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高位串联式一次性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8267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在原来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基础上,增加一个双腔插瓶针,在原输液器的双腔插瓶针上的排气孔改作输入孔,用一条20-40厘米输液管,同另一个双腔插瓶针输出孔串联,从而使两个双腔插瓶针形成高位相联。这样,在不开瓶的情况下,利用压力差的原理,使两个不同浓度的药液,自动缓慢的将高浓度药液按需要浓度进行稀释。(*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目前,在临床治疗中,浓度较高的药液(如六合氨基酸等)经静脉给药后,往往病人会出现一些不良反映,为减少其不良反映,需将高浓度药液,稀释后缓慢的静脉点滴。常规的稀释办法,系将高浓度药液倒入5-10%葡萄糖或5%氯化钠溶液中混合,这种稀释方法易发生污染,同时也给操作者带来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闭式自动稀释药液的装置,更有效的予防污染,并便于操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所需稀释的两种不同浓度的药液,在不开瓶的情况下,进行高位串联,根据液体压力差原理,自动缓慢的将高浓度药液稀释。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原来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基础上,增加一个双腔插瓶针,在原输液器双腔插瓶针上的排气孔改作高浓度药液输入孔,同一条20-40厘米输液管相联,另一端插入高浓度药液的双控插瓶针输出孔上,使两个双腔插瓶针高位相联。本技术只需增加一个双腔插瓶针,与原输液器排气孔相联,其结构简单,根据压差原理对输高浓度的药液可避免开瓶稀释,减少污染,操作方便。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密闭高位串联式一次性输液器示意图。以下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技术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本技术包括输液器的双腔插瓶针(1)插入盛稀释液瓶〔8〕中,双腔插瓶针〔1〕的排气孔(5)通过一条输液管(3)插入被稀释瓶(高浓度药液)〔9〕的双腔插瓶针(2)的输出孔(4)相联通,被稀释瓶(高浓度药液)(9),通过双腔插瓶针(2)的输出通道(6),经输出孔(4)、塑料输液管(3)、再经双腔插瓶(1)的排气孔(5)流入盛有稀释液瓶(8)中,同稀释瓶(8)中液体进行混合,混合稀释后再经双腔插瓶针(1)的输出孔(7),通过原输液器的输液管(10)将药液流入机体。权利要求一种由双腔插瓶针(1)、输液管(3)及双腔插瓶针(2)组成的密闭高位串联式一次性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双腔插瓶针(1)的排气孔(5),通过输液管(3)与双腔插瓶针(2)的输液孔(4)相联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在原来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基础上,增加一个双腔插瓶针,在原输液器的双腔插瓶针上的排气孔改作输入孔,用一条20-40厘米输液管,同另一个双腔插瓶针输出孔串联,从而使两个双腔插瓶针形成高位相联。这样,在不开瓶的情况下,利用压力差的原理,使两个不同浓度的药液,自动缓慢的将高浓度药液按需要浓度进行稀释。文档编号A61M5/14GK2063419SQ9020455公开日1990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1990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1990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崔兴中, 杨景玉, 孙桂贞, 李维文, 白志中 申请人:四平市传染病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双腔插瓶针(1)、输液管(3)及双腔插瓶针(2)组成的密闭高位串联式一次性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双腔插瓶针(1)的排气孔(5),通过输液管(3)与双腔插瓶针(2)的输液孔(4)相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兴中杨景玉孙桂贞李维文白志中
申请(专利权)人:四平市传染病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