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骨延长的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中的骨科内固定系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可调且长度调整方便、快捷地用于骨延长的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固定导向杆和连接块,连接块包括固定连接块和移动连接块,固定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固定导向杆上,固定连接块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在第一骨块上;移动连接块滑动连接在固定导向杆上,移动连接块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在第二骨块上;固定连接块上连接有固定杆,移动连接块上连接有驱动座,所述驱动座上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与固定杆连接并驱动驱动杆、固定杆和移动连接块一起沿固定导向杆的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骨延长中的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骨延长的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属于医疗器械
中的骨科内固定系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可调且长度调整方便、快捷地用于骨延长的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固定导向杆和连接块,连接块包括固定连接块和移动连接块,固定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固定导向杆上,固定连接块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在第一骨块上;移动连接块滑动连接在固定导向杆上,移动连接块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在第二骨块上;固定连接块上连接有固定杆,移动连接块上连接有驱动座,所述驱动座上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与固定杆连接并驱动驱动杆、固定杆和移动连接块一起沿固定导向杆的轴向移动。本技术适用于骨延长中的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专利说明】一种用于骨延长的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骨科内固定系统,尤其涉及骨延长中的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骨延长即牵张成骨,就是将骨质切开,保留软组织和血供,再采用特制的牵引装置固定两端,应用张应力法则逐步施加拉力将骨段缓慢牵拉,不断刺激机体组织,激发人体组织再生潜能,使截骨间隙形成新骨,达到骨再生的目的。延长术用的器械有多种多样,但原理都基本相同。目前国内外骨科内固定植入物多以钢板、髓内钉、直型、加压型和解剖型接骨板、各种自锁和交锁型髓内钉、外固定支架等系列产品为主。申请号为201120008165.5的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可延长的髓内固定装置,该可延长的髓内固定装置包括髓内棒及可将髓内棒两端固定于骨内的定件,髓内棒包括套筒和内芯,内芯一端可滑动套设于套筒的空腔内。套筒与内芯之间的重叠部分应有足够长,以使骨骼完全长成后不至于使内芯从套筒内掉落为宜,以免造成骨骼新的成角畸形。将套筒式伸缩装置引入髓内棒固定中,锁定件安装在骨骺内,使得其既能将髓内棒固定在长骨全长内,有效防止长骨骨折的发生及维持长骨形态,又能让髓内棒随着骨骼长度的增加而自动变长,且通过骺板的金属棒由于位置不变,所以也不会发生骺板骨桥,尤其适用于儿童骨科的病人。此外,申请号为200780010233.8的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骨折复位组件,该骨折复位组件包括植入体,复位器,支柱和锁紧装置。受控的骨折复位组件可被用来复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块,植入体是一个髓内针,当然也并不限于钉状物。植入体包括第一开口,支柱从中穿过。第一开口是一个延长的孔槽,第一开口还可能是任何允许支柱相对于植入体有最小限度的纵向移动的开口。植入体远端设置有第二开口,锁紧装置是一个骨钉。植入体包括附加的开口,第三开口可允许附加的锁紧装置,用于骨钉近端骨块到植入体,一旦骨折已复位。第三开口并不是必须的,而第一开口被用来固定植入体到近端骨块。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两篇文献中,髓内固定装置无需人为地控制髓内棒的长度,其目的在于防止长骨骨折的发生及维持长骨形态,无法适用于骨延长;即便是要适用于骨延长中,那么也较难通过控制髓内棒的长度实现骨延长的目的。骨折复位组件中,通过压紧螺钉迫使支柱在第一开口内移动以及取出压紧螺钉并将压紧螺钉穿过不同的开口,从而调整两骨块之间的间距,保持骨块的压紧状态,但是该骨折复位组件也可反向用于骨延长。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长度可调且长度调整方便、快捷地用于骨延长的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用于骨延长的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包括固定导向杆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包括固定连接块和移动连接块,所述固定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固定导向杆上,所述固定连接块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在待延长的第一骨块上;所述移动连接块滑动连接在固定导向杆上,所述移动连接块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在待延长的第二骨块上;所述固定连接块上靠近移动连接块一侧的端面上连接有固定杆,所述移动连接块上靠近固定连接块一侧的端面上连接有驱动座,所述驱动座上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固定杆连接并驱动驱动杆、固定杆和移动连接块一起沿固定导向杆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固定杆为螺纹固定杆,所述驱动杆为螺纹驱动杆,所述螺纹固定杆与螺纹驱动杆以蜗轮蜗杆的方式连接。其中,所述固定杆为齿条固定杆,所述齿条固定杆上靠近驱动杆一侧的侧面上均布有齿条,所述驱动杆为齿轮驱动杆,所述齿轮驱动杆上连接有齿轮或者均布有若干周向齿,所述齿条固定杆与齿轮驱动杆以齿轮齿条的方式连接。其中,所述固定导向杆为并排设置的两根固定导向杆,所述紧固螺钉位于两根固定导向杆之间。其中,所述固定连接块、移动连接块均至少包括两组,且多组固定连接块、移动连接块均依次沿固定导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所述固定连接块、移动连接块均至少包括两组,且多组固定连接块、移动连接块均依次沿固定导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紧固螺钉上的螺纹的几何形状为锯齿形,且所述紧固螺钉的螺纹部的锥度根据螺纹的长度为I: 150至1:130、螺纹的牙形高度h为0.3至0.6mm、牙形角α为30°至40°、工作面斜角β为5°至10°、牙顶宽f为0.08mm至0.1mm、工作面圆角r为0.2mm至0.7mm、非工作面圆角R为0.5mm至1.2mm。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固定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固定导向杆上,固定连接块无法在固定导向杆上沿固定导向杆的轴向移动;移动连接块滑动连接在固定导向杆上,移动连接块可在固定导向杆上沿固定导向杆的轴向移动;固定连接块、移动连接块均通过紧固螺钉与对应的骨块连接;固定连接块上连接固定杆,移动连接块上连接驱动座,驱动座上的驱动杆与固定杆连接,该固定杆选用螺纹固定杆或齿条固定杆,驱动杆选用螺纹驱动杆或齿轮驱动杆,固定杆与驱动杆以蜗轮蜗杆或齿轮齿条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当骨块之间的骨间隙较小时,驱动杆转动,转动的驱动杆通过螺纹连接或齿啮合的方式在固定杆上实现移动,使得驱动杆、固定杆和移动连接块一起沿固定导向杆的轴线移动,骨块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通过重复调整驱动杆,待骨块之间快愈合时重新调整骨块之间的间隙,最终达到骨延长的目的;使用时,只有驱动杆端部伸出皮肤表露在外,其余的部件均位于肌肤内,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的长度可调且长度调整方便、快捷。2、本技术中,该紧固螺钉上的螺纹的几何形状为锯齿形,该紧固螺钉的锥度及牙型角增强了螺纹在骨质内的把持力和拉力作用及力学性能,提高紧固螺钉在骨块上固定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时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使用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紧固螺钉的局部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I一第二骨块、2—移动连接块、3—紧固螺钉、4一驱动座、5—驱动杆、6—固定杆、7—固定导向杆、8—固定连接块、9 一第一骨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种用于骨延长的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其包括固定导向杆7和连接块,该连接块包括固定连接块8和移动连接块2,该固定连接块8固定连接在固定导向杆7上,且固定连接块8无法在固定导向杆7上移动;该移动连接块2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骨延长的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导向杆(7)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包括固定连接块(8)和移动连接块(2),所述固定连接块(8)固定连接在固定导向杆(7)上,所述固定连接块(8)通过紧固螺钉(3)固定连接在待延长的第一骨块(9)上;所述移动连接块(2)滑动连接在固定导向杆(7)上,所述移动连接块(2)通过紧固螺钉(3)固定连接在待延长的第二骨块(1)上;所述固定连接块(8)上靠近移动连接块(2)一侧的端面上连接有固定杆(6),所述移动连接块(2)上靠近固定连接块(8)一侧的端面上连接有驱动座(4),所述驱动座(4)上连接有驱动杆(5),所述驱动杆(5)与固定杆(6)连接并驱动驱动杆(5)、固定杆(6)和移动连接块(2)一起沿固定导向杆的轴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清,曾义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澳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