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的雨水促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41159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6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软土地基的雨水促渗系统,涉及市政工程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城市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方法难以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系数小的软土地基的问题。它包括竖向设置于软土地基土层内的若干促渗桩;每根促渗桩的顶端均设有若干具有坡度的条状渗沟,且条状渗沟的底端交汇于促渗桩的顶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软土地基的海绵城市的雨水促渗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遇到有降雨时能够通过“海绵体”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及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迀移活动更加“自然”,无需采用传统下水道等“灰色设施”;上述“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近年来,为发挥城市“海绵体”对雨水吸纳、蓄渗和调节的作用,我国在城市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中对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提出了绿地入渗、透水铺装地面入渗、浅沟与洼地入渗、浅沟渗渠组合入渗及入渗井等一系列方式,并规定了适用条件和相关设计参数。然而,由于该研究基于黄河以北地区,上述技术规范所提出的措施和设计参数较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系数大的地区,如要求采用浅沟渗渠入渗的土壤渗透系数不小于5 X 10—4cm/s;而上海等沿海地区,特别是大江、大河河口附近多为河相、海相或泻湖相沉积,多属于饱和的正常压密粘土,土的类别多为淤泥、淤泥质粘土、淤泥质亚粘土,这类地基土的渗透系数一般为10一7?10—8cm/s量级,可见,在北方推广应用的上述传统源头控制手段难以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系数小的沿海地区。另外,也有研究针对武汉地区提出采用木质素聚合物作为促渗剂进行土壤结构改良,以提高土壤渗透能力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木质素聚合物可使土壤渗透率提高70%,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对于土壤渗透系数小于10—6cm/s的地区,提高的渗透量极为有限,也不适用于沿海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城市雨水径流源头控制方法难以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系数小的软土地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基的雨水促渗系统,能够提高软土地基土层的渗透能力、削减地表径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软土地基的雨水促渗系统,包括竖向设置于软土地基土层内的若干促渗粧;每根所述促渗粧的顶端均设有若干具有坡度的条状渗沟,且所述条状渗沟的底端交汇于所述促渗粧的顶端。优选的,所述条状渗沟的纵向坡度i为2%?5%。优选的,所述条状渗沟由中粗砂铺设而成,所述条状渗沟纵截面的宽度为15cm?30cm,厚度为 15cm ?30cm。优选的,所述促渗粧和所述条状渗沟的平面布置呈连续排列的等边三角形、等边多边形或正方形。优选的,相邻两根所述促渗粧的水平间距为1.0m?3.0m,所述促渗粧粧径为1cm?30cm,粧长为2m?10m。优选的,所述促渗粧由模袋及填充于所述模袋内的填料制成;所述模袋为加筋编织袋,所述填料为砾石砂、粗砂、中粗砂、中砂、级配砂石和碎石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模袋的外径大于所述促渗粧的粧径。本技术的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软土地基的雨水促渗系统,在软土地基土层内设置若干促渗粧,若干具有坡度的条状渗沟的底端交汇于促渗粧的顶端,使得条状渗沟底端的出水口能够与促渗粧良好衔接,即通过条状渗沟和促渗粧形成竖直向下的排水结构,从而保证整个系统排水畅通,提高了软土地基土层的竖向渗透能力,有效促进雨水下渗,进而消减地表径流;而且,与传统的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方式相比,该雨水促渗系统内无需设置加压系统,构造更为简洁,且耐久性好,在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同时,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软土地基的雨水促渗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软土地基的雨水促渗系统的局部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软土地基的雨水促渗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技术的软土地基的雨水促渗系统,本实施例以具有软土地基的某下凹式绿化工程的施工为例,该施工区域内地面表层存在较厚的淤泥质土层,导致雨水下渗困难,如不进行处理,难以发挥该工程消减雨水径流的作用。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本实施例的雨水促渗系统,它包括竖向设置于软土地基土层I内的若干促渗粧10,每根促渗粧10的顶端均设有若干具有坡度的条状渗沟20,且条状渗沟20的底端交汇于促渗粧10的顶端,另外,促渗粧10和条状渗沟20的顶部铺设绿化用土 30。上述软土地基的雨水促渗系统,在软土地基土层I内设置若干促渗粧10,若干具有坡度的条状渗沟20的底端交汇于促渗粧10的顶端,使得条状渗沟20底端的出水口能够与促渗粧10良好衔接,即通过条状渗沟20和促渗粧10形成竖直向下的排水结构,从而保证整个系统排水畅通,提高了软土地基土层I的竖向渗透能力,有效促进雨水下渗,进而消减地表径流;而且,与传统的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方式相比,该雨水促渗系统内无需设置加压系统,构造更为简洁,且耐久性好,在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同时,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请参考图2,条状渗沟20的纵向坡度i为2%?5%,适度的坡度i能够防止条状渗沟20内出现积水和倒流现象;本实施例中条状渗沟20的纵向坡度i优选2%,既能够满足防积水和倒流的设计要求,又便于施工。上述条状渗沟20由中粗砂铺设而成,中粗砂颗粒之间的缝隙有利于雨水的汇集及渗透;条状渗沟20纵截面的宽度为15cm?30cm,厚度为15cm?30cm,该尺度范围的条状渗沟20便于雨水的引流,且施工方便;本实施例条状渗沟20的断面为正方形,其横截面尺寸优选15cm*15cm。更进一步,如图1所示,促渗粧10和条状渗沟20的平面布置呈连续排列的等边三角形、等边多边形或正方形,如此设置使得促渗粧10能够均布于土层I内,有利于雨水均匀渗透,避免土层I内局部积水;相邻两根促渗粧10的水平间距为1.0m?3.0m,促渗粧10粧径为1cm?30cm,粧长为2m?10m,能够保证雨水下渗流畅。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促渗粧10和条状渗沟20呈连续正方形排列,并优选粧径10cm,粧长5m的促渗粧,且相邻两根促渗粧10之间的水平间距为1.2m。更佳的,上述促渗粧10由模袋及填充于模袋内的填料制成;上述填料为砾石砂、粗砂、中粗砂、中砂、级配砂石和碎石中的一种或多种;模袋为加筋编织袋,并选用抗拉力强、抗腐蚀能力强、透水性能好、耐久性好且可以阻挡土体颗粒进入袋内的材料制作;而且,模袋的外径略大于促渗柱10的粧径,使得促渗柱10能够与粧孔内壁紧密贴合,避免粧孔内壁的土体松动;利用将填料灌入模袋制得促渗粧10的方式,能够保证促渗粧10成粧的连续性、整体性以及耐久性,使得其渗透效果长期保持良好。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技术的软土地基的雨水促渗系统的工作过程,具体步骤如下:一、制备所述促渗粧10;二、在软土地基土层I内打若干粧孔,将套管(图中未示出)沉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软土地基的雨水促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于软土地基土层内的若干促渗桩;每根所述促渗桩的顶端均设有若干具有坡度的条状渗沟,且所述条状渗沟的底端交汇于所述促渗桩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彦峰温学钧万英史春华叶灵龙腾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