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式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23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压式连接组件,包括设有台阶的接头套,台阶前的接头套内设有内套,内套的前端设有带有出液嘴的连接件,连接件与接头套密封连接,内套与接头套之间形成有导流腔,连接件上设有与导流腔连通的导流孔,导流孔与出液嘴连通,内套内设有带有台阶的连接套,位于台阶前的连接套与内套紧密配合,位于台阶后的连接套与接头套的后端紧密配合,连接套内插设有密封芯,连接套的前端与连接件之间形成有内腔,连接件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通气孔,密封芯的后端设有引流片,作业状态时,引流片上的分流槽与导流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输液器或注射器拔出时,可把药液向前推入,避免了血液回流形成血栓。(*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中使用的正压式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钢针的换代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点越来越被护理人员所认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有:(1)静脉留置针套管由先进的生物材料Vialon制成的,套管柔软、韧性大、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外渗,其漏液率在13.8%以下。(2)静脉留置针对血管刺伤小,有效地保护血管,拔管后经短暂修复即可重复使用,减少对血管的破坏。(3)静脉留置针减少了病人血管穿刺次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4)套管针在血管内保留时间较长,对于手术、新生儿、危重、抢救等病人可随时做到静脉输液,保证治疗。(5)套管针的经济价格与普通的头皮钢针输液耗材基本相等,比较经济实用。目前的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头部分、导管及连接件。导管的一端与留置针头部分相连接,导管的另一端与连接件连通,连接件的端口处一般配备肝素帽进行封口。但是这样的留置针需要反复多次冲管、封管,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论是输液器还是注射器,从留置针退出时,都会产生负压而回血,并且形成血栓,要防止回血的产生,就必须在退针时边退边进液,要求护士具有比较丰富的操经验,否则,难于取得满意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正压式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减少了反复多次封管、冲管程序,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另外,在输液器或注射器拔出时,可把药液向前推入,避免了血液回流形成血栓,降低了堵管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正压式连接组件,包括接头套,接头套的内孔的后端设有台阶,台阶前的接头套的内壁直径大于台阶后的接头套的内壁直径,台阶前的接头套的内孔内设有内套,内套的前端设有带有出液嘴-->的连接件,连接件与接头套密封连接,内套与接头套之间形成有导流腔,连接件上设有与导流腔连通的导流孔,导流孔与出液嘴连通,内套内设有连接套,连接套的中部设有台阶,位于台阶前的连接套与内套的内壁紧密配合,位于台阶后的连接套与接头套的内孔后端紧密配合,连接套内插设有密封芯,连接套的前端设有垫片,垫片与连接件之间连接有压簧并形成有内腔,连接件上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一端与内腔连通,通气孔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密封芯的后端设有引流片,引流片上设有分流槽,作业状态时,分流槽与导流腔连通。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正压式连接组件,包括接头套,接头套的内孔的后端设有台阶,台阶前的接头套的内壁直径大于台阶后的接头套的内壁直径,台阶前的接头套的内孔内设有内套,内套的前端设有带有出液嘴的连接件,连接件与接头套密封连接,内套与接头套之间形成有导流腔,连接件上设有与导流腔连通的导流孔,导流孔与出液嘴连通,内套内设有连接套,连接套的中部设有台阶,位于台阶前的连接套与内套的内壁紧密配合,位于台阶后的连接套与接头套的内孔后端紧密配合,连接套内插设有密封芯,连接套的前端设有垫片,垫片与连接件之间连接有压簧并形成有内腔,连接件上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一端与内腔连通,通气孔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密封芯的后端设有引流片,引流片上设有分流槽,作业状态时,分流槽与导流腔连通。所述分流槽为十字槽;所述接头套后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上述接头套的侧壁上还可设有侧进液件,侧进液件的进液孔与导流腔连通。本技术优点是:1.本技术减少了反复多次封管、冲管程序,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2.本技术在输液器或注射器拔出时,不但没有血液反流,反而可把药液向前推入,避免了血液回流形成血栓,降低了堵管率,不需再用抗凝剂。3.本技术在连接件上设置了通气孔,当连接套前移或后退时,内腔可通过通气孔排气或进气,从而保证内腔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同。-->4.本技术采用螺接的方式与注射器、输液器连接,使连接更可靠,防止了注射端与接头套之间的转动,保证了注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设有侧进液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连接注射器或输液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连接留置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右视图;图7为引流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接头套;2台阶;3内套;4出液嘴;5连接件;6导流腔;7导流孔;8连接套;9台阶;10密封芯;11垫片;12内腔;13通气孔;14引流片;15分流槽;16侧进液件;17进液孔;18压簧;19外螺纹;20端头;21连接圈;22内螺纹;23储液腔;24导管;25置留针头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一种正压式连接组件,包括后端设有外螺纹19的接头套1,接头套1的内孔的后端设有台阶2,台阶2前的接头套1的内壁直径大于台阶2后的接头套1的内壁直径,台阶2前的接头套1的内孔内设有内套3,内套3的前端设有带有出液嘴4的连接件5,连接件5与接头套1密封连接,内套3与接头套1之间形成有导流腔6,连接件5上设有与导流腔6连通的导流孔7,导流孔7与出液嘴4连通,内套3内设有连接套8,连接套8的中部设有台阶9,位于台阶9前的连接套8与内套3的内壁紧密配合,位于台阶9后的连接套8与接头套1的内孔后端紧密配合,连接套8内插设有密封芯10,连接套8的前端设有垫片11,垫片11与连接件5之间连接有压簧18并形成有内腔12,连接件5上设有通气孔13,通气孔13的一端与内腔12连通,通气孔13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密封芯10的后端设有引流片14,引流片14上设有十字形的分流槽15,作业状态时,分流槽15与导流腔6连通。如图2所示,上述接头套1的侧壁上还可设有侧进液件16,侧进液件-->16的进液孔17与导流腔6连通。如图3、图4所示,使用时,只需直接将注射器或输液器的注射端的端头20略插入接头套1,使连接套8向前微移,再旋转注射器或输液器,使连接圈21的内螺纹22和接头套1的外螺纹19螺接,同时使注射端进步推动连接套8前移,然后进行注射;注射时,注射器或输液器内的药液从注射端流出,经十字形的分流槽15流向导流腔6和储液腔23(储液腔23指由于连接套8前移形成的连接套8与内套3之间的空隙部分)内,导流腔6内的药液再经导流孔7流入出液嘴4、导管24、留置针头部分25,最后注入人体;注射完拔出时,注射器或输液器的注射端后退,连接套8也随之后退,由于此时连接套8与内套3之间的空隙变小,储液腔23内的药液受到挤压只能往前流入导流腔6,从而继续注入人体。因此,本技术在输液器或注射器拔出时,不但没有血液反流至留置针内,反而可把药液向前推入,避免了血液回流形成血栓,降低了堵管率,不需再用抗凝剂,扩宽了留置针的使用范围。本技术的连接套8在前移或后退时,内腔12可通过通气孔13排气或进气,从而保证内腔12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同。本技术减少了反复多次封管、冲管程序,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而且,本技术采用螺接式连接,连接更可靠,防止了注射端与接头套1之间的转动,保证了注射效果。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压式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套(1),接头套(1)的内孔的后端设有台阶(2),台阶(2)前的接头套(1)的内壁直径大于台阶(2)后的接头套(1)的内壁直径,台阶(2)前的接头套(1)的内孔内设有内套(3),内套(3)的前端设有带有出液嘴(4)的连接件(5),连接件(5)与接头套(1)密封连接,内套(3)与接头套(1)之间形成有导流腔(6),连接件(5)上设有与导流腔(6)连通的导流孔(7),导流孔(7)与出液嘴(4)连通,内套(3)内设有连接套(8),连接套(8)的中部设有台阶(9),位于台阶(9)前的连接套(8)与内套(3)的内壁紧密配合,位于台阶(9)后的连接套(8)与接头套(1)的内孔后端紧密配合,连接套(8)内插设有密封芯(10),连接套(8)的前端设有垫片(11),垫片(11)与连接件(5)之间连接有压簧(18)并形成有内腔(12),连接件(5)上设有通气孔(13),通气孔(13)的一端与内腔(12)连通,通气孔(13)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密封芯(10)的后端设有引流片(14),引流片(14)上设有分流槽(15),作业状态时,分流槽(15)与导流腔(6)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式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套(1),接头套(1)的内孔的后端设有台阶(2),台阶(2)前的接头套(1)的内壁直径大于台阶(2)后的接头套(1)的内壁直径,台阶(2)前的接头套(1)的内孔内设有内套(3),内套(3)的前端设有带有出液嘴(4)的连接件(5),连接件(5)与接头套(1)密封连接,内套(3)与接头套(1)之间形成有导流腔(6),连接件(5)上设有与导流腔(6)连通的导流孔(7),导流孔(7)与出液嘴(4)连通,内套(3)内设有连接套(8),连接套(8)的中部设有台阶(9),位于台阶(9)前的连接套(8)与内套(3)的内壁紧密配合,位于台阶(9)后的连接套(8)与接头套(1)的内孔后端紧密配合,连接套(8)内插设有密封芯(10),连接套(8)的前端设有垫片(11),垫片(11)与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元李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