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大健专利>正文

俞穴灸针给药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5257 阅读:297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俞穴灸针给药圈系对人体俞穴进行灸针给药的医疗健身器具,由本体、药物填充物和覆膜构成,本体为一斗形,斗形大底为敞口,壁及小底围成斗穴状,小底上斗穴内可根据需要设置锥状针,针头处在敞口平面内,药物填充物充满斗穴并用覆膜密封,使用时揭去覆膜,将敞口压在体表俞穴上并用胶布贴牢,密封给药能发挥药物性味功能、无渗漏污染衣物,且集药、灸、针于一体。(*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对人体俞穴进行灸针给药的医药健身器具。疾病及健身的外治,目前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很多,剂型有传统膏药(薄贴)、软膏、油剂、浸剂、药饼等;给药方式有箍、围、圈、罨、敷贴、涂擦等。上述剂型及其给药方法在寒冷天气条件下及非暴露体位使用很不方便,稍有不慎还易污染衣物,更重要的是,由于是非密封状态下给药,难以保证药物的性味功能,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给药器具,使外治给药能最大程度发挥药效,亦不受气温、体表部位、给药时间的限制,无衣物污染现象,同时,其能集体表俞穴给药、天灸(药灸)皮部留针等手段于一体,使药,灸,针具、针法据需要有机地结合。本技术由本体(1)、填充物(药物)和覆膜构成,覆膜将填充物封于本体(1)内,本体(1)为一斗形,该斗形的大底为敞口,壁及小底密封围成斗穴(2),对于需要在俞穴加针刺激的场合,在小底上设置锥状针(3),针(3)在斗穴(2)内,针头处在大底敞口平面内,填充物是外治药物并充满斗穴(2),对于不需在俞穴加针刺激的场合,取消针(3)。本技术采用斗形结构的本体(1),使用时揭去覆膜,将敞口盖在体表俞穴处并用医用胶布贴牢,这样,皮肤与斗形本体(1)可将填充物即药物密封并向俞穴给药,保证了药物的性味功能,同时,药物孔不致外溢污染衣物,针(3)亦在体表留置一定时间,对症选择俞穴、时间给皮部俞穴以弱而长的调节刺激而调节机体平衡,扶正祛邪医病健体。 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一本体结构图;图2实施例二本体结构图。其中1本体2斗穴3针4隔板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本体(1)采用掺人部分自然铜、阳起石、灵石等多种天然药物微量元素的无毒、耐油、耐温橡胶或塑料制成,其硬度为邵氏600-750。斗穴(2)中设置两道隔板(4),隔板(4)与本体(1)是一体的,针(3)的针头直径为1-3mm且为球形,填充物可根据病症的对症治疗及健身防病、病后康复的目的而采用不同的药物及剂型,填满斗穴(2)后用塑料或锡铂纸制成的覆膜将本体(1)敞口密封。实施例二本体(1)采用无毒、耐油、耐温橡胶或塑料制成,斗穴(2)中设置两道隔板(4),隔板(4)与本体(1)是一体的,填充物可根据病症的对症治疗及健身防病、病后康复的目的而采用不同的药物及剂型,填满斗穴(2)后用塑料或锡铂纸制成的覆膜将本体(1)敞口密封。权利要求1.俞穴灸针给药圈,由本体(1)、填充物和覆膜构成,覆膜将填充物封于本体(1)内,其特征在于本体(1)为一斗形,斗形大底为敞口,壁及小底密封围成斗穴(2),小底上设置锥状针(3),针(3)在斗穴(2)内,针头处在大底敞口平面内,填充物充满斗穴(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俞穴灸针给药圈,其特征在于斗穴(2)由隔板(4)隔成三部分,针头是直径1-3mm的球形。3.俞穴灸针给药圈,由本体(1)、填充物和覆膜构成,覆膜将填充物封于本体(1)内,其特征在于本体(1)为一斗形,斗形大底为敞口,壁及小底密封围成斗穴(2),填充物充满斗穴(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俞穴灸针给药圈,其特征在于斗穴(2)由隔板(4)隔成三个部分。专利摘要俞穴灸针给药圈系对人体俞穴进行灸针给药的医疗健身器具,由本体、药物填充物和覆膜构成,本体为一斗形,斗形大底为敞口,壁及小底围成斗穴状,小底上斗穴内可根据需要设置锥状针,针头处在敞口平面内,药物填充物充满斗穴并用覆膜密封,使用时揭去覆膜,将敞口压在体表俞穴上并用胶布贴牢,密封给药能发挥药物性味功能、无渗漏污染衣物,且集药、灸、针于一体。文档编号A61H39/04GK2155238SQ9323630公开日1994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20日专利技术者李大健 申请人:李大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俞穴灸针给药圈,由本体(1)、填充物和覆膜构成,覆膜将填充物封于本体(1)内,其特征在于:本体(1)为一斗形,斗形大底为敞口,壁及小底密封围成斗穴(2),小底上设置锥状针(3),针(3)在斗穴(2)内,针头处在大底敞口平面内,填充物充满斗穴(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健
申请(专利权)人:李大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4年12月10日 10:23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或足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注为俞也就是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逐渐淮集输注到更大的水渠一样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