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祥林专利>正文

自排液输液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3231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排液输液瓶,包括塑料瓶体,其特征在于瓶体横剖面为椭圆形,瓶体沿长径方向的纵剖面近似于纺锤形,瓶体各部位的壁厚不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瓶体设计合理,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产生吸瘪,自吸效果好,吸瘪面积大,排液彻底,使用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排液输液瓶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输液瓶,特别是一种靠自身变形来调整瓶内压力达到自动排液的输液瓶。
技术介绍
    已有的医用输液瓶,输液时都要靠进气针不断地向瓶内补充空气,以保证液体的排出。不纯净空气的进入容易污染药液,造成不良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申请号为01238227.2的塑料输液软瓶和申请号为02266022.4的自吸塑料输液瓶,采用无进气设计,靠瓶体自吸瘪后产生的压力排液。这种输液瓶存在的不足是,无论是圆柱形瓶体,还是椭圆柱形瓶体,相对均匀的壁厚使其具有基本相同的刚性强度,很难在一个方向产生自吸变形,瓶内易形成负压,影响液体的完全排出;柱形瓶体,其底部会存在较大的不能自吸瘪的空间,也影响排液,且瓶内残留液多,达不到完全排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吸瘪效果好、使用安全、性能可靠的自排液输液瓶。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排液输液瓶,包括塑料瓶体,其特征在于瓶体横剖面为椭圆形,瓶体沿长径方向的纵剖面近似于纺锤形,瓶体各部位的壁厚不相同。瓶体各部位的横截面积不相等,从瓶体中间向上、下两端递减。瓶体中段壁厚-->小于上段和下段壁厚,从中段向上、下段递增,中段部位的短径壁厚度小于长径壁厚度。瓶体中段短径壁厚度为0.1-0.2毫米,长径壁厚度为0.2-0.3毫米,其它部位的壁厚为0.2-0.5毫米。为了能提高塑料瓶体的自吸瘪效果,减小排液后的瓶体空间,排液彻底,首先,本技术对瓶体形状进行了改进,瓶体的横剖面为椭圆形,而沿瓶体长径方向的纵剖面近似于纺锤形,短径壁呈外弧线,使得瓶体各部位的横截面积不相等,从瓶体中段向上段和下段逐渐减小。与椭圆柱形瓶体相比,瓶体上段和下段不能吸瘪的空间较小,吸瘪面积大,有利于排净液体。其次,改变瓶体的壁厚,即瓶体各部位的厚度不相同,瓶体中段的厚度小于上、下两段的厚度,从中段向上段和下段逐渐增厚,并且中段瓶体的短径壁厚度小于长径壁的厚度,由于瓶体中段较薄,且又以中段的短径壁为最薄点,因此只能沿短径方向产生变形,这样便可以锁定瓶体吸瘪方向,即只能在短径方向上产生吸瘪。在不用通过外部补气的条件下,通过瓶体的自吸瘪实现排液。本技术的特点是:瓶体设计合理,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产生吸瘪,自吸效果好,吸瘪面积大,排液彻底,使用安全可靠。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3所示,瓶体(1)的横剖面为椭圆形,沿瓶体-->长径方向的纵剖而近似于纺锤形,即短径壁(5)纵截面呈外弧线,瓶体上段(2)和下段(3)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近似于椭圆锥形。瓶体中段(9)的壁厚较上、下两段薄,中段的短径壁(5)比长径壁(4)薄。中段的短径壁厚度为0.1-0.2毫米,长径壁厚度为0.2-0.3毫米,并从中段逐渐向上、下两端增厚至0.3-0.5毫米。瓶的底面(6)向内凹陷,凹部中心设有凸柱(7),用以连接吊环。瓶的顶部是瓶口(8),与专用瓶盖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排液输液瓶,包括塑料瓶体,其特征在于瓶体横剖面为椭圆形,瓶体沿长径方向的纵剖面近似于纺锤形,瓶体各部位的壁厚不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排液输液瓶,包括塑料瓶体,其特征在于瓶体横剖面为椭圆形,瓶体沿长径方向的纵剖面近似于纺锤形,瓶体各部位的壁厚不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液输液瓶,其特征在于瓶体各部位的横截面积不相等,从瓶体中间向上、下两端递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液输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祥林
申请(专利权)人:叶祥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