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埋藏式半自动止痛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283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埋藏式半自动止痛给药装置。该装置用于医疗卫生中,其特点是由硬硅胶或金属做成的受药杯,通过连接管和硅胶管相接,组成全埋藏式半自动给药装置。该装置简单,实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用价值较高。(*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医疗护理用器械。对于恶性、顽固性疼痛(如晚期癌症痛)的止痛方法,最常用的是口服止痛剂或肌肉注射止痛剂等。但这些方法均可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目前已采用新的止痛技术在脑室内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或硬脊膜外腔内注入少量阿片类药(如吗啡、杜冷丁等,一般为常规肌肉注射量的1/10--2/10),与分布在人脑的边缘系统、大脑导水管周围、脊髓胶状质等处的阿片受体结合,可产生明显持久的止痛效果。而且耐药性小,不会成瘾。但反复穿刺注射存在一些缺点一是穿刺技术复杂,要求技术熟练的医生操作。二是反复穿刺注射,有可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脑膜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为克服上述缺点,我们研制了一种全埋藏式半自动止痛给药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用一根硅胶管以不同方式和受药杯连接,组成Ⅰ型装置和Ⅱ型装置。硅胶管的外径约为0.05--0.15cm,内径约为0.02--0.06cm,长约30cm。受药杯为盘状,直径约1--3cm,深约0.4--0.6cm,盘口用胶硅膜封闭,以便于反复穿刺。盘底、盘壁为硬硅胶或金属结构,以便于摸清,且针刺不入,确保药物注入杯内。盘底有一开口,直通连接管,横向连接时为Ⅰ型装置,纵向连接时为Ⅱ型装置,用于向人体不同部位给药。连接管的内径与硅胶管的外径相同,以连接硅胶管。具体结构如附图所示,图中1为受药杯,2为硅胶管,3为连接管。该装置的设计原则是埋入人体后对机体无损害,患者无不适感,注射时能摸清;做皮下穿刺时,能将注入受药杯的止痛药导入脑室内或脊髓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该装置的特点是将反复的脑室内、脊髓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穿刺注射为皮下穿刺注射,因此一般护士、经训练的家属都可操作;有利于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避免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并发症,方便了医、患两者。该装置属国内首创,经临床检验证明符合实用性要求,易于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该装置及其治疗方法一九九0年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权利要求1.一种由受药杯1,硅胶管2,连接管3组成的全埋藏式半自动止痛给药装置,其特征是受药杯通过连接管与硅胶管相接,组成给药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全埋藏式半自动止痛给药装置,其特征是受药杯为硬硅胶或金属结构的盘形,盘口用硅胶膜封闭,盘底有一开口通连接管,盘口直径为1--3cm,盘深0.4--0.6cm。3.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全埋藏式半自动止痛给药装置,其特征是硅胶管长约30cm,外径为0.05--0.15cm,内径为0.02--0.06cm。4.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全埋藏式半自动止痛给药装置,其特征是连接管内径为0.05--0.15cm,与受药杯横向连接为Ⅰ型装置,纵向连接为Ⅱ型装置,用于向不同部位给受药。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全埋藏式半自动止痛给药装置。该装置用于医疗卫生中,其特点是由硬硅胶或金属做成的受药杯,通过连接管和硅胶管相接,组成全埋藏式半自动给药装置。该装置简单,实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用价值较高。文档编号A61M37/00GK2090277SQ9020804公开日1991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29日专利技术者易秉瑛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89720部队513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受药杯1,硅胶管2,连接管3组成的全埋藏式半自动止痛给药装置,其特征是受药杯通过连接管与硅胶管相接,组成给药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秉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九七二零部队五一三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