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近式均压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3062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渐近式均压线结构,包括两电枢线圈、设置在两电枢线圈非换向器连接端的径向内侧的电枢压圈、设置在电枢压圈径向内侧的均压线盘和设置在均压线盘轴向侧边的绝缘压板,所述均压线盘和绝缘压板之间夹设有两均压线,两均压线之间设有绝缘衬垫,均压线盘与其相邻的均压线之间设有绝缘片,所述均压线通过并头套与电枢线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安装在非换向器端的渐近式均压线结构,以解决原有结构复杂、制作加工及维护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大型直流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直流电机的渐近式均压线结构
技术介绍
大型直流电机一般采用单叠绕组或者多重路波绕组,多极单叠绕组需要连接用于改善电机磁路不对称的甲种均压线,多重路波绕组需要连接用以保证绕组各并联支路电阻相等的乙种均压线。现有技术中,安装在换向器端的渐近线式均压线是将换向器升高片分成两根渐近线导线,分别与电枢绕组的等电位点相连,升高片兼起均压线的作用。换向器整体升高片分为两层,两层升高片之间需用绝缘隔开。同一换向片上的两个升高片以相差一个均压节距与电枢绕组连接。电枢绕组与升高片之间采用钼极电阻焊。此种结构有以下缺点:1、升高片很长,机械强度低,容易断裂。2、需采用绑扎绳固定或捆束式固定等措施固定升高片,两层升高片之间又需绝缘,大大增加了换向器的制作难度及制作周期。3、均压线安装在换向器端,升高片作为均压线,全额均压效果好,但结构过于复杂,制作、加工难度大,时间较长,影响电机的整体制作周期。4、均压线安装在换向器端,容易引起碳粉堆积,可能会引起短路故障。5、升高片作为均压线,维护不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渐近式均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电枢线圈(1)、设置在两电枢线圈(1)非换向器连接端的径向内侧的电枢压圈(2)、设置在电枢压圈(2)径向内侧的均压线盘(3)和设置在均压线盘(3)轴向侧边的绝缘压板(9),所述均压线盘(3)和绝缘压板(9)之间夹设有两均压线,两均压线之间设有绝缘衬垫(8),均压线盘(3)与其相邻的均压线之间设有绝缘片,所述均压线通过并头套(12)与电枢线圈(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渐近式均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电枢线圈(1)、设置在两电枢线圈(1)
非换向器连接端的径向内侧的电枢压圈(2)、设置在电枢压圈(2)径向内侧的均压线盘(3)
和设置在均压线盘(3)轴向侧边的绝缘压板(9),所述均压线盘(3)和绝缘压板(9)之间
夹设有两均压线,两均压线之间设有绝缘衬垫(8),均压线盘(3)与其相邻的均压线之间设
有绝缘片,所述均压线通过并头套(12)与电枢线圈(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近式均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线为垂直折弯的
扁铜线,均压线包括径向延伸部(10A)和轴向延伸部(10B);所述并头套(12)为缺口式并
头套(12),并头套(12)由铜带制成,并头套(12)设有电枢线圈插口(17)和均压线插口
(18),两个电枢线圈(1)的两个非换向器连接端均伸入电枢线圈插口(17)中并与并头套
(12)通过银铜焊焊接在一起,两均压线的两轴向延伸部(10B)的端部均伸入均压线插口
(18)中并与并头套(12)通过银铜焊焊接在一起。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政陈如肖丽芳王建裕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