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险鼻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743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1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童保险鼻喷,它包括瓶体、泵体、鼻喷头、鼻喷内塞、连接盖、保险内盖和保险外盖,所述连接盖盖置于瓶体上,泵体下部插置于瓶体内,上部伸出连接盖顶部,所述鼻喷内塞套于泵体上部,鼻喷头套于鼻喷内塞外部,所述保险内盖和保险外盖内、外套置于鼻喷头外部,所述瓶体的上部与连接盖下部相互卡合,所述连接盖顶部与鼻喷头底部相互卡合,所述保险内盖的下部与鼻喷头螺纹连接,在所述保险内盖的底部外侧与保险外盖底部外侧相互配合卡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防止儿童轻易打开瓶盖,造成药品污染或浪费,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药剂瓶,尤其涉及一种防儿童开启的儿童保险鼻喷。
技术介绍
在治疗鼻腔的疾病过程中,经常需要针对鼻孔喷射一些液体药物。有一些鼻腔以外的疾病,也需要在鼻腔内喷射相应的药物,以便于药物由鼻腔吸入到体内。用于给鼻腔尤其是鼻粘膜输送药物的鼻喷装置可以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某些鼻腔疾病和失调。这些装置还能够经由位于鼻腔后部的鼻甲骨和淋巴组织为体循环输送药物,以及经由位于鼻腔顶部处的嗅觉器官区域为中枢神经系统输送药物。虽然具有手动操作泵的鼻喷装置已经获得了某种市场成功,但是它们仍具有一些缺点。为了卫生起见,瓶体上都须有防尘盖,现有的防尘盖可以轻易打开,儿童往往会模仿大人动作打开瓶盖,造成药品污染或浪费,甚至会因误食误用药品而发生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儿童保险鼻喷,能防止儿童轻易打开瓶盖,造成药品污染或浪费,提高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儿童保险鼻喷,它包括瓶体、泵体、鼻喷头、鼻喷内塞、连接盖、保险内盖和保险外盖,所述连接盖盖置于瓶体上,泵体下部插置于瓶体内,上部伸出连接盖顶部,所述鼻喷内塞套于泵体上部,鼻喷头套于鼻喷内塞外部,所述保险内盖和保险外盖内、外套置于鼻喷头外部,所述瓶体的上部与连接盖下部相互卡合,所述连接盖顶部与鼻喷头底部相互卡合,所述保险内盖的下部与鼻喷头螺纹连接,在所述保险内盖的底部外侧与保险外盖底部外侧相互配合卡紧,在所述保险外盖的顶部内侧和保险内盖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相互配合下压块和上凸块,所述下压块和上凸块的截面为梯形,两者相互接触的面由一个斜面和水平面构成。优选地,所述瓶体的上部外侧开设有一圈卡槽,所述卡槽与连接盖下部内侧设置的一圈凸台相互卡合,所述连接盖顶部设置有一圈向内的卡圈,所述卡圈与鼻喷头底部向外设置的卡勾相互卡合。优选地,在所述保险内盖的底部外侧设置有一圈向外突出的外台阶,所述外台阶与保险外盖底部外侧的一圈向内突出的内台阶相互配合卡紧。优选地,在所述鼻喷头的挤压盖与连接盖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夹头。优选地,在所述鼻喷头和连接盖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相互竖向嵌置的限位卡条。优选地,在所述瓶体与连接盖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相互竖向嵌置的限位凸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瓶盖由内盖和外盖组成,内盖与鼻喷头螺纹连接,外盖与内盖之间可相对转动,但无法拔出,只有用力按下外盖后才能转动内盖,打开瓶口,防止儿童轻易将瓶盖打开;同时连接盖与瓶体之间由原来的螺纹连接改成卡接,可进一步防止通过拧动连接盖来打开瓶口,从而实现了双重保险,防止儿童轻易打开瓶盖,造成药品污染或浪费,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儿童保险鼻喷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瓶体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鼻喷头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鼻喷头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盖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盖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保险外盖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保险外盖的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保险内盖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保险内盖的立体图。其中:瓶体1、泵体2、鼻喷头3、鼻喷内塞4、连接盖5、保险内盖6、保险外盖7、夹头8、限位卡条9、限位凸筋10、卡槽1.1、卡勾3.1、外螺纹3.2、挤压盖3.3、凸台5.1、卡圈5.2、内螺纹6.1、外台阶6.2、上凸块6.3、内台阶7.1、下压块7.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10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儿童保险鼻喷,包括瓶体1、泵体2、鼻喷头3、鼻喷内塞4、连接盖5、保险内盖6和保险外盖7,所述连接盖5盖置于瓶体1上,泵体2下部插置于瓶体1内,上部伸出连接盖5顶部,所述鼻喷内塞4套于泵体2上部,鼻喷头3套于鼻喷内塞4外部,所述保险内盖6和保险外盖7内、外套置于鼻喷头3外部,所述瓶体1的上部外侧开设有一圈卡槽1.1,所述卡槽1.1与连接盖5下部内侧设置的一圈凸台5.1相互卡合,所述连接盖5顶部设置有一圈向内的卡圈5.2,所述卡圈5.2与鼻喷头3底部向外设置的卡勾3.1相互卡合,卡圈5.2与卡勾3.1之间实现鼻喷头3与连接盖5之间的限位作用,通过卡槽1.1、凸台5.1、卡圈5.2和卡勾3.1实现鼻喷头3、连接盖5和瓶体1之间的连接锁紧,所述保险内盖6的下部内侧设置有内螺纹6.1,与鼻喷头3上开设的外螺纹3.2螺纹连接,在所述保险内盖6的底部外侧设置有一圈向外突出的外台阶6.2,所述外台阶6.2与保险外盖7底部外侧的一圈向内突出的内台阶7.1相互配合卡紧,这样保险外盖7就不容易被拔出,同时在所述保险外盖7的顶部内侧设置有下压块7.2,所述下压块7.2的截面为梯形,其下表面由一个斜面和水平面构成,在所述保险内盖6的顶部设置有上凸块6.3,所述上凸块6.3的截面为梯形,其上表面由一个斜面和水平面构成,将保险外盖7盖于保险内盖6上时,下压块7.2与上凸块6.3的斜面和水平面相互贴合,但没有作用力,当拧动保险外盖时,由于保险内盖没有受力点因此不会转动,只有向下压紧保险外盖时两者的斜面之间才有作用力,这时再拧动,保险内盖才会受力转动,从而实现保险内盖的打开,而连接盖与瓶体之间的卡合连接也不易通过转动方式打开瓶口,实现了双重保险。为了防止鼻喷头3与连接盖5之间的相对转动,在所述鼻喷头3和连接盖5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相互竖向嵌置的限位卡条9,同时为了防止瓶体1与连接盖5之间的相互转动,在所述瓶体1与连接盖5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相互竖向嵌置的限位凸筋10。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鼻喷头3与连接盖5之间的上、下抖动,在所述鼻喷头3的挤压盖3.3与连接盖5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夹头8,防止两者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保险鼻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瓶体(1)、泵体(2)、鼻喷头(3)、鼻喷内塞(4)、连接盖(5)、保险内盖(6)和保险外盖(7),所述连接盖(5)盖置于瓶体(1)上,泵体(2)下部插置于瓶体(1)内,上部伸出连接盖(5)顶部,所述鼻喷内塞(4)套于泵体(2)上部,鼻喷头(3)套于鼻喷内塞(4)外部,所述保险内盖(6)和保险外盖(7)内、外套置于鼻喷头(3)外部,所述瓶体(1)的上部与连接盖(5)下部相互卡合,所述连接盖(5)顶部与鼻喷头(3)底部相互卡合,所述保险内盖(6)的下部与鼻喷头(3)螺纹连接,在所述保险内盖(6)的底部外侧与保险外盖(7)底部外侧相互配合卡紧,在所述保险外盖(7)的顶部内侧和保险内盖(6)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相互配合下压块(7.2)和上凸块(6.3),所述下压块(7.2)和上凸块(6.3)的截面为梯形,两者相互接触的面由一个斜面和水平面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保险鼻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瓶体(1)、泵体(2)、鼻喷头(3)、鼻喷内塞(4)、连接盖(5)、保险内盖(6)和保险外盖(7),所述连接盖(5)盖置于瓶体(1)上,泵体(2)下部插置于瓶体(1)内,上部伸出连接盖(5)顶部,所述鼻喷内塞(4)套于泵体(2)上部,鼻喷头(3)套于鼻喷内塞(4)外部,所述保险内盖(6)和保险外盖(7)内、外套置于鼻喷头(3)外部,所述瓶体(1)的上部与连接盖(5)下部相互卡合,所述连接盖(5)顶部与鼻喷头(3)底部相互卡合,所述保险内盖(6)的下部与鼻喷头(3)螺纹连接,在所述保险内盖(6)的底部外侧与保险外盖(7)底部外侧相互配合卡紧,在所述保险外盖(7)的顶部内侧和保险内盖(6)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相互配合下压块(7.2)和上凸块(6.3),所述下压块(7.2)和上凸块(6.3)的截面为梯形,两者相互接触的面由一个斜面和水平面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保险鼻喷,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上部外侧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秉忠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圣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