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周转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上的箱盖,在所述箱体两侧上端面设置有凸起部,在所述凸起部设置有堆叠定位槽,在所述箱体两侧设置有与堆叠定位槽对应配合的堆叠契合凸起,当多个箱体进行堆叠时,位于上方的箱体的堆叠契合凸起置于其下方的箱体的堆叠定位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箱体两侧上端面设置凸起部,有效增加了箱体对应部分的强度,同时,通过堆叠定位槽与堆叠契合凸起的配合,使多个箱体在堆叠时,能够保证各箱体之间合理有效的定位配合,便于使用者的堆叠与取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日常收纳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周转箱。
技术介绍
现有收纳用的箱体普遍存在箱体两侧上部强度差的问题,而箱体在搬运过程中,其两侧通常又正是承重受力的重要部位,容易造成其因受力过大而破损,而且现有箱体结构在多个箱体堆叠后,其完全依靠箱体本身进行定位配合,时常出现由于两个箱体之间配合过紧,无法分离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增加箱体两侧上部的强度,同时保证箱体堆叠时合理定位配合的周转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周转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上的箱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两侧上端面设置有凸起部,在所述凸起部设置有堆叠定位槽,在所述箱体两侧设置有与堆叠定位槽对应配合的堆叠契合凸起,当多个箱体进行堆叠时,位于上方的箱体的堆叠契合凸起置于其下方的箱体的堆叠定位槽内。本技术所述的周转箱,其在所述箱盖两侧边缘设置有与箱体两侧上端面的凸起部对应配合的盖合部,所述盖合部设置有与堆叠定位槽对应配合的凹陷部,当所述箱盖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箱盖的盖合部完全覆盖箱体两侧上端面的凸起部。本技术所述的周转箱,其在所述箱体的凸起部与箱盖的盖合部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穿线锁孔。本技术所述的周转箱,其在所述箱体侧面、沿箱体长度方向设置有凹凸筋槽。本技术所述的周转箱,其在所述箱体两侧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与手接触的受力处呈弧面结构。本技术所述的周转箱,其所述箱盖由左翻盖和右翻盖组成,所述左、右翻盖分别与箱体对应侧铰接,所述左、右翻盖相对应的一侧呈相互配合的契合齿形,在所述契合齿形下端面成型有咬合凹槽,在所述左、右翻盖上成型有与对应咬合凹槽对应配合的咬合凸起,在所述箱盖闭合状态时,所述左、右翻盖上的咬合凸起和咬合凹槽呈互补方式配合搭接在一起。本技术所述的周转箱,其在所述左、右翻盖与箱体的铰接部设置有靠破成形孔,所述铰接部的两端均为铰链孔,所述左、右翻盖通过销子铰接在一起,在所述销子端部与铰链孔对应处设置有过盈挤压凸台。本技术通过在箱体两侧上端面设置凸起部,有效增加了箱体对应部分的强度,同时,通过堆叠定位槽与堆叠契合凸起的配合,使多个箱体在堆叠时,能够保证各箱体之间合理有效的定位配合,便于使用者的堆叠与取用。【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不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拆装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和图6是本技术中箱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销子的结构示意图。图8和图9是箱体在未使用时以及使用时的堆叠示意图。图中标记:I为箱体,2为箱盖,3为凸起部,4为堆叠定位槽,5为堆叠契合凸起,6为盖合部,7为凹陷部,8为穿线锁孔,9为凹凸筋槽,1a为左翻盖,1b为右翻盖,IIa为咬合凸起,I Ib为咬合凹槽,12为契合齿形,13为靠破成形孔,14为铰链孔,15为销子,16为过盈挤压凸台,17为手持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9所示,一种周转箱,包括箱体I以及设置在箱体I上的箱盖2,在所述箱体I侧面、沿箱体I长度方向设置有凹凸筋槽9,在所述箱体I两侧设置有手持部17,所述手持部17与手接触的受力处呈弧面结构,在所述箱体I两侧上端面设置有凸起部3,在所述凸起部3设置有堆叠定位槽4,在所述箱体I两侧设置有与堆叠定位槽4对应配合的堆叠契合凸起5,当多个箱体I进行堆叠时,位于上方的箱体I的堆叠契合凸起5置于其下方的箱体I的堆叠定位槽4内,在所述箱盖2两侧边缘设置有与箱体I两侧上端面的凸起部3对应配合的盖合部6,所述盖合部6设置有与堆叠定位槽4对应配合的凹陷部7,当所述箱盖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箱盖2的盖合部6完全覆盖箱体I两侧上端面的凸起部3,在所述箱体I的凸起部3与箱盖2的盖合部6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穿线锁孔8。其中,所述箱盖2由左翻盖1a和右翻盖1b组成,所述左、右翻盖分别与箱体I对应侧铰接,所述左、右翻盖相对应的一侧呈相互配合的契合齿形12,在所述契合齿形12下端面成型有咬合凹槽11b,在所述左、右翻盖上成型有与对应咬合凹槽Ilb对应配合的咬合凸起11a,在所述箱盖2闭合状态时,所述左、右翻盖上的咬合凸起Ila和咬合凹槽Ilb呈互补方式配合搭接在一起,在所述左、右翻盖与箱体I的铰接部设置有靠破成形孔13,所述铰接部的两端均为铰链孔14,所述左、右翻盖通过销子15与箱体I铰接在一起,在所述销子15端部与铰链孔14对应处设置有过盈挤压凸台1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周转箱,包括箱体(I)以及设置在箱体(I)上的箱盖(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I)两侧上端面设置有凸起部(3),在所述凸起部(3)设置有堆叠定位槽(4),在所述箱体(I)两侧设置有与堆叠定位槽(4)对应配合的堆叠契合凸起(5),当多个箱体(I)进行堆叠时,位于上方的箱体(I)的堆叠契合凸起(5)置于其下方的箱体(I)的堆叠定位槽(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盖(2)两侧边缘设置有与箱体(I)两侧上端面的凸起部(3)对应配合的盖合部(6),所述盖合部(6)设置有与堆叠定位槽(4)对应配合的凹陷部(7),当所述箱盖(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箱盖(2)的盖合部(6)完全覆盖箱体(I)两侧上端面的凸起部(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I)的凸起部(3)与箱盖(2)的盖合部(6)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穿线锁孔(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I)侧面、沿箱体(I)长度方向设置有凹凸筋槽(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I)两侧设置有手持部(17),所述手持部(17)与手接触的受力处呈弧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2)由左翻盖(I Oa )和右翻盖(I Ob )组成,所述左、右翻盖(I Oa、I Ob )分别与箱体(I)对应侧铰接,所述左、右翻盖(10a、1b)相对应的一侧呈相互配合的契合齿形(12),在所述契合齿形(12)下端面成型有咬合凹槽(I Ib),在所述左、右翻盖(10a、1b)上成型有与对应咬合凹槽(I Ib)对应配合的咬合凸起(11 a ),在所述箱盖(2 )闭合状态时,所述左、右翻盖(I Oa、I Ob )上的咬合凸起(I Ia)和咬合凹槽(I Ib)呈互补方式配合搭接在一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周转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翻盖(10a、10b)与箱体(I)的铰接部设置有靠破成形孔(13),所述铰接部的两端均为铰链孔(14),所述左、右翻盖(10a、1b)通过销子(15)铰接在一起,在所述销子(15)端部与铰链孔(14)对应处设置有过盈挤压凸台(16)。【专利摘要】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周转箱,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上的箱盖(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1)两侧上端面设置有凸起部(3),在所述凸起部(3)设置有堆叠定位槽(4),在所述箱体(1)两侧设置有与堆叠定位槽(4)对应配合的堆叠契合凸起(5),当多个箱体(1)进行堆叠时,位于上方的箱体(1)的堆叠契合凸起(5)置于其下方的箱体(1)的堆叠定位槽(4)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鸿昌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