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导轨载波通信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221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4 09:40
分体式导轨载波通信单元,包括外壳、上盖、分流器、设置有AC‑DC电源模块的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以及PLC发送耦合电路板、MCU红外通信电路板,PLC发送耦合电路板及MCU红外通信电路板上设置载波通信模块,载波通信模块包括载波通信处理器、模拟解调电路、载波接收电路、载波发送电路、过零检测电路、信号耦合电路及红外接口电路,载波通信处理器与模拟解调电路、过零检测电路、载波发送电路及红外接口电路相连,模拟解调电路与载波接收电路相连,信号耦合电路与载波接收电路、过零检测电路及载波发送电路相连,信号耦合电路与电力线相连,红外接口电路与导轨基表通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拆便捷、维护方便、接线简洁、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力线载波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导轨式安装的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电能的消耗大量集中在低压配电终端,目前国内传统的终端配电计量大部分都采用内置通信单元的壁挂式电能表,内置通信单元的电表外部需增加铅封或其他的密封工艺,因此普遍存在体积大、安装后期更换不便等缺点,增加了现场人员处理的难度,更新及维护成本高。为了克服传统内置了通信单元电能表存在的不足,如今各种高、低压开关柜等电控装置、PLC、断路器接触器等对安装方式有要求的设备开始采用DIN导轨方式安装智能导轨计量仪表,但市面上采用导轨方式安装的终端,基于其对安装的便利性、体积及成本的要求,基本以RS-485及Modbus-RTU接口协议通信,这样需要重新架设通信网络,增加对线路的安装及调试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拆便捷、维护方便、接线简洁、安全可靠的分体式导轨载波通信单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分体式导轨载波通信单元,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与导轨配合的导轨槽,所述导轨槽一侧设置有导轨卡扣;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上盖;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底部的分流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PLC发送耦合电路板及MCU红外通信电路板,所述分流器与所述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电连接;所述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上设置AC-DC电源模块,所述PLC发送耦合电路板及MCU红外通信电路板设置载波通信模块,所述载波通信模块包括载波通信处理器、模拟解调电路、载波接收电路、载波发送电路、过零检测电路、信号耦合电路以及红外接口电路,AC-DC电源模块为各模块电路供电;其中,所述载波通信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模拟解调电路、过零检测电路、载波发送电路及红外接口电路相连,所述模拟解调电路与所述载波接收电路相连,所述信号耦合电路分别与载波接收电路、过零检测电路及载波发送电路相连,所述信号耦合电路与外部电力线相连,所述红外接口电路与外部导轨基表的红外通信模块通信。更具体的,所述上盖两侧设置有通信单元端子盖,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通信单元端子盖下方。更具体的,所述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PLC发送耦合电路板、MCU红外通信电路板从下往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其中,所述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水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PLC发送耦合电路板相对于所述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正交放置,所述MCU红外通信电路板相对于所述PLC发送耦合电路板正交放置。更具体的,所述AC-DC电源模块与所述载波通信模块间连接有指示灯电路。更具体的,所述指示灯电路集成于MCU红外通信电路板上,并与所述载波通信处理器电连接。更具体的,所述载波通信处理器、模拟解调电路、红外接口电路及载波接收电路集成于所述MCU红外通信电路板上,所述载波发送电路、过零检测电路及信号耦合电路集成于所述PLC发送耦合电路板上。更具体的,所述AC-DC电源模块包括用于进行降压式AC-DC电源转换的开关转换芯片。更具体的,所述AC-DC电源模块输入前端设置有π型滤波电路。更具体的,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强电输入端并联有压敏电阻。更具体的,所述AC-DC电源模块的次级端分HVCC及DVCC两路输出供电,其中,HVCC端为19~21VDC,为所述载波通信处理器、红外接口电路、载波接收电路,过零检测电路供电,DVCC端为4.8~5.1VDC,为所述载波发送单元供电。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载波通信单元利用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方式接收集抄中心传来的抄表报文,通过处理及解析后应用红外串口与导轨基表通信并执行抄表指令,并将返回的信息按照同样的路径反馈给集抄中心,以完成一次抄表通信功能。搭配目前应用的导轨计量仪表,具有体积小、对安装环境要求低的特点,其架设灵活性比整合的壁挂式电能表高,只需接入强电,免去了弱电输入的麻烦,可应用在对空间要求严格或安装场地有局限的场合,现场装拆固定方便;同时,通信单元与表端物理分离,基表和通信单元之间采用红外通信方式,由于两者间的物理分离,便于拆装移动及调试维护,方便工程人员排查问题和对问题单元进行更换;同时载波通信使用坚固可靠的电力线作为信号传输媒介,信息传输稳定可靠而不需要外设线路,减少专门铺设通信线所带来的不便,可以降低对通信网络的资本投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使用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载波通信单元包括导轨卡扣1、外壳2、分流器3、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4、PLC发送耦合电路板5、MCU红外通信电路板6、通信单元端子盖7和上盖8。外壳2为一具有空腔的长方体,上盖8设置于外壳2上,与外壳2装配形成一整体,上盖8呈凸字形,通信单元端子盖7设置于其两侧,通信单元端子盖7下方设置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接线端子,包括零线端子、火线端子等。在外壳2底部开设有一导轨槽2a,用于和DIN导轨相配合,在外壳2底部一侧设置有导轨卡扣1,通过导轨卡扣1将外壳2固定在导轨上。分流器3为片状体,安装在外壳2的底部,本实施例的分流器为锰铜分流器,分流器3的两端分别采用规格为ST2.5×12的十字槽盘头螺丝固定。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4、PLC发送耦合电路板5、MCU红外通信电路板6从下往上依次设置于外壳2内。电源线及分流器分别与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4电连接。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4水平设置于外壳2内,PLC发送耦合电路板5相对于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4正交放置,MCU红外通信电路板6相对于PLC发送耦合电路板5正交放置,即MCU红外通信电路板6平行于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4。将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4、PLC发送耦合电路板5、MCU红外通信电路板6组合安装到外壳2内后,将上盖8与外壳2装配在一起,在外壳2底部设置有螺纹孔9,用于与规格为ST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分体式导轨载波通信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与导轨配合的导轨槽,所述导轨槽一侧设置有导轨卡扣;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上盖;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底部的分流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PLC发送耦合电路板及MCU红外通信电路板,所述分流器与所述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电连接;所述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上设置AC‑DC电源模块,所述PLC发送耦合电路板及MCU红外通信电路板设置载波通信模块,所述载波通信模块包括载波通信处理器、模拟解调电路、载波接收电路、载波发送电路、过零检测电路、信号耦合电路以及红外接口电路,AC‑DC电源模块为各模块电路供电;其中,所述载波通信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模拟解调电路、过零检测电路、载波发送电路及红外接口电路相连,所述模拟解调电路与所述载波接收电路相连,所述信号耦合电路分别与载波接收电路、过零检测电路及载波发送电路相连,所述信号耦合电路与外部电力线相连,所述红外接口电路与外部导轨基表的红外通信模块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1.分体式导轨载波通信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与导轨配合的导轨槽,所述导轨槽一侧设置有
导轨卡扣;
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上盖;
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底部的分流器;
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PLC发送耦合电路板及MCU
红外通信电路板,所述分流器与所述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上设置AC-DC电源模块,所述PLC发送耦合电
路板及MCU红外通信电路板设置载波通信模块,所述载波通信模块包括载波通
信处理器、模拟解调电路、载波接收电路、载波发送电路、过零检测电路、信
号耦合电路以及红外接口电路,AC-DC电源模块为各模块电路供电;
其中,所述载波通信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模拟解调电路、过零检测电路、载
波发送电路及红外接口电路相连,所述模拟解调电路与所述载波接收电路相
连,所述信号耦合电路分别与载波接收电路、过零检测电路及载波发送电路相
连,所述信号耦合电路与外部电力线相连,所述红外接口电路与外部导轨基表
的红外通信模块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导轨载波通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盖两侧设置有通信单元端子盖,与电路板电连接的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通信单
元端子盖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导轨载波通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AC-
DC电源模块电路板、PLC发送耦合电路板、MCU红外通信电路板从下往上依次
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其中,所述AC-DC电源模块电路板水平设置于所述外壳
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朗陈华邓宇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中慧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