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家祥专利>正文

“N”形头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5004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N”形头皮针,由针尖1、针杆2、针翼3及其相连接的软管4构成,在针杆2的前端设“N”形弯曲段5,针尖1端面为弧面斜口6,“N”形弯曲段5所在的平面与针尖1端面的弧面斜口6所在的平面垂直。该“N”形头皮针,穿刺时,弯曲的针头给食指留出空间,无须再在针杆后端垫棉球,操作方便,针与血管的角度容易控制,不易扎透血管,在血管中,弧形斜口向前,减少了输液阻力,且针头不易滑脱。(*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头皮针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N”形头皮针
技术介绍
目前注射和输液用的头皮针,是由针尖、针杆、针翼及连接的软管构成,针尖为平面斜口,针杆为直杆,在向血管穿刺时,应保持针尖的斜口面朝上,拇指和食指捏住针翼,食指在针翼下侧,使针杆与穿刺血管保持平行或较小的夹角,以获得好的穿刺效果。此种穿刺针的缺点是由于手指在针翼下侧,故在穿刺时往往使针杆与血管的夹角过大,造成穿刺失败(即扎透血管);另外,在输液过程中,这种直杆式穿刺针还容易抽出血管,往往造成针头滑脱,出现漏针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控制针头与穿刺血管的夹角、不易扎透血管、针头不易滑脱的“N”形头皮针。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N”形头皮针,由针尖、针杆、针翼及其相连接的软管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针杆的前端设“N”形弯曲段,针尖端面为弧面斜口,“N”形弯曲段所在的平面与针尖端面的弧面斜口所在的平面垂直。本技术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N”形弯曲段的长度L为1-1.5cm,弯曲距离H为0.1-0.5cm,离弧面斜口的距离S为1cm。使用本技术时,手持针翼部,针尖的弧面斜口向上,可进行穿刺,回血后,继续进针,使“N”形弯曲的前段针杆进入血管内,再将针翼固定在皮肤上,即可输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直杆式头皮针相比,穿刺时,弯曲的针头给食指留出空间,无须再在针杆后端垫棉球,操作方便,针与血管的角度容易控制,不易扎透血管,在血管中,弧面斜口向前,减少了输液阻力,且针头不易滑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视放大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2制作本技术。该“N”形头皮针,由针尖1、针杆2、针翼3及其相连接的软管4构成,在针杆2的前端设“N”形弯曲段5,针尖1端面为弧面斜口6,“N”形弯曲段5所在的平面与针尖1端面的弧面斜口6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的“N”形弯曲段5的长度L为1-1.5cm,弯曲距离H为0.1-0.5cm,离弧面斜口6的距离S为1cm。权利要求1.一种“N”形头皮针,由针尖(1)、针杆(2)、针翼(3)及其相连接的软管(4)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针杆(2)的前端设“N”形弯曲段(5),针尖(1)端面为弧面斜口(6),“N”形弯曲段(5)所在的平面与针尖(1)端面的弧面斜口(6)所在的平面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形头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形弯曲段(5)的长度L为1-1.5cm,弯曲距离H为0.1-0.5cm,离弧面斜口(6)的距离S为1c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N”形头皮针,由针尖1、针杆2、针翼3及其相连接的软管4构成,在针杆2的前端设“N”形弯曲段5,针尖1端面为弧面斜口6,“N”形弯曲段5所在的平面与针尖1端面的弧面斜口6所在的平面垂直。该“N”形头皮针,穿刺时,弯曲的针头给食指留出空间,无须再在针杆后端垫棉球,操作方便,针与血管的角度容易控制,不易扎透血管,在血管中,弧形斜口向前,减少了输液阻力,且针头不易滑脱。文档编号A61M5/158GK2695000SQ200420039329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6日专利技术者王家祥, 王加利, 张燕 申请人:王家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N”形头皮针,由针尖(1)、针杆(2)、针翼(3)及其相连接的软管(4)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针杆(2)的前端设“N”形弯曲段(5),针尖(1)端面为弧面斜口(6),“N”形弯曲段(5)所在的平面与针尖(1)端面的弧面斜口(6)所在的平面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祥王加利张燕
申请(专利权)人:王家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