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沛宏专利>正文

植入粒子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67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器具,特别是一种植入粒子结构的改进。植入粒子包括被壳(1)和吸附体(2),其特征在于被壳的末端或其它部位设置有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独特,不易发生迁移或移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器具,特别是一种植入粒子结构的改进。二
技术介绍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传统的外照射由于放射野大、正常组织对放射线耐受量低,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PS)设计方案,在现代影像引导下通过微创方式将放射性粒子按肿瘤大小、形态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侵犯的组织中,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最终达到治疗目的。由于粒子植入治疗具有创伤小、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等特点,因而此项治疗方法在临床得到逐渐重视。但目前是使用钛合金作为粒子的包装外壳,它易发生移位和迁移,迁移后造成肿瘤局部放射剂量不足,也易造成血管栓塞。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会发生移位和迁移、不易造成血管栓塞的植入粒子。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植入粒子,包括被壳(1)和吸附体(2),其特征在于被壳的末端或其它部位设置有固定件。本技术结构独特,不易发生迁移或移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之结构图。图号说明1——被壳 2——吸附体 3——倒刺 4——弹簧圈五具体实施方式植入粒子包括被壳(1)和吸附体(2),被壳的末端或其它部位设置有固定件。即固定件可以设置在被壳的一端或两端,或者设置在被壳壳体的其它任何部位。固定件为可收合的倒刺(3)。它可以由记忆金属制成,在室温或较低温度时呈收合状态;当进入人体后,受人体体温(37℃)的影响,倒刺渐呈张开状态,限制了植入粒子的活动度,从而起到固定植入粒子作用,使其不易发生迁移或移位。前述记忆金属可以使用镍钛合金。当然,也可以在植入粒子被壳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弹簧圈作为固定件。植入粒子进入体内特定位置后松开弹簧圈,在弹性作用下弹簧圈会自动张开,限制了植入粒子的活动度,从而起到固定植入粒子作用,使其不易发生迁移或移位。弹簧圈也可用记忆金属(例如镍钛合金)制成。权利要求1.一种植入粒子,包括被壳(1)和吸附体(2),其特征在于被壳的末端或其它部位设置有固定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粒子,其特征在于被壳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固定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入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件为可收合的倒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粒子,其特征在于固定件为可收合的记忆金属倒刺。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植入粒子,其特征在于固定件为可收合的镍钛合金倒刺。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入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件为弹簧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器具,特别是一种植入粒子结构的改进。植入粒子包括被壳(1)和吸附体(2),其特征在于被壳的末端或其它部位设置有固定件。本技术结构独特,不易发生迁移或移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文档编号A61M36/00GK2803424SQ20052005899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0日专利技术者吴沛宏, 张福君 申请人:吴沛宏, 张福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入粒子,包括被壳(1)和吸附体(2),其特征在于被壳的末端或其它部位设置有固定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沛宏张福君
申请(专利权)人:吴沛宏张福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