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连续取蜜的蜂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5029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0 03:50
一种能连续取蜜的蜂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中设置多个具有内腔且一侧底部开口的巢体,巢体的内腔中沿其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多个巢板;巢板包括支撑体和设置在支撑体左右两侧的半巢结构体,半巢结构体由两列背向设置的巢房组组成,每个巢房组由多个半巢房上下顺次连接组成。人工构建巢房能够大幅缩短取蜜周期,相邻的两个巢板能够相对运动从而使完整的巢房产生错位,进而使巢房里的蜂蜜流淌到巢体底部,上述过程无须开箱便能够实现随时取蜜,降低了取蜜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取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蜂类养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能连续取蜜的蜂箱
技术介绍
蜂箱是养蜂过程中供蜜蜂繁衍生息的处所,是最基本的养蜂工具。传统蜂箱主要包括箱体和排列在箱体内的多个巢框,蜜蜂在巢框上筑建蜂巢从而完成一系列生理活动。蜂巢由成千上万个六边形巢房构成,蜜蜂会将蜂蜜贮藏在某些巢房中,然后通过人工采集获取天然蜂蜜及其它蜂产品。由于传统蜂箱特有的内部结构,人工取蜜时首先会利用烟雾将蜜蜂赶走,然后打开蜂箱将巢框依次取出,接着再将蜂巢取下来作进一步处理,被取下蜂巢的巢框再继续放回到蜂箱中重复利用。有的养蜂人也会根据蜂蜜的酝酿程度采用刀割法或离心法取得蜂巢中的蜂蜜。上述人工取蜜方式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由于蜜蜂生理习性的要求,蜂箱往往是不透光的封闭结构,养蜂人通常不能频繁打开蜂箱以免破坏蜜蜂的习性,因此养蜂人对蜂箱内部的情况并不能做到实时的了解,蜜蜂也仅仅通过蜂路实现内部与外部的连通;正因如此养蜂人难以准确判断采蜜的最佳时机,必须通过长年累月的养蜂经验总结采蜜时机或者由具备经验的养蜂人指导才能完成采蜜过程。2.取蜜过程极有可能会激怒蜂群而导致操作人员被蛰伤,因此大多数取蜜工作选在夜晚进行。取蜜过程要涉及到驱蜂、开箱、蜂巢转移等步骤,上述步骤难以自动化,因此整个取蜜过程的大部分过程只能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导致了效率低下,加重了作业负担,且仍存在被蛰伤的风险。3.由于取蜜会将蜂巢从巢框上取下,因此巢框再重新放回到箱体中时,蜜蜂也必须重新筑巢,筑巢过程会大大延长整个取蜜周期,长期按照该方法取蜜既不利于降低成本又不利于蜜蜂的正常活动。综上所述,传统蜂箱的结构和基于该结构的取蜜方式成为蜂蜜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急需研制一种更利于取蜜的蜂箱,使取蜜过程更简单更便利也更有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连续取蜜的蜂箱,能够无须开箱便能够随时取蜜,能够大幅提高取蜜效率并降低成本。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能连续取蜜的蜂箱,包括箱体,箱体中设置多个具有内腔且一侧底部开口的巢体,巢体的内腔中沿其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多个巢板;巢板包括支撑体和设置在支撑体左右两侧的半巢结构体,半巢结构体由两列背向设置的巢房组组成,每个巢房组由多个半巢房上下顺次连接组成;相邻巢板之间能够发生相对移动使相对的两个半巢房既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巢房也能够因为相对运动而交错。优选的,相邻两个巢板的相对运动由设置在箱体中的活动机构实现,活动机构与能够活动的巢板连接并带动其运动。优选的,活动机构包括手摇杆、齿轮、齿条和连接板;齿轮活动装配在箱体的内部,手摇杆的手摇部穿过箱体设置于外部,其连接部固定于齿轮的轴心,连接板水平设置并与能够活动的巢板的上端连接,齿条竖直设置在连接板上并与齿轮啮合;摇动手摇杆能够带动与连接板连接的巢板上下运动。优选的,箱体中还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能够约束齿条或连接板过度运动,限位块与齿条或连接板的距离小于巢房的高度。优选的,半巢房为半正方形、半圆形或半六边形结构,相应的,相对的两个半巢房能够组成完整的方形、圆形或六边形巢房。优选的,巢体的开口处安装有水龙头。优选的,半巢房的外端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为5~10°。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人工构建巢房能够大幅缩短取蜜周期,相邻的两个巢板能够相对运动从而使完整的巢房产生错位,进而使巢房里的蜂蜜流淌到巢体底部,上述过程无须开箱便能够实现随时取蜜,降低了取蜜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取蜜效率。2.通过活动机构控制巢板移动实现取蜜,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效果明显,且通过限位块确保巢板移动行程小,降低对蜜蜂造成的伤害。3.巢体上安装有水龙头可以随意调节蜂蜜的流速,以适应不同容器的要求。4.半巢房倾斜设置,使蜂蜜聚积在巢房的底部,在采蜜时蜂蜜更易从巢房中流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箱体内部的结构前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箱体内部的结构右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单个巢体的结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单个巢板的结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四个巢板的结构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巢板在正常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巢板在取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所示巢板的结构前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半巢房的其它形式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箱体;2巢体;3巢板;4支撑体;5半巢结构体;6开口;7半巢房;8活动机构;9手摇杆;10齿轮;11齿条;12连接板;13限位块;14水龙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和4所示,一种能连续取蜜的蜂箱,包括箱体1,箱体1中设置多个具有内腔且一侧底部开口6的巢体2,巢体2的开口6处安装有水龙头14,巢体2的内腔中沿其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多个巢板3。巢板3包括支撑体4和设置在支撑体4左右两侧的半巢结构体5,半巢结构体5由两列背向设置的巢房组组成,每个巢房组由多个半巢房7上下顺次连接组成。如图8所示,半巢房7的外端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为5~10°,从而使蜂蜜尽量由半巢房7的内端向下流淌。如图2、5、6和7所示,在每个巢体2中,序号为奇数的巢板3能够上下运动而序号为偶数的巢板3固定在巢体2中;或者序号为偶数的巢板3能够上下运动而序号为奇数的巢板3固定在巢体2中。上述连接方式使得相邻两个巢板3上相对的两个半巢房7既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巢房也能够因为相对运动而交错。相邻两个巢板3的相对运动由设置在箱体1中的活动机构8实现,活动机构8与能够活动的巢板3连接并带动其运动。活动机构8包括手摇杆9、齿轮10、齿条11和连接板12;齿轮10活动装配在箱体1的内部,手摇杆9的手摇部穿过箱体1设置于外部,其连接部固定于齿轮10的轴心,连接板12水平设置并与能够活动的巢板3的上端连接,齿条11竖直设置在连接板12上并与齿轮10啮合;摇动手摇杆9能够带动与连接板12连接的巢板3上下运动。由于取蜜时,只要使两个相对的半巢房7交错破坏其完整巢房结构便能使其中的蜂蜜向下流淌,因此活动机构8中的活动件以及部分巢板3的移动距离较短,当位移为半巢房7高度的一半时,蜂蜜流出半巢房7的速度和量均最大。因此可以在连接板12上方的箱体1内壁设置一个限位块13,限位块13能够约束齿条11或连接板12过度运动,限位块13与齿条11或连接板12的距离为半巢房7高度的一半。如图9所示,半巢房7可以为半正方形、半圆形或半六边形结构。本专利技术中,箱体、巢体和巢板均可由塑料制成,降低了制造成本却提高了耐久度,克服了木制蜂箱易损易潮及笨重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将该蜂箱组装好之后,向其内放入蜂群进行繁殖饲养。负责采蜜酿蜜的蜜蜂会将蜂蜜储存在巢房中。当一段时间过后,养蜂人根据往常经验分析认为可以进行采蜜时,握住手摇杆9并轻微转动一定角度,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连续取蜜的蜂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中设置多个具有内腔且一侧底部开口的巢体,巢体的内腔中沿其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多个巢板;巢板包括支撑体和设置在支撑体左右两侧的半巢结构体,半巢结构体由两列背向设置的巢房组组成,每个巢房组由多个半巢房上下顺次连接组成;相邻巢板之间能够发生相对移动使相对的两个半巢房既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巢房也能够因为相对运动而交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连续取蜜的蜂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中设置多个具有内腔且一侧底部开口的巢体,巢体的内腔中沿其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多个巢板;巢板包括支撑体和设置在支撑体左右两侧的半巢结构体,半巢结构体由两列背向设置的巢房组组成,每个巢房组由多个半巢房上下顺次连接组成;相邻巢板之间能够发生相对移动使相对的两个半巢房既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巢房也能够因为相对运动而交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连续取蜜的蜂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巢板的相对运动由设置在箱体中的活动机构实现,活动机构与能够活动的巢板连接并带动其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连续取蜜的蜂箱,其特征在于,活动机构包括手摇杆、齿轮、齿条和连接板;齿轮活动装配在箱体的内部,手摇杆的手摇部穿过箱体设置于外部,其连接部固定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希熠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京口皇中皇生态科技蜜蜂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