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澄男专利>正文

送风式温灸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9728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风式温灸棒。其特点在于:一气囊的两端部各采用一单向阀;一枢接孔贯穿于容具缘壁,枢接该送风管一端;一底座具间隙,而环设于该容具底缘;一挡止体连设于该容具内的相对内壁;一送风管的一端设有一承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囊送风助燃,有效操控艾条燃烧快慢及温度高低,使药效百分之九十持续地渗透皮肤患部深层组织,有助于缩短疗程,大幅提高疗效,使药材的浪费减低至最小。(*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温灸棒的结构有关,进一步而言,尤指一种突破传统、克服已知结构的诸多缺点,而根据使用者按压气囊经由送风管强制送风助燃的原理,有效操控艾条于容具内燃烧速度的快慢及温度的高低,且使用简便,使艾条燃烧所产生的热药气,百分之九十持续地渗透患部探层组织,经由灸棒贴近皮肤间隙缓缓的排出,经临床实验疗效奇佳,以缩短疗程,减少药材浪费,进而提高疗效的送风式温灸棒。现今多数人因工作压力过重、环境的污染、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缺乏运动等诸多因素,很容易产生各种筋骨酸痛、扭、挫伤和关节机能老化等各种症状。为减轻上述症状,而使用中国传统的民俗疗法,多得不胜枚举;然众多民俗疗法之中,以温灸与刺针最具悠久的医疗技术,以其经济,安全及简便的疗法最具成效,且效果尤其显著而广受现代人认同;其中以温灸对于具风湿或关节酸痛等诸多症状的人,在疗效上最具立竿见影的功效;所谓温灸是指使用主要原料艾绒(草)附加其它药材碾制成条状,置于温灸棒点燃直接薰灼人体皮肤患部、穴位等处,远古至今所使用的器具虽也经过改良仍未臻理想,如下所言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最早的使用方式,利用以艾草为主药材并添加其它药材碾制卷绕成条状的艾条1,点燃后以手持拿并置于患部的下方薰灸,让该艾条1燃烧产生的热药气,直接渗透进入患部的表层皮肤,以达到热疗的作用但此一方式的缺点在于1、疗效不佳单以将艾条点燃使用所产生的热药气多数无法聚集,易使热药气四处飘散而造成浪费,而仅有部分的热药气能渗透患部皮肤表层,故效果非常有限。2、艾条的末段燃烧当艾条燃烧至末段,若须继续使用,通常须依靠其他辅助器具夹持使用,否则即可能丢弃不用。再请参阅图2所示,其是将前述的艾条点燃后,插入一温灸棒10的容具11内,并与一网层14相对接触,而利用该容具11内缘的夹片12夹持固定;再通过该容具11内周壁环设复数个的透孔110,利于散热、透气;此外依靠该容具11内部底层所设的该网层14,以阻挡该艾条16;再由置设于该网层14底缘的橡皮环15接触患部;然而,此一结构的缺失在于1、点燃后的艾条,倒插设于容具内,任其自行燃烧容易熄灭,否则须经常摆动温灸棒,以防止艾条熄灭;2、艾条在容具内部燃烧的速度慢,故疗程较长;3、当点燃后的艾条插入容具内时,不可抵靠于网层,否则极易使艾条熄灭,并且艾条燃烧后的灰烬清除时较为麻烦,因此,对于初使用者而言,艾条插于容具的深度,亦即艾条燃烧一端与患部的距离,常无法拿捏正确,不是近得让人无法忍受,就是远得让人无法感受到热度,必须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方可累积出正确使用的经验。4、艾条点燃后所产生的多数药气,仍会从环设于该容具的透孔,向外泄露,仅有少部分药气发挥作用而渗透患部皮肤表层,疗效仍有限。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式温灸棒,根据送风管的气囊强制送风助燃原理,而可以随时操控艾草于容具内的燃烧速度、时间长短、温度高低,且持续加温,使热药气渗透皮肤深层组织为其特色,进而缩短疗程、增加疗效。其次一目的在于利用底座所设的间隙,使艾条于流动的空气中保持燃烧,不易熄灭。另一目的在于使设于该容具内部的挡止体除了避免使艾条掉落外,兼具易清除灰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送风式温灸棒,主要包含一容具,呈预定形状的管体;一束装口,设于该容具的顶端,供倒插一点燃后的艾条;其特点在于一气囊的两端部,各采用一单向阀,按压该气囊或抒放该气囊时,维持该气囊内的气体仅能单向进出;一枢接孔,贯穿于该容具缘壁,枢接该送风管一端;一底座具间隙,而环设于该容具底缘,使该容具内的空气流动;一挡止体,连设于该容具内的相对内壁,挡止插设于该容具内的艾条;一送风管,截取一预定长度,且该送风管一端,设有一承座,置设于该送风管所连设的气囊。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为已知艾条使用示意图;图2为已知温灸棒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请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送风式温灸棒一较佳实施例,主要包含一容具30及一送风管40;其中,该容具30呈预定形状的管体;一束装口301,设于该容具30的顶端,供插设一燃烧的艾条60,而与一挡止体接触;一枢接孔302,贯穿于该容具30缘壁,枢接该送风管40一端。一底座31,具有锯齿状的间隙311,而环设于该容具30底缘,以使该底座311接触患部时,该间隙311使该容具30内的空气流动。一挡止体32,呈线状,连设于该容具30的相对内壁,挡止插设于该容具30内正燃烧的艾条60一端。该送风管40,为一中空管状体而截取一预定长度,令该送风管40的一端,剖切设置一承座401,其端面呈凹陷状,使一气囊50置设于该承座401上;该气囊50,连设于该送风管40一端,而置放于该承座401上;该气囊50两端部,各采用一单向阀501,按压该气囊50,或抒放该气囊50时,该气囊50内气体,仅维持单向进出。对上述结构而言,本技术的操作方法为1、首先,将点燃后的艾条60,倒插入容具30内,并与该挡止体32接触,再令该容具30底缘抵触患部皮肤。2、再按压该气囊50,使该气囊50内的空气受到压迫,遂通过该气囊50内的一单向阀501而进入该送风管40内,并直达该容具30内强制对插设于该容具30内的艾条60送风,以加速艾条60的燃烧速度及提高燃烧温度。3、最后,使该容具30内外的空气,由该间隙相流通,以使艾条持续燃烧而不易熄灭。故,本技术的优势在于1、缩短疗程利用按压气囊并经由送风管对该容具内部强制送风的特性,可视需要随时操控艾条的燃烧速度及温度,以缩短其疗程、增加疗效。2、利用该挡止体设于该容具底部端内壁,除了阻止艾条不慎掉落的作用外,最重要是兼具易于清除该容具内的灰烬的作用。3、可自行决定容具内的温度适时按压气囊,视需要决定控制容具内的艾条燃烧时所形成的温度。4、不浪费热效当该底座下缘与患部接触时,该容具内的热气,多数必先与患部接触后,在由该底座缘环设的间隙散发,一方面除了适当减少该容具的温度外,另一方面更较不会浪费艾条燃烧后的药气,且更能使渗透患部深层组织而直接吸收,疗效甚佳。5、有效利用即使该艾条燃烧至末端时,亦可继续使用,直到燃烧完为止。综合上述已用一般温灸棒与本技术进风式温灸棒差异点在于一般温灸棒在使用过程中费时费力,在操作功能方面,点燃后自行燃烧,容易熄灭,其艾草利用率仅为30%,故治疗效果很普通。而本送风式温灸棒在使用过程中省时省力,而在操作功能方面,大小快慢操控自如,不易熄灭,其艾草利用率可达90%,故治疗效果极佳。权利要求一种送风式温灸棒,主要包含一容具,为呈预定形状的管体;一倒插一点燃后的艾条的束装口,设于该容具的顶端;其特征在于一气囊的两端部,各采用一按压该气囊或抒放该气囊时,维持该气囊内的气体仅能单向进出的单向阀;一枢接孔,贯穿于该容具缘壁,枢接该送风管一端;一底座具使该容具内的空气流动的间隙,而环设于该容具底缘;一挡止插设于该容具内的艾条的挡止体,连设于该容具内的相对内壁;一送风管,截取一预定长度,且该送风管一端,设有一置设于该送风管所连设的气囊的承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送风式温灸棒。其特点在于:一气囊的两端部各采用一单向阀;一枢接孔贯穿于容具缘壁,枢接该送风管一端;一底座具间隙,而环设于该容具底缘;一挡止体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风式温灸棒,主要包含:一容具,为呈预定形状的管体;一倒插一点燃后的艾条的束装口,设于该容具的顶端;其特征在于:一气囊的两端部,各采用一按压该气囊或抒放该气囊时,维持该气囊内的气体仅能单向进出的单向阀;一枢接孔,贯穿于该容具缘壁,枢接该送风管一端;一底座具使该容具内的空气流动的间隙,而环设于该容具底缘;一挡止插设于该容具内的艾条的挡止体,连设于该容具内的相对内壁;一送风管,截取一预定长度,且该送风管一端,设有一置设于该送风管所连设的气囊的承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澄男
申请(专利权)人:许澄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