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空间节点抗震试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36098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7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梁柱空间节点抗震试验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梁柱包括柱和一端与柱的同一高度位置固定连接的四个梁,相邻的梁相垂直,每个梁的远离柱的一端设置一个抗震试验用梁端约束装置,抗震试验用梁端约束装置包括从外到内依次排列且同轴设置的第一环板、第二环板和第三环板,第三环板的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移动方向与第三环板轴向垂直的第二水平位移机构,所述的第二水平位移机构通过翼板和肋板设置在第三环板上,翼板固定在第三环板的内侧面上,肋板固定在翼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梁可以绕梁的轴线转动、绕转轴上下翻动、与梁的轴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移动和在梁的轴向水平移动,梁不能上下平移。在多个方向上具有自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专利申请号:201410082245.3、申请日:2014-03-07、名称:一种抗震试验用梁端约束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梁柱空间节点抗震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梁柱平面节点试验时,通常将柱的上下两端施加约束,在梁端施加低周反复荷载来研究其抗震性能。此种加载模式下力从梁的工作传递到柱。我国是多地震国家,80%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区,地震造成的震害越来越严重。对工程结构而言,要建立抗震设计理论和验证一些单个构件的计算方法,都离不开具体的抗震性能试验。从实际结构中以构件反弯点为边界,选取相应的梁柱节点并进行抗震性能试验是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梁柱构件的强度关系,并建立防止柱端破坏形成结构整体屈服的有效设计方法的可靠依据。从地震作用在实际结构中的传递关系可知,地震作用总是先在柱间分配并引起柱的弯曲变形,进而由梁、柱构件在节点处的变形协调条件传递到梁上。此外,由于地震时地面运动具有多维性、随机性以及方向的不确定性,开展梁柱空间节点梁端约束柱端斜向加载条件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可比平面节点更为有效的反映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但是由于空间节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梁柱空间节点抗震试验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梁柱空间节点抗震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梁柱包括柱和一端与柱的同一高度位置固定连接的四个梁,相邻的梁相垂直,相对的梁在一条直线上,每个梁的远离柱的一端设置一个抗震试验用梁端约束装置,抗震试验用梁端约束装置包括从外到内依次排列且同轴设置的第一环板、第二环板和第三环板,第一环板和第二环板轴向滑动连接,第二环板和第三环板圆周滑动连接,第三环板的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移动方向与第三环板轴向垂直的第二水平位移机构,第一环板的外侧固定有转轴,转轴连接有反力机构,反力机构包括反力机架,反力机架上设置有锚固结构,转轴绕其轴线转动设置在反力机架上,转轴的轴向与第二水平位移机构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的第二水平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柱空间节点抗震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梁柱包括柱和一端与柱的同一高度位置固定连接的四个梁,相邻的梁相垂直,相对的梁在一条直线上,每个梁的远离柱的一端设置一个抗震试验用梁端约束装置,抗震试验用梁端约束装置包括从外到内依次排列且同轴设置的第一环板、第二环板和第三环板,第一环板和第二环板轴向滑动连接,第二环板和第三环板圆周滑动连接,第三环板的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移动方向与第三环板轴向垂直的第二水平位移机构,第一环板的外侧固定有转轴,转轴连接有反力机构,反力机构包括反力机架,反力机架上设置有锚固结构,转轴绕其轴线转动设置在反力机架上,转轴的轴向与第二水平位移机构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的第二水平位移机构通过翼板和肋板设置在第三环板上,翼板固定在第三环板的内侧面上,肋板固定在翼板上,肋板面对第三环板中心的一面水平,第二水平位移机构设置在肋板面对第三环板中心的面上;梁夹在抗震试验用梁端约束装置的两个第二水平位移机构之间,反力机构锚固在地面或其它固定装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空间节点抗震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水平位移机构包括支撑板、滚珠和滚珠盒,滚珠处在滚珠盒中,滚珠的外侧与支撑板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空间节点抗震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阳陈杰徐艳华杨大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