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雄远专利>正文

多功能并联输血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70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医疗部门供病员输血输液的器具。它由瓶塞穿孔器、导管、滴斗、两只调节器、插入式接头组成输血结构及在滴斗上部导管上装一调节器、调节器与滴斗之间装一个三通,三通另一通上装导管,流量调节器、瓶塞穿孔器组成输液结构;另在滴斗上侧部有加药管、帽组成加药结构。其特征集输血、输液、加药于一体。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充分利用血液及容易加药的优点。(*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卫生部门、血站科研和病人输血输液的专用器具。现有一次性使用输血器,虽具有无菌、无毒、无热原、无重金属等即符合GB8369-87标准,但在相继输血、输液中仍有不足之处输血器没有输液和加药装置,只有输血的单独产品,只能单独使用,在给病人输完血液后再输液时,需更换一只输液器,这样不但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操作,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浪费了剩余在输血器内的昂贵的血液,不经济,同时,制造和使用两只(输血器和输液器)成本高;且没有加药装置,无法临时加药,不宜于临床和科研使用。本技术就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为目的,为医疗卫生部门,血站科研和病人输血输液提供一种较完善的多功能并联输血输液器,它能有效地使输血输液、加药有机结合为一体,为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和充分利用血液创造了条件。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现有输血器(GB8369-87标准)的组合滴斗(5)的上部PVC导管(2)上装一只流量调节器(3),並在调节器(3)下部和组合滴斗之间装一个三通(4),再在三通的另一通上装瓶塞穿孔器(11),净化进气管(12)、PVC导管(13),流量调节器(14)〔以下简称(11)-(14)〕或瓶塞穿孔器(11)、净化进气管(12)、PVC导管(13)、流量调节器(14)、药液过滤件(15)〔以下简称(11)-(15)〕的输液系统,並在组合滴斗上侧部设制加药管(咀)(9)和加药管(咀)盖帽(10)的加药系统;当病员需要使用本技术时(必须灭菌、生化物理性能符合GB8369-87指标)当输血系统工作时,打开流量调节器(3),而关闭输液系统的流量调节器(14),当输血完毕继而输液时,打开输液系统的流量调节器(14),关闭流量调节器(3)即可;当病员需临时加药时,打开加药管(咀)盖帽即可加药,加完将盖帽盖好即可,从而实现了同一产品的多功能-输血、输液及加药的目的。本技术因为只需在(GB8369-87标准)输血器的组合滴斗上部的PVC导管上加一个流量调节器,在调节器下面和组合滴斗之间装一个三通,在三通的另一通上装配(11)-(14)或(11)-(15)部件,其中装有控制大输液的流量调节器(14)的输液系统;以及在组合滴斗上侧设制的加药管(咀)(9)及加药管(咀)盖帽(10),这样就形成了多功能的並联结构,所以结构特别简单;同时由于着眼点在并联的输血和输血完毕后输液以及可供临时加药上,所以当输血时打开流量调节器(3),关闭流量调节器(14)並调节流量调节器(6)使滴速适宜。反之,输血完毕而输液时,打开流量调节器(14),关闭流量调节器(3),将剩余在输血系统的血液就随大输液输入人体,以及需临时加药时,打开加药管(咀)盖帽(10)从加药管咀(9)中加入,就能实现上述要求。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和充分利用剩余血液。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一、附图二是本技术-多功能并联输血输液器的剖面图。下面结合图一图二详细说明本技术具体结构及其工作情况。附图(一)、(二)中标注的序号分别表示如下(1)、瓶塞穿孔器(塑针和钢针瓶塞穿孔器的简称;本图为钢针);(2)、PVC导管;(3)、流量调节器;(4)、三通;(5)、组合滴斗;(6)、流量调节器;(7)、PVC导管;(8)、插入式接头;(9)、加药管(咀);(10)、加药管(咀)盖帽;(11)、瓶塞穿孔器(本图为塑针);(12)、净化进气管;(13)、PVC导管;(14)、流量调节器;(15)、药液过滤件(图一);(16)、净化进气管(针)(图二),共16个部件,由(1)-(10)部件组成输血系统〔含加药系统的(9)和(10)〕,由(11)-(14)或(11)-(15)部件组成输液系统(图一)及净化进气管(针)(16)(图二)组合成本“多功能并联输血输液器”。本技术的瓶塞穿孔器(1)的后座胶接PVC导管(2),导管上套装流量调节器(3),导管下端胶接三通(4),三通的下通接入组合滴斗(5)内,滴斗下胶接PVC导管(7),在导管(7)上套装流量调节器(6),导管另一端胶接插入式接头(8);组合滴斗(5)上侧部设制加药系统的加药管(咀)(9)和加药管(咀)盖帽(10);总称输血系统;三通的另一通胶接药液过滤件(15),〔或直接胶接PVC导管,(11)-(14)〕过滤件另一端与PVC导管(13)胶接,其导管上装流量调节器(14),PVC导管的另一端胶接瓶塞穿孔器(11),瓶塞穿孔器侧面的进气管口胶接净化进气管(12),这部份称输液系统。由(1)——(15)可靠结合为一整体及净化进气管(针)(16)为本技术——多功能并联输血输液器。本技术因为是医疗器械,材料必须符合一定要求本技术的瓶塞穿孔器(1)和(16)的基座必须用无毒高分子材料注塑而成,其内径略小于不锈钢管外径,保证装配牢固。瓶塞穿孔器(11)用无毒高分子材料注塑成两个不相通的孔,其中进气孔为直角,与PVC导管接触部位的直径略大于导管的内径;以保证胶接牢固。流量调节器(3)、(6)、(14)及插入式接头(8)用无毒高分子材料注塑而成,其中调节器外壳及滚轮配合紧密且具一定硬度而使关闭导管时不漏气、漏液。插入式接头前端坡比符合6100,端头直径符合3·925~4·027,以保证与现有产品紧密吻合不漏液、不松动。以上所指的无毒高分子材料为聚丙烯、聚乙烯或ABS。PVC导管(2)、(5)、(7)、(12)、(13)及进气管(针)(16)的导管,以及加药管(咀)(9)和加药管(咀)盖帽(10)均用医用级高分子材料——聚氯乙烯制作。其中组合滴斗(5)内的血液过滤网为定型滤网。不锈钢管经切断、磨针口。用切口端装入瓶塞穿孔器(1)和(16)内孔即可。药液过滤件由无毒高分子材料组成。该件属定型配套件。净化进气管(针)(16)及净化进气管(12)内装有空气过滤件,其材料为发泡海棉或脱脂消毒棉;最好为发泡海棉。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关闭流量调节器(3)、(6)及(14),再将瓶塞穿孔器(1)和净化进气管(针)(16)插入血浆瓶胶塞内(图中未画出),同时将瓶塞穿孔器(11)插入大输液瓶胶塞内(图中未画出),然后将插入式接头(8)接好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后座,打开流量调节器(6)和(14),排尽管内空气,将输液针刺入病员血管(图中未画出)见回血时,关闭流量调节器(14),打开流量调节器(3),并调节流量调节器(6)使滴速适宜止进行正常输血。当输血完毕时,关闭流量调节器(3),打开流量调节器(14)即可进行正常输液。权利要求1.多功能并联输血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孔器(1),PVC导管(2)和(7)、组合滴斗(5)、流量调节器(6)、插入式接头(8),以及净化进气管(针)(16),其特征在于在PVC导管(2)上装有流量调节器(3)和调节器(3)与组合滴斗之间装有连接输液系统的三通(4)。三通另一通上连接药液过滤件(15),PVC导管(13)、流量调节器(14)、瓶塞穿孔器(11)及净化进气管(12)或三通连接PVC导管(13)、流量调节器(14)和瓶塞穿孔器(11)及净化进气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组合滴斗上侧部有加药管(咀)(9)及加药管(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并联输血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孔器(1),PVC导管(2)和(7)、组合滴斗(5)、流量调节器(6)、插入式接头(8),以及净化进气管(针)(16),其特征在于:在PVC导管(2)上装有流量调节器(3)和调节器(3)与组合滴斗之间装有连接输液系统的三通(4),三通另一通上连接药液过滤件(15),PVC导管(13)、流量调节器(14)、瓶塞穿孔器(11)及净化进气管(12)或三通连接PVC导管(13)、流量调节器(14)和瓶塞穿孔器(11)及净化进气管(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雄远
申请(专利权)人:赵雄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