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腹腔灌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3709 阅读:154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腹腔外科手术用一次性灌洗器。它由导管、导管帽构成,导管帽中间有孔,导管装在该孔中。它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手术操作不方便、易污染、病人携带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是一种适用于腹部外科手术用的理想医疗器械。(*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腹腔外科手术用一次性灌洗器。目前,在腹部外科临床治疗中,当判断腹腔内有无脏器损伤、何种脏器损伤、判断肿瘤来源,或者要向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药液时,需要用到塑料导管。现在手术中使用的导管,无导管帽。它主要存在手术中操作不方便、易污染、病人携带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不易污染、病人携带方便的一次性腹腔灌洗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由导管、导管帽构成,导管帽中间有孔,导管装在所述孔中。所述导管管端有侧孔。该导管管端侧孔在管壁上均匀分布,其数量为4~10个。所述导管帽由帽体和柱体两部分构成,帽体与柱体通过螺纹连接,柱体与导管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导管管端多孔,能有效地避免腹腔内容物、异物、脓胎、食物残渣等堵塞导管。(2)导管帽能使导管管端较长时间保持无菌状态,以利于腹腔灌洗和临床动态观察。(3)一次性使用,防止重复使用引起的医源性疾病。(4)手术中操作方便,病人携带方便。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一次性腹腔灌洗器由导管1、导管帽2构成。导管帽2由帽体3和柱体4构成。导管1为内径1mm的塑料管,其一端有6个侧孔5。侧孔5的数量可以少于或多于6个,其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导管1被堵塞。其另一端连接在导管帽2的柱体4上。柱体4上有外螺纹,与帽体3上的内螺纹连接。在帽体3、柱体4内有直径1mm的细长孔,导管1无侧孔一端可以插入该细长孔中。使用时,把导管1穿入18号硬膜外穿刺针针孔中,从右侧腹直肌外缘处选穿刺点,穿刺点局麻,将穿刺针缓缓刺入腹腔,有落空感时即进入腹腔。拔出针心,导管1置于腹腔。导管1末端可以直接连接输液装置,使生理盐水缓缓注入腹腔。然后将导管帽2与导管1连接好,拧紧螺丝,据不同需要,定时用空针抽吸腹腔内液体送检化验,动态观察。为了手术方便,可以把一次性腹腔灌洗器、18号硬膜外穿刺针、一次性无菌巾、软刷、无菌手套(一副)、一次性输液器(一套)各组件包装在一起,一次性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腹腔灌洗器,由导管、导管帽构成,其特征在于导管帽中间有孔,导管装在所述孔中。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腹腔灌洗器,其特征在于导管管端有侧孔。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腹腔灌洗器,其特征在于导管管端侧孔在管壁上均匀分布,其数量为4~10个。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腹腔灌洗器,其特征在于导管帽由帽体和柱体两部分构成,帽体与柱体通过螺纹连接,柱体与导管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腹腔外科手术用一次性灌洗器。它由导管、导管帽构成,导管帽中间有孔,导管装在该孔中。它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手术操作不方便、易污染、病人携带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是一种适用于腹部外科手术用的理想医疗器械。文档编号A61M3/00GK2304408SQ9723365公开日1999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15日专利技术者董传珍, 陈士远, 徐红梅 申请人:东营市人民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腹腔灌洗器,由导管、导管帽构成,其特征在于导管帽中间有孔,导管装在所述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传珍陈士远徐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3月20日 04:47
    腹腔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