自动提起,将焦罐送往提升井架底部的空 焦罐台车上,在此期间装入装置自动运行将炉盖关闭。 装入干焰炉的红焦,在预存段预存一段时间后,随着排焦的进行逐渐下降到冷却 段,在冷却段通过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再经振动给料器、旋转密封阀、溜槽排出, 然后由专用皮带运输机运出。冷却焦炭的循环气体,在干焰炉冷却段与红焦进行热交换后 溫度升高,并经环形烟道排出干焰炉。高溫循环气体经过一次除尘器分离粗颗粒焦粉后进 入干焰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溫度降至约160°C的低溫循环气体由锅炉出来, 经过二次除尘器进一步分离细颗粒焦粉后,由循环风机送入给水预热器冷却至约130°C,再 进入干焰炉循环使用。实际使用中溫度一般在180°C左右运行,可能短时运行在200°C。 干焰焦循环风机是钢厂干焰焦系统的核屯、设备,为干焰焦系统气体循环提供动力 并根据工况调整转速调节循环风量。干焰焦在节能、环保和改善焦炭质量等方面优于传统 的湿焰焦,对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发展,随着 节能环保的更高要求,现有风机模型如BB24、BB50、4-73、4-72、9-19、9-26、5-48、6-48等系列产品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需要。运些风机的叶轮运行点接近于端流区, 无因次性能曲线睹,高效区范围窄,电动机容易过载,导致运行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干焰焦循环风机模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叶轮运行点接近于端流 区,无因次性能曲线睹,高效区范围窄,电动机容易过载,运行效率低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干焰焦循环风机模型,包括:机壳、及位于机壳内的叶轮、进风口和传动 组,所述叶轮包括:轮穀、平板轮盖、平板轮盘及若干后向板型叶片,所述后向板型叶片焊接 于平板轮盖与平板轮盘之间,且均匀分布,所述平板轮盘装配在轮穀上,且平板轮盘和轮穀 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轮穀与传动组的轴连接,所述进风口与机壳相连,且位于所述传动组 的一侧。[000引其中,叶片出口直径为950~1050mm,叶片进口直径为520~520.5mm,叶片进口宽 度为143~144mm,叶片出口宽度为69~70mm,叶片出口角为42°~43° ; 进风口直径为705~710mm、轴向长度为235~237.5mm; 机壳宽度292~296mm,机壳出口中屯、到机壳中屯、为距离为715~719mm,机壳出口 为592mm X 296mm的方形。[00川其中,叶片出口直径为1000mm,叶片进口直径为520.3mm,叶片进口宽度为 143.5mm,叶片出口宽度为69.5mm,叶片出口角为42.4° ;[001^ 进风口直径为710mm,轴向长度为237.5mm; 机壳宽度296mm,机壳出口中屯、到机壳中屯、为距离为719mm。 其中,后向板型叶片为12片。 其中,所述机壳为板材焊接而成的蜗壳体,进风口为由板材焊接而成,其型线为沿 轴向收敛的锥弧形。 本实施例的干焰焦循环风机模型的叶轮的叶片为后向板型叶片,因此风机模型运 行点远离端流区,无因次性能曲线平缓、高效区宽、噪声低,电动机不易过载,运行效率得到 提局。【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 W根据运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干焰焦循环风机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干焰焦循环风机模型的外壳形状图; 图3是图1的干焰焦循环风机模型的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干焰焦循环风机模型的无因次性能曲线图,从上到下依次为效率 曲线、压力曲线、功率曲线,其中4为流量系数为全压系数、A为功率系数、化叶轮效率。【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干焰焦循环风机模型如图1~4所示,包括机壳1、叶轮2、进风口 3和传 动组4。传动组4包括主轴、轴承箱等现有结构。叶轮包括:轮穀8、平板轮盖6、平板轮盘7及若 干后向板型叶片5,图4中示出了 12个后向板型叶片5。后向板型叶片5焊接于平板轮盖6与平 板轮盘7之间,且均匀分布,平板轮盘7装配在轮穀8上。平板轮盘7和轮穀8的轴线在同一直 线上。轮穀8与传动组4的主轴连接,进风口 3与机壳1相连,且位于传动组4的一侧。 如图1~3中箭头所示,叶轮2在传动组4的驱动下旋转,空气从进风口 3吸入叶轮2, 从叶轮2的出口进入机壳1。由于叶轮2的叶片5为后向板型叶片,因此风机模型运行点远离 端流区,无因次性能曲线平缓、高效区宽、噪声低并且电动机不易过载,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机壳1为板材焊接而成的蜗壳体1,进风口 3由板材焊接而成,其型线为沿轴向收敛 的锥弧形,使得进风效率更高。 通流部分主要特征: 叶片出口直径为950~1050mm,叶片进口直径为520~520.5mm,叶片进口宽度为 143~144mm,叶片出口宽度为69~70mm,叶片出口角为42°~43°。 进风口直径为705~710mm、宽度为235~237.5mm。 机壳宽度292~296mm,机壳出口中屯、到机壳中屯、为距离为715~719mm,机壳出口 为592mm X 296mm的方形。 在上述设计尺寸下,风机模型运行点更加地远离端流区,无因次性能曲线更平缓、 高效区更宽。尤其是叶片进口角符合实际气流流动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熄焦循环风机模型,包括:机壳、及位于机壳内的叶轮、进风口和传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轮毂、平板轮盖、平板轮盘及若干后向板型叶片,所述后向板型叶片焊接于平板轮盖与平板轮盘之间,且均匀分布,所述平板轮盘装配在轮毂上,且平板轮盘和轮毂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轮毂与传动组的轴连接,所述进风口与机壳相连,且位于所述传动组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大兰邓建刚周奕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