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痹热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6743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因风、寒、湿三气引起的“行痹”、“痛痹”和“着痹”(统称为三痹)病症的三痹热疗器。它将药剂袋(瓶)和热敷袋密封装于外袋内。热敷袋扎孔后产热,温度可控,药剂袋内的名贵中药液体均匀涂于热敷袋表面并敷于患处,药借热力,热助药物挥发渗透于肌体,使热疗、药疗溶于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失为一种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的理想医疗用品。(*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因风、寒、湿三气引起“行痹”、“痛痹”和“着痹”统称为“三痹”病症的三痹热疗器器械类医用品。现行用于祛风、散寒、活血、止痛、除湿、通痹的医疗用品多种多样,但无非分为以下三种,一是用药敷治疗或理疗方法进行治疗,这种方法是在皮肤表面贴敷膏药进行治疗;一种是单纯用热水袋或在袋内装有发热材料的热敷袋置于患处进行热疗的方法;第三种方法是将产热的袋同药物结合于一起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第三种方法,有些采用将药物贴于患处,然后将热水袋或发热材料压敷在药物上进行治疗,这种方法由于采用中医传统的熏蒸法,因此具有药物渗透力强,疗效明显等特点,但存在治疗操作不便的缺陷。第三种方法中,有些采用将药物同发热材料结合于一体进行治疗的方法。如申请号87208915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药、理两用怀炉”的技术专利就属此类医疗用品。这种结合使治疗手续简化,使用方便,并且使热敷作用明显,但是由于该器械在封袋前就将药剂干涂于内袋表面,从而在患者使用时,中药的传统熏蒸法优点不能发挥,纯粹成为干熨法,使药物内生物碱类、盐类、挥发油类离子无法向皮肤内渗入,从而失去或部分失去药物的治疗作用,患者得不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另外,该技术内袋的通孔在密封前就已确定,因此,透气性能恒定,但是热释放不能调节,使产热袋升温过高而不能使用,因而其效果还不十分理想。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使药液能够充分挥发、渗透于肌体,热释放能控制,有明显疗效的三痹热疗器。本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肩周炎、老年性腰腿疼、软组织、筋腱扭、挫伤,胃寒、胃腕疼痛、妇女痛经,经闭等多种由风、寒、湿三气所致的常年多发病的一种新型特效药物。现将本技术的详细技术方案描述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三痹热疗器外袋示意图;图2为三痹热疗器热敷袋示意图3为三痹热疗器药剂袋(瓶)示意图。如图2所示,热敷袋(4)用无纺布材料制作,热敷袋内表面热合一薄层塑料,袋的大小成一矩形,以能封装在外袋(1)内为宜。发热材料为铁粉,活性炭、 石、盐按一定配比配制而成,装于热敷袋内,并立即将热敷袋封口(5)热合,热敷袋分A面(6)与B面(7),A面为双层无纺布、B面为单层无纺布,(无纺布厚度达到要求时也可不分A、B面),A面(6)为施药面,B面(7)为穿孔面(当不分A、B面时,热敷袋的任一面可穿微孔),施药面可为未穿孔的一面,穿孔可用大头针(或一般的针)在B面穿40-60个孔。(不能穿通热敷袋的另一面或A面),从而使热敷袋(4)内的发热材料与空气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产热。热敷袋(4)根据扎孔的多少,其温升可从20℃升到70℃,并保持24小时。夏天环境温度较高,热敷袋可扎孔40余个,温升可控制在48℃范围内。在冬天时,环境温度较低,在热敷袋上可扎60以上的孔,温升可控制在70℃以内。图三所示为药剂袋(瓶)(8)(11)。药剂袋(8)也可制成药剂瓶(11)。药剂袋(8)是用厚度为4丝~8丝的塑料加工而成,为矩形,可装4ml中药液汁(10)(13)。药剂瓶(11)也是由塑料加工而成,为瓶状,可装中药液汁4ml。药剂袋(8)与药剂瓶(11)均用热合方法封口。药剂袋为简易包装,药剂瓶为精装。当将中药液汁(10)(13)装进袋(8)或药剂瓶(11)后,然后用热合机将药剂袋(9)或药剂瓶封口(12)热封。药剂袋瓶(8)(11)内封装有专治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的中药液汁(10)、(13)。药液是由中草药生川乌、生草乌、防风、姜活、川芎、白芷、胆南星、石菖薄、当归、三七、血竭、红花、乳香、汲药、马钱子、樟脑、冰片、干姜、花椒、山柰、天麻等名贵中草药配制而成。以上中草药经粉碎、混匀、加水、煮沸、放冷、加上酒精和菜油,放置、渗漏、装袋(瓶),然后热合封袋(瓶),从而得药剂袋(瓶)(8)(11)。药剂袋(瓶)内装0.24g(即4ml)药液(10)(13)即可。图一为三痹热疗器外包装,即外袋示意图,生产的产品名称为三痹热宝。外袋(1)由塑料制成,为矩形,比热敷袋(4)长、宽各2cm。外袋(1)封边的左上角印有“从此撕开”字样,并标有箭头,外袋要求密封性能好。因此也称塑料密封袋(1)。制成产品的三痹热疗器是将热敷袋(4)与药剂袋(瓶)(8)(11)分别平展的装进外袋(1)后,立即用热合机将外袋封口(2)热合密封,即成三痹热疗器。由上述方法制成的三痹热疗器,在使用时,先将外袋箭头所示“从此撕开”处撕开(或剪开),然后取出热敷袋(4)与药剂袋(瓶)(8)(11)。先用大头针或一般的针在热敷袋B面(7)(较厚无纺布,无A、B面之分,因此在任一面可扎孔)(不能穿透A面),再将药剂袋(8)或药剂瓶(11)剪开,将中药液汁(10)或(13)均匀的涂于热敷袋(4)未扎孔的一面(或A面),扎孔后10分钟内热敷袋就发热,并手感明显。这时将涂有中药液汁的一面(或A面)敷于患处,并用带子或其他东西固定在患处,一袋可连续敷用24小时以上,十袋为一疗程。用上述方法制得的三痹热疗器,发挥了传统中药的熏蒸法和干熨法的优势,中药药液借助热力,充分挥发渗透作用,使药离子导入肌体。经西安医科大学、陕西省药检所、陕西省医院等六个单位的动物试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药效试验和150余例临床证明,其治疗康复效果特别显著,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副作用。本技术由于采用在敷用时将药液涂于产热袋表面,且温升可调,因此达到了热疗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无论老幼,皆可使用。“热则通、寒则凝”,本器械将产热同治疗结合于一体,从而使药在祛风、散寒、除湿的基础上,借助化学产热袋的热疗效应,在增进药物疗效同时,温通患部气血,从而达到治疗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由化学发热材料和中药药剂构成的可用于治疗因风、寒、湿气所致病症的三痹热疗器,其特征在于该用品由外袋(1),热敷袋(4)和中药药剂袋(瓶)(8)(11)构成,外袋(1)内封装有含中药液汁的药剂袋(瓶)(8)(11)。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因风、寒、湿三气引起的“行痹”、“痛痹”和“着痹”(统称为三痹)病症的三痹热疗器。它将药剂袋(瓶)和热敷袋密封装于外袋内。热敷袋扎孔后产热,温度可控,药剂袋内的名贵中药液体均匀涂于热敷袋表面并敷于患处,药借热力,热助药物挥发渗透于肌体,使热疗、药疗溶于一体。本技术不失为一种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的理想医疗用品。文档编号A61M37/00GK2099562SQ9120132公开日1992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91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1年1月29日专利技术者张政民, 王明轩 申请人:西安华伟专利技术开发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化学发热材料和中药药剂构成的可用于治疗因风、寒、湿气所致病症的三痹热疗器,其特征在于该用品由外袋(1),热敷袋(4)和中药药剂袋(瓶)(8)(11)构成,外袋(1)内封装有含中药液汁的药剂袋(瓶)(8)(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政民王明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华伟专利技术开发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