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848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包括外套筒、气阀底座和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嵌套筒和紧固件,内嵌套筒和外套筒同轴设置,可拆卸连接于气阀底座上,内嵌套筒的底部高度略高于外套筒的底部,顶部与外套筒封闭的顶部设有流动气体导入间隙,内嵌套筒设置有进气孔,气阀底座中央设有通孔,折叠气囊下端固定在气阀底座上,在内嵌套筒中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维护方便。由于无密封部件的磨损,使用寿命延长,性能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入式麻醉机的循环呼吸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低流量或微流量状态使用的一种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
技术介绍
在医院手术室里,经常遇到一些肺活量较小的婴幼儿患者,麻醉过程中患者不能自主呼吸,完全由麻醉机呼吸管理系统提供混合气体并传送给患者。目前临床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在现有技术成人使用的循环呼吸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单独配置有低流量小儿使用的一种塔式护罩采用与成人护罩相同的密封方式密封,请参见图1所示,在气阀底座上设置塔式护罩,并且加装密封垫圈,折叠式气囊固定安装在气阀底座的通孔上,在护罩中轴向移动。为了保证每次使用后的正常消毒,该护罩必须可拆卸安装,由此带来以下缺陷1.由于护罩连接方式为卡扣和锥面连接,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泄漏,不仅影响患者吸入的潮气量,而且泄漏的带有麻醉气体的混合气体对于手术室内的工作人员十分有害。对于低流量小儿使用的麻醉机要求严格控制流量,这种连接方式难免发生遗漏,影响使用。2.这种塔式护罩结构复杂,而且要与成人护罩一样对其耐压性进行测试检验,致使制造成本昂贵,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低流量和微流量并且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包括外套筒、气阀底座和折叠气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嵌套筒和紧固件,内嵌套筒和外套筒同轴设置,可拆卸连接于气阀底座上,内嵌套筒的底部高度略高于外套筒的底部,顶部与外套筒封闭的顶部设有流动气体导入间隙,内嵌套筒设置有进气孔,气阀底座中央设有通孔,折叠气囊下端固定在气阀底座上,在内嵌套筒中轴向移动。在上述的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其中,所述内嵌套筒呈圆筒形或多棱筒形,封闭的顶端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进气孔,内嵌套筒设有加强机构。在上述的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其中,所述内嵌套筒的顶端开口,侧壁靠近底部开设有2个以上均匀分布的进气孔。在上述的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其中,所述的气阀底座设置一环形凹槽,内嵌套筒的底部插装在其中。在上述的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其中,所述气阀底座上部外缘,设置有向上的环形凸缘,与内嵌套筒成静配合。在上述的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其中,所述的内嵌套筒与气阀底座用紧固件轴向限位连接,所述紧固件为螺钉。在上述的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其中,所述的加强机构为内嵌套筒侧壁设置有凸棱,凸棱顶端与内嵌套筒顶端齐平。在上述的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其中,内嵌套筒和外套筒由无毒透明材料制成,侧壁的表面标有刻度。本技术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技术的连接结构,因此在实际的临床使用中产生以下明显的效果。1.本技术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由于采用双层套筒结构,该装置在小儿与成人使用状态下共用同一密封的透明外套筒,因此对小儿使用的内嵌套筒没有密封性、耐压性的要求,内嵌套筒的壁厚可以很薄,重量大为减轻;由于内嵌套筒不承受压力,从而避免了因防护罩破裂气体泄漏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同时,内嵌套筒简单套合在气阀底座上,方便了该装置的消毒和安装,任何一个新的麻醉师都易于操作,放心使用。2.本技术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为一透明圆柱形或多棱柱筒状结构,较之现有异型结构,制作简单,维护方便;由于无密封部件的磨损,使用寿命延长,降低了制作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内嵌套筒顶端开口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A部局部放大图。图3a为本技术内嵌套筒顶端封闭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B部局部放大图。图4a为本技术内嵌套筒为圆筒形的主视图。图4b为图4a的俯视图。图5a为本技术内嵌套筒为多棱筒形的主视图。图5b为图5a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示意图。(省略折叠气囊)图7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示意图。(省略折叠气囊)图8为本技术内嵌套筒标有刻度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下图中1.内嵌套筒 2.外套筒 3.折叠气囊 4.气阀底座 5.动力气入口6.患者 7.刻度 8.进气孔 9.凹槽 10.通孔 11.气体导入间隙12.凸缘 13.紧固件 15.塔式护罩 16.凸棱如图2a,图2b所示内嵌套筒1和外套筒2同轴设置,可拆卸连接于气阀底座4上,内嵌套筒1的底部高度略高于外套筒2的底部,顶部与外套筒2封闭的顶部设有流动气体导入间隙11,气阀底座4中央设有通孔10,折叠气囊3下端固定在气阀底座4上,在内嵌套筒1中轴向移动。如图3a-图5b所述内嵌套筒1呈圆筒形或多棱筒形,封闭的顶端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进气孔8,内嵌套筒1设有加强机构。所述的加强机构为内嵌套筒1内侧壁或外侧壁设置有凸棱16,凸棱16顶端与内嵌套筒顶端齐平。如图9所示,所述内嵌套筒1的顶端开口,侧壁靠近底部开设有2个以上均匀分布的进气孔8。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将适于婴幼儿患者使用的折叠气囊3固定安装在气阀底座4上,然后将内嵌套筒1罩住该气囊3,底部扣合在气阀底座4的凹槽9中,继而将成人使用的外套筒2把装配好的折叠气囊3、内嵌套筒1整体封闭在气阀底座4上;如图9所示,患者呼出气体进入折叠气囊3集聚,吸气时,医生根据内嵌套筒侧壁的所示的刻度严格控制混合气体回送患者肺内。采用这种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不出现人为的气体外泄,成为适于婴幼儿使用的低流量和微流量麻醉气体循环呼吸处理装置。所述的内嵌套筒1可以是如图6所示,内嵌套筒1扣合在气阀底座4上,其构造大致与前例相同,但本例的气阀底座4上部外缘设置一向上的凸缘12。圆筒形或多棱筒状的内嵌套筒1的底部抵靠凸缘12的内侧或外侧嵌扣连接,成静配合。如图7所示,本技术还可以为内嵌套筒1与气阀底座4用紧固件13轴向限位连接,所述紧固件13为螺钉。内嵌套筒1位于紧固件13的内侧或外侧,其具体实施方式大致与图2a所示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对折叠气囊3起导向作用甚至可以用三角形支架结构替代内嵌套筒1,而这种三角形支架仅为几根钢丝编织或组焊而成。如图8所示,本技术采用透明无毒材料制成,其侧壁标有刻度7。内嵌套筒1的侧壁或顶端设进气孔,只要满足通风面积总和不低于200mm,进气孔8的数量及大小均不受到任何限制。因此本技术一种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使用、安装、维护方便,性能安全、可靠。通过参考附图所作的前述说明,可以明显的得出在不超出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变换。但是其审定的范围应该由上面介绍的权利要求来确定。权利要求1.一种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包括外套筒(2)、气阀底座(4)和折叠气囊(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嵌套筒(1)和紧固件(13),内嵌套筒(1)和外套筒(2)同轴设置,可拆卸连接于气阀底座(4)上,内嵌套筒(1)的底部高度略高于外套筒(2)的底部,顶部与外套筒(2)封闭的顶部设有流动气体导入间隙(11),内嵌套筒(1)设置有进气孔(8),气阀底座(4)中央设有通孔(10),折叠气囊(3)下端固定在气阀底座(4)上,在内嵌套筒(1)中轴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内嵌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套筒(1)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麻醉机的小儿内嵌套筒,包括外套筒(2)、气阀底座(4)和折叠气囊(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嵌套筒(1)和紧固件(13),内嵌套筒(1)和外套筒(2)同轴设置,可拆卸连接于气阀底座(4)上,内嵌套筒(1)的底部高度略高于外套筒(2)的底部,顶部与外套筒(2)封闭的顶部设有流动气体导入间隙(11),内嵌套筒(1)设置有进气孔(8),气阀底座(4)中央设有通孔(10),折叠气囊(3)下端固定在气阀底座(4)上,在内嵌套筒(1)中轴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瑞得伊格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