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双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202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附属部件,具体是一种摩托车、电动车驻车用的省力双撑,包括支撑固定片、双撑主管、双撑支撑管和脚踏片,支撑固定片设在双撑主管上端,还包括省力部件,双撑支撑管的一端通过省力部件与双撑主管连接,另一端与脚踏片连接,省力部件包括加强筋和弧形接触面,加强筋设在弧形接触面上部,弧形接触面下部可与地面接触,双撑支撑管的一端通过省力部件与双撑主管连接是指双撑主管和双撑支撑管分别与省力部件的加强筋相连接;在双撑支撑管受力时,省力部件的弧形接触面起到完全的杠杆效果,稳定性极好,不易损坏,即便生锈也可以继续使用,同时无需更换和维修,使用和操作及其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附属部件,具体是一种摩托车、电动车驻车用的省力双撑
技术介绍
电动车、摩托车是一种被广大人群认可接受的代步及载物工具,其具有轻巧、方便、速度较快等优点,支撑脚是两轮车必备的一种附属部件,多采用固定的一体式结构,一般分为单腿支撑和双腿支撑两种,它们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单腿支撑方便省力,但是驻停的车身要倾斜放置,通过后轮、支撑脚和前轮的三点来稳定车体,容易倾倒而导致车辆损伤;而双腿支撑的虽然支撑比较稳固,但是由于摩托车或电动车的车体比较重,一些力气较小的人特别是女同志就不容易支起来,驻车难度较大。目前现有技术中如附图1所示,中国专利CN102923210B公开了一种电动双撑脚,包括丝杆、与该丝杆传动连接的电机、与该丝杆螺纹配合的横梁、分别与该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的一对撑杆、与各撑杆的底端铰接的撑脚杆;各撑脚杆顶端的外侧面为齿面;邻近各撑脚杆的齿面外侧固定设有适于与该齿面啮合的齿条;在所述横梁邻近所述丝杆的顶部时,所述的一对撑脚杆处于水平状态,且该对撑脚杆的底端处于相邻状态;在所述横梁位移至邻近所述丝杆的底部时,所述的一对撑脚杆呈撑开状态,即该对撑脚杆呈垂直分布或呈八字形;所述撑脚杆的顶端固定有轴套-,撑杆的底端为U形叉头-;所述齿面分布在所述轴套-上;所述轴套-通过一销轴铰接在所述U形叉头-上;在所述轴套-内且于销轴上套设有扭簧,该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轴套-相连,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U形叉头-相连;所述横梁呈弓形,且横梁的中央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所述横梁与丝杆处于同一平面上,且横梁的两端高于其中央。上述现有技术的电动双撑脚在使用时,通过控制电机,就能控制丝杆转动,进而通过横梁控制各撑杆上下同步位移;在各撑杆向下同步位移时,在所述齿条、齿面的配合作用下,各撑脚杆下摆到位,并基本呈八字形;然后各撑杆继续向下同步位移,直至接触地面并撑起所述电动车或摩托车的后端部,进而固定车辆。整个过程可电动控制完成,无需人工费力,完成支撑的速度较快(一般5秒内),适于撑起200Kg的负重,方便了用户使用。但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会发现双撑脚由于离地较近所以常会出现碰撞、磨损、沾有水渍和污渍的情况发生,因此功能部件越多,对于使用效果而言越不能定,极易出现损坏的情况且不便于维修。同时如图2所示,中国专利CN101607577B公开了省力双撑,包括弓形的主撑架和与该主撑架焊接固定的单撑架,主撑架顶部焊接连接片,两端设有支撑脚,所述单撑架位于支撑脚的一侧,其上焊接有拉簧钩,所述主撑架上与单撑架同侧的支撑脚为活动支撑脚,该活动支撑脚枢接在主撑架一端,能与主撑架相对转动,主撑架另一端的支撑脚是与主撑架一体的固定支撑脚;所述主撑架上枢接活动支撑脚的一端焊接有定位座槽,定位座槽为具有底板和两侧板的U型结构,底板焊接固定在主撑架一端,两侧板上开有销轴孔和扭簧外孔;所述活动支撑脚上端焊接圆筒形的扭簧座,扭簧座下部中间开有扭簧内孔,两个扭簧左右对称地放置在扭簧座内,内钩头插在扭簧内孔中;扭簧座装配在定位座槽内,两个扭簧的外钩头分别嵌装在定位座槽两侧板上的扭簧外孔内,定位座槽和扭簧座通过销轴连接起来,销轴尾端设有定位销孔,用于安装定位销,以锁定销轴。上述技术方案虽结构简单合理,既能单脚支撑也能双脚支撑:单脚支撑时,整个车体与地面多点接触,支撑更加稳固,而且由于活动支撑脚转动收起,驻车省力方便;双脚支撑时,定位座槽与扭簧槽通过定位块和定位孔配合锁定,车辆驻起时的支撑脚为一体结构,支撑更稳固、安全性更好。但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现,在采用选择单脚和双脚支撑时,需要对支撑脚进行调节,正如上述所说目前双撑脚的使用环境,使得这样的设计在长时间使用时仍会出现生锈后难以稳定使用且需要维修的情况。同时如图3所示,中国专利CN203681709U也公开了一种省力双撑,包括双撑主管和双撑支撑管,双撑主管为开口向下的C形结构,双撑主管的下侧设有双撑支撑管,双撑主管上端设有两个支撑固定片,双撑主管的侧面设有弹簧挂柱;双撑主管和双撑支撑管之间设有缓冲套固定支架;缓冲套固定支架上安装有缓冲套,缓冲套内设有缓冲气囊和橡胶缓冲块。该结构也仍然存在现有技术的通病,即功能部件越多,对于使用效果而言越不能定,极易出现损坏的情况且不便于维修。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现有技术的双撑脚需要省力使用时,其结构都设计复杂且稳定性较差,较易出现损坏而难以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且持久耐用的省力双撑。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省力双撑,包括支撑固定片、双撑主管、双撑支撑管和脚踏片,所述支撑固定片设在双撑主管上端,还包括省力部件,所述双撑支撑管的一端通过省力部件与双撑主管连接,另一端与脚踏片连接,所述省力部件包括加强筋和弧形接触面,所述加强筋设在弧形接触面上部,所述弧形接触面下部可与地面接触,所述双撑支撑管的一端通过省力部件与双撑主管连接是指双撑主管和双撑支撑管分别与省力部件的加强筋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双撑主管和双撑支撑管分别与省力部件的加强筋相连接是指焊接。作为优选,所述双撑主管和双撑支撑管分别与省力部件的加强筋相连接是指可拆式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可拆式连接是指螺接。作为改进,所述双撑主管、双撑支撑管、脚踏片和省力部件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改进,所述的弧形接触面包括竖直接触面、第一倾斜接触面、水平接触面和第二倾斜接触面,所述竖直接触面、第一倾斜接触面、水平接触面和第二倾斜接触面依次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倾斜接触面与竖直接触面的夹角为45-60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倾斜接触面与水平接触面的夹角为30-45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倾斜接触面与水平接触面的夹角为15-30度。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本技术的省力双撑通过在双撑支撑管与双撑主管之间增设省力部件,且所述省力部件为加强筋和弧形接触面,在双撑支撑管受力时,省力部件的弧形接触面起到完全的杠杆效果,且极易将双撑主管翘起,同时由于省力部件及其简单,所以稳定性极好,不易损坏,即便生锈也可以继续使用,同时无需更换和维修,使用和操作及其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双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双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双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省力双撑的主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省力双撑,包括支撑固定片(1)、双撑主管(2)、双撑支撑管(3)和脚踏片(4),所述支撑固定片(1)设在双撑主管(2)上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省力部件(5),所述双撑支撑管(3)的一端通过省力部件(5)与双撑主管(2)连接,另一端与脚踏片(4)连接,所述省力部件(5)包括加强筋(5.1)和弧形接触面(5.2),所述加强筋(5.1)设在弧形接触面(5.2)上部,所述弧形接触面(5.2)下部可与地面接触,所述双撑支撑管(3)的一端通过省力部件(5)与双撑主管(2)连接是指双撑主管(2)和双撑支撑管(3)分别与省力部件(5)的加强筋(5.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省力双撑,包括支撑固定片(1)、双撑主管(2)、双撑支撑管(3)和
脚踏片(4),所述支撑固定片(1)设在双撑主管(2)上端,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省力部件(5),所述双撑支撑管(3)的一端通过省力部件(5)与双撑主
管(2)连接,另一端与脚踏片(4)连接,所述省力部件(5)包括加强筋(5.1)
和弧形接触面(5.2),所述加强筋(5.1)设在弧形接触面(5.2)上部,所述
弧形接触面(5.2)下部可与地面接触,所述双撑支撑管(3)的一端通过省力
部件(5)与双撑主管(2)连接是指双撑主管(2)和双撑支撑管(3)分别与
省力部件(5)的加强筋(5.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双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撑主管(2)和双撑支
撑管(3)分别与省力部件(5)的加强筋(5.1)相连接是指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双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撑主管(2)和双撑支
撑管(3)分别与省力部件(5)的加强筋(5.1)相连接是指可拆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省力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祖芳孙建锋房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立马五金制品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