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怀汛专利>正文

含针引流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267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医院对皮下感染灶进行引流的含针引流条,包括有引流条和输送针。引流条为套筒状纤维编织物或软胶管。输送针为探针式棒状体,引流条套置在输送针的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简便迅速,到位准确,引流充分,疗效较好。它是经过消毒的一次性使用件。广泛用于医院中对伤口内感染灶的引流及送药治疗。(*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品,特别是一种用于医院对皮下感染灶进行引流的含针引流条。目前,医院对皮下及深部的感染物进行引流,是外科、口腔科、五官科、妇产科、痔瘘科常规治疗方法之一。但使用的器具是百年不变的老工具,即一把镊子、一根探针、一块脱脂纱布裁剪而成的纱布条。操作方法大致是左手持镊子夹住纱布条的一头,右手持圆头探针将纱布条的另一头往伤口或窦道深部推送,以期将纱布条的一头推到伤口的最深处,但本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当伤口较小且深,或者是细而长的窦道式瘘管时,纱布条就不容易放置到伤口最顶端,而残留下“死腔”,使渗出物不能充分引流,使炎症不愈或恶化。有时医生为了达到引流充分和旋转引流条方便,而不得不将伤口切大,给病人造成痛苦,且使手术后的疤痕较大。由于操作时需反复用探针在患者的伤口中穿进穿出,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操作繁琐费时,工作效率较低,若遇上复杂的瘘管更是困难。因引流条由纱布条裁剪而成,纱条纤维易脱落而残留在伤口内形成异物,影响伤口愈合。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疗效较好的含针引流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引流条和输送针,其中引流条为套筒状纤维编织物,也可以是开有多个小孔的套筒状软胶管。输送针为探针式棒状体,引流条套置在输送针的前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较多的优点。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简便迅速,能将引流条准确送到位,无纱布纤维残留在伤口内,伤口疤痕小,患者无大的痛苦,由于引流充分,送药到位,故疗效较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引流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输送针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实施比较简单,附图所示的结构就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套筒状引流条由脱脂棉或其它纤维编织而成,套顶封死(防止针尖刺穿),也可以是开有多个小孔的套筒状软胶管。输送针可为不锈钢或无毒塑料件。其规格大小或形状可视使用场合而不同。本技术是经过消毒处理的一次性使用件。使用时可直接插进伤口内顶部(治疗时可附着药物),到位后,轻轻旋转针柄将输送针抽出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医院对皮下感染灶进行引流的含针引流条,包括有引流条和输送针,其特征在于引流条为套筒状纤维编织物,也可以是有多个小孔的套筒状软胶管,输送针为探针式棒状体,引流条套置在输送针的前部。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医院对皮下感染灶进行引流的含针引流条,包括有引流条和输送针。引流条为套筒状纤维编织物或软胶管。输送针为探针式棒状体,引流条套置在输送针的前部,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简便迅速,到位准确,引流充分,疗效较好。它是经过消毒的一次性使用件。广泛用于医院中对伤口内感染灶的引流及送药治疗。文档编号A61M27/00GK2140238SQ9223349公开日1993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19日专利技术者张怀汛 申请人:张怀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医院对皮下感染灶进行引流的含针引流条,包括有引流条和输送针,其特征在于:引流条为套筒状纤维编织物,也可以是有多个小孔的套筒状软胶管,输送针为探针式棒状体,引流条套置在输送针的前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怀汛
申请(专利权)人:张怀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