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用喷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在将其内部充填粉状药品的胶囊夹持状态下相对于固定件沿轴向移动的可动件的胶囊保持机构,设置在该胶囊保持机构的固定上,向该胶囊保持机构供给空气用的泵机构,设置在上述胶囊保持机构的可动件上,具有其顶端成为喷雾口的药品通道、用来自该泵机构供给的空气将胶囊内药品向患者鼻腔内喷雾的药品喷雾机构,为在上述胶囊上开出空气流入孔而设置在上述胶囊保持机构上的第1开孔机构,为在上述胶囊上开出空气流出孔、沿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上述药品喷雾机构上的第2开孔机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于例如向患者鼻腔内喷粉体状药品的鼻腔用喷药器。对于鼻过敏、气喘等患者,一般常采用通过鼻腔喷粉状体药品进行治疗的方法。此外,在此治疗方法中常使用专用的鼻腔用喷药器,向鼻腔喷入充填在胶囊内的粉状体药品。作为传统的用于该治疗方法的鼻腔用喷药器,已知如日本专利特开昭59-34267号公报所示。在此传统的鼻腔用喷药器中,在圆筒状构件的空气流入侧设置泵部,在该圆筒状构件的空气流出侧形成可插入胶囊的凹状部,通过将顶端部与该凹状部嵌合,形成胶囊容纳部,在该胶囊容纳部上形成从泵部供给空气的空气导入通道,此外,还具有使上述圆筒状构件嵌合于顶端部的帽件,在该帽件内设置沿轴向延伸的销子,在使具有开口部的顶端部与上述圆筒状构件的凹状部嵌合状态,通过再将帽件嵌合固定,从而在胶囊上开孔。在这种结构的传统鼻腔用喷药器中,首先,为进行作为喷药准备的胶囊开孔,在将已充填粉状体药品的胶囊插入圆筒状构件的凹状部后、通过嵌合顶端部将胶囊插入胶囊容纳部内、并通过在销子插通的状态下将帽件装入顶端部的开口部内,用设置在该帽件内的销子在胶囊的轴向两侧进行开孔。接着为了喷药,将帽件从圆筒状构件卸下,将顶端部插入患者一侧的鼻腔内,采用按压泵部的方式,使来自泵部的空气通过空气导入通道流入胶囊内,将该胶囊内的药品通过开口部送入患者鼻腔内,通过反复交替进行向鼻腔内的插入动作,以完成向患者喷药。此外,传统技术中的向鼻腔内喷药由于是对左、右鼻腔交替进行,在胶囊容纳部与胶囊间具有间隙,仅用对泵部的一次按压动作,不能将胶囊内药品全部喷完,仅对一侧的鼻腔就约需四次动作,方能完成胶囊内药品的喷药。然而,对于上述传统的鼻腔用喷药器,由于分别向各侧鼻腔进行喷药,因此左、右鼻腔的喷药量必须均等,因而必需反复多次按压泵部和向鼻腔插入圆筒状构件,喷药动作很麻烦。此外,在进行作为喷药准备的胶囊开孔时,要将顶端部从圆筒状构件上卸下、放入胶囊,在此状态将帽件插装在圆筒状构件和顶端部上进行开孔。而且,在喷药时,需再次将帽件卸下后,使泵部动作,向鼻腔喷雾,因而存在需进行帽件的安装卸下,使准备动作很麻烦的问题。此外,传统的鼻腔用喷药器,由于是由除泵部外的圆筒状构件、顶端部、沿轴向设置开孔用销的帽件组成,从而存在构件数目多且使帽件容易混淆、丢失等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传统技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目的在于提供能以简单动作喷药,同时形成结构小型紧凑的鼻腔用喷药器。本专利技术鼻腔用喷药器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即具有能在将内部充填粉状体药品的胶囊保持状态下,可相对于固定件沿轴向移动的可动件的胶囊保持机构,设置在该胶囊保持机构的固定件上为向该胶囊保持机构供给空气的泵机构、设置在上述胶囊保持机构的可动件上,具有其顶端成为喷雾口的药品通道,用从该泵机构供给的空气将胶囊内药品进行向患者鼻腔内喷雾的药品喷雾机构、设置在上述胶囊保持机构上,为在上述胶囊上开出空气流入孔的第1开孔机构、设置在上述药品喷雾机构上、可沿轴向移动、为在上述胶囊上开出空气流出孔的第2开孔机构。因此,在胶囊的开孔动作中,首先,为将胶囊保持在可动件上而将胶囊压入,用第1开孔机构进行胶囊的空气流入孔穿孔,其次,在将药品喷雾机构组装在可动件上后,通过使第2开孔机构沿轴向移动,用该第2开孔机构进行胶囊的空气流出孔的穿孔。因此,能用简单的动作在胶囊上开孔。此外,在喷药动作中,将来自泵机构的空气供给胶囊保持机构,使此空气经空气流入孔流入胶囊内,再经空气流出孔流出,使胶囊内药品与空气一起通过药品喷雾机构的药品通道和喷雾口送入患者鼻腔内。据此,能向患者的左、右鼻腔同时喷药,能大幅度减少患者的准备动作和喷药动作。此外,通过将药品喷雾机构的药品通道分成两路,将其顶端作为各自的喷雾口,在喷药动作时,使来自泵机构的空气通过空气流入孔流入胶囊内,通过空气流出孔流出,再通过药品喷雾机构的各药品通道和喷雾口能将胶囊内药品和空气一起向患者的左、右鼻腔同时喷药,能使喷药动作简单。此外,由于可动件在组装前位于泵机构一侧,在组装后位于药品喷雾机构一侧,在使可动件向泵机构一侧移动状态下用第1开孔机构在胶囊上穿出空气流入孔后,通过进行药品喷雾机构和胶囊保持机构的组合,使可动件向药品喷雾机构一侧移动、把已插入胶囊空气流入孔内的第1开孔机构从该空气流入孔拔出,再通过在可动件上进行胶囊安装的动作,能同时开出胶囊空气流入孔,能省去准备动作,使患者的喷药操作负担减轻。此外,通过将泵机构设置成胶囊保持机构覆盖的形状,能使鼻腔用喷药器的轴向尺寸缩短,使该喷药器结构紧凑。此外,还因在鼻腔保持机构上形成药品捕捉部,用该药品捕捉部捕捉在开孔时落在泵机构内的药品,用来自泵机构的空气在喷药动作时将此捕捉的药品通过鼻腔保持机构、药品喷雾机构与胶囊内药品一起向患者的左、右鼻腔内喷雾,能使残留在鼻腔用喷药器内药品减少,将胶囊内规定量的药品向患者喷雾。对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鼻腔用喷药器的侧视图,图2为表示所述第1实施例鼻腔用喷药器的纵剖面图,图3为从图2中III-III线和箭头方向看的纵剖面图,图4为表示通过将胶囊插入可动件上、用第1开孔销在胶囊的轴向一侧开出空气流入孔状态的纵剖面图,图5为表示药品喷雾部在胶囊保持体上组装前状态的纵剖面图,图6为表示药品喷雾部在胶囊保持体上组装后,通过使第2开孔销沿轴向移动,在胶囊的轴向另一侧上开出空气流出孔状态的纵剖面图,图7为表示通过按压泵部,使胶囊内药品处于喷雾状态的纵剖面图。以下,根据图1-7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说明。图中,1表示本实施例鼻腔用喷药器,该鼻腔喷药器1基本上由以下部分组成,即具有沿轴向中央配置、位于固定件3内上方位置、将胶囊K夹持住的可动件8的胶囊保持体2,设置成从外周将所述胶囊保持体2的固定件3覆盖、向该胶囊保持体2供给空气的泵部15,设置在胶囊保持体2的上部,向患者左、右鼻腔喷药的药品喷雾部19,设置在固定件3内、为在胶囊K上穿出空气流入孔H1的第1开孔销27,设置在药品喷雾部19内、为在胶囊K上穿出空气流出孔H2的第2开孔销28。此外,将胶囊保持体2与泵部15形成一体,用螺纹连接形式将该胶囊保持体2与药品喷雾19形成可以装卸。为将胶囊夹持住的上述鼻腔保持体2是由形成双重筒体状的固定件3、、位于该固定件3的内周一侧、可相对该固定件3沿轴向移动的可动件8组成。上述固定件3由位于同心圆状、分别呈阶梯式有底筒状的外筒部3A、具有成为药品捕促部3C的底部的内筒部3B、位于外筒部3A的开口部上形成的法兰部3D构成。该法兰部3D用于防止可动件8沿轴向经外筒部3A的内周面脱出,同时还用于对设置成从外周覆盖固定件3的泵部15进行定位。此外,在该外筒部3A的轴向中间使内筒部3B的开口部与外筒部3A相连,在该筒部3A、3B间形成空气流入室4。此外,在上述固定件3的外筒部3A的底部3A1上形成与上述空气流入室4连通的空气供给通路5,在成为内筒部3B底部的药品捕捉部3C上形成第1开孔销27、且呈向药品喷雾部19一侧伸出的状态。此外,在内筒部3B的侧面上设有例如沿径向设置4个使内周侧与空气流通室4连通的连通孔6,6,在外筒部3A的内周面上形成必需与后述的止转销10相接合、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槽7。将上述可动件8由设置成可相对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木久朝,中村茂巳,石关一则,柳川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优尼希雅杰克斯,德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