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拔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4213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拔罐器,它在罐体上连接一个单向阀构成,单向阀采用了球形阀结构,使得拔罐器工作灵敏,不易漏气,寿命长。(*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拔罐器。以前拔罐治疗时采用燃烧拔罐法,即把某种可燃物放到一个开口罐内燃烧,燃烧一定程度时扣到需要治疗的部位。这种方法操作不方便,不易掌握拔罐力度,还容易被火烫伤。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真空拔罐器,在罐体上连接一个单向阀构成,单向阀采用锥形阀结构,单向阀另一侧连接一个抽气筒后即可使用。这种结构的缺点是锥形针阀部分的阀体易老化、磨损,造成阀孔扩张,使锥形针与阀孔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出现锥形阀不灵或漏气现象。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拔罐器,它不易漏气,操作灵敏,寿命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罐体1上连接有阀体2,阀体2中心设置有开孔与罐体1相通,阀体2上部连接有出气接头4,出气接头4中心设置有气孔8,而且出气接头4与阀体2接头部分的气孔比别的部分大,使得在出气接头4与阀体2接头部分形成一个小内腔5,内腔5内放有球3。本技术由于采用球形阀结构,阀体不易磨损,即使阀体有了磨损后,也不影响球形阀的工作,延长了拔罐器的寿命,操作也更灵敏,不易出现漏气或阀不灵等现象。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体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剖面图。在罐体1上连接有阀体2,阀体2中心设置有开孔与罐体1相通,阀体2上部连接有出气接头4,出气接头4中心设置有气孔8,而且出气接头4与阀体2接头部分的气孔比别的部分大,使得在出气接头4与阀体2接头部分形成一个小内腔5,内腔5内放有球3,出气接头4另一端连接橡胶气管7用于与抽气筒相连接。使用时,在橡胶气管7上连接抽气筒,把罐体1扣到所需部位后,用抽气筒抽气,在吸力作用下,球3向上走,与气孔8相接触,由于气孔8上设置有开槽6,因此能够把罐体内上空气吸出,达到需要的负压后撤掉抽气筒,球3落下来堵住阀体2上的开孔,保持住罐体2内的负压。权利要求1.一种由罐体(1)、单向阀组成的真空拔罐器,其特征在于单向阀采用球形阀结构,球形阀由阀体(2)、球(3)、出气接头(4)组成,在罐体(1)上连接有阀体(2),阀体(2)中心设置有开孔与罐体(1)相通,阀体(2)上部连接有出气接头(4),出气接头(4)中心设置有气孔(8),而且出气接头(4)与阀体(2)接头部分的气孔比别的部分大,使得在出气接头(4)与阀体(2)接头部分形成一个小内腔(5),内腔(5)内放有球(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拔罐器,它在罐体上连接一个单向阀构成,单向阀采用了球形阀结构,使得拔罐器工作灵敏,不易漏气,寿命长。文档编号A61H7/00GK2352185SQ9824402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1日专利技术者方孝日, 方时贤, 方孝林 申请人:延边火炬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罐体(1)、单向阀组成的真空拔罐器,其特征在于单向阀采用球形阀结构,球形阀由阀体(2)、球(3)、出气接头(4)组成,在罐体(1)上连接有阀体(2),阀体(2)中心设置有开孔与罐体(1)相通,阀体(2)上部连接有出气接头(4),出气接头(4)中心设置有气孔(8),而且出气接头(4)与阀体(2)接头部分的气孔比别的部分大,使得在出气接头(4)与阀体(2)接头部分形成一个小内腔(5),内腔(5)内放有球(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孝日方时贤方孝林
申请(专利权)人:延边火炬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