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件定义无线网络映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Network,SDN)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它的设计理念是将网络的控制平面与数据转发平面进行分离,并实现可编程化控制。SDN的典型架构共分三层,最上层为应用层,包括各种不同的业务和应用;中间的控制层主要负责处理数据平面资源的编排,维护网络拓扑、状态信息等;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层负责基于流表的数据处理、转发和状态收集。现在基于有线底层基础设施的有线SDN的研究较多,但对基于无线底层基础设施的软件定义无线网络(SoftwareDefinedWirelessNetwork,SDWN)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SDWN大致思想也是按照SDN的典型架构,分为应用层、控制层和基础设施层,但是当前SDWN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没有具体的软件定义无线网络的映射方法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软件定义无线网络映射方法及装置,能够使SDWN应用层发布的虚拟请求映射到基础设施层的实际节点和路径中。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软件定义无线网络映射方法,应用于数据处理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映射请求,所述映射请求中包含映射无线网络所需的每个虚拟节点的CPU资源要求量,虚拟节点间的连接关系、虚拟节点间的虚拟链路的带宽要求量和每个虚拟节点的位置信息;针对每个虚拟节点,根据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件定义无线网络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处理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映射请求,所述映射请求中包含映射无线网络所需的每个虚拟节点的CPU资源要求量,虚拟节点间的连接关系、虚拟节点间的虚拟链路的带宽要求量和每个虚拟节点的位置信息;针对每个虚拟节点,根据预设资源库中保存的每个实际节点的位置信息及该虚拟节点的位置信息,计算每个实际节点与该虚拟节点的距离,在与所述虚拟节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阈值的实际节点中,将符合该虚拟节点CPU资源要求量的实际节点确定为对应于该虚拟节点的待映射节点,所述预设资源库中还保存有每个实际节点的可用CPU资源量;针对每个虚拟节点,在对应于该虚拟节点的待映射节点中,确定所述虚拟节点对应的已映射节点,其中每个虚拟节点对应的已映射节点不同;根据所述虚拟节点间的连接关系,确定已映射节点间的连接关系;将已映射节点间实际链路的可用带宽量不小于对应虚拟链路的带宽要求量的连通路径作为待映射路径,所述连通路径为由一段或多段实际链路构成的连通实际节点的路径;根据预设的规则,针对每对已映射节点,在在该对已映射节点间的待映射路径中选择一条路径,作为与对应虚拟链路建立映射关系的已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件定义无线网络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处理设备,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映射请求,所述映射请求中包含映射无线网络所需的每个虚拟节点的
CPU资源要求量,虚拟节点间的连接关系、虚拟节点间的虚拟链路的带宽要求
量和每个虚拟节点的位置信息;
针对每个虚拟节点,根据预设资源库中保存的每个实际节点的位置信息及
该虚拟节点的位置信息,计算每个实际节点与该虚拟节点的距离,在与所述虚
拟节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阈值的实际节点中,将符合该虚拟节点CPU资源
要求量的实际节点确定为对应于该虚拟节点的待映射节点,所述预设资源库中
还保存有每个实际节点的可用CPU资源量;
针对每个虚拟节点,在对应于该虚拟节点的待映射节点中,确定所述虚拟
节点对应的已映射节点,其中每个虚拟节点对应的已映射节点不同;
根据所述虚拟节点间的连接关系,确定已映射节点间的连接关系;
将已映射节点间实际链路的可用带宽量不小于对应虚拟链路的带宽要求量
的连通路径作为待映射路径,所述连通路径为由一段或多段实际链路构成的连
通实际节点的路径;
根据预设的规则,针对每对已映射节点,在在该对已映射节点间的待映射
路径中选择一条路径,作为与对应虚拟链路建立映射关系的已映射路径;
根据映射请求中包含的每个虚拟节点的CPU资源要求量,在所述预设资源
库中,对本次映射请求确定的已映射节点的可用CPU资源量信息进行更新;
根据虚拟节点间的虚拟链路的带宽要求量,在预设资源库中,对本次映射
请求确定的已映射路径中的实际链路可用带宽量信息进行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个虚拟节点,在
对应于该虚拟节点的待映射节点中,确定所述虚拟节点对应的已映射节点,包
括:
将该虚拟节点的所有待映射节点按其可用CPU资源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从排序第一的待映射节点开始,依次针对每个待映射节点,在其能够建立
映射关系的虚拟节点中,判断所述虚拟节点是否为CPU资源要求量最大的虚拟
节点,如果是,将所述待映射节点确定为所述虚拟节点对应的已映射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规则,在所
述待映射路径中选择一条路径,作为与对应虚拟链路建立映射关系的已映射路
径,包括:
针对每条待映射路径,根据预设资源库里保存的其路径上的所有实际节点
的可用CPU资源量信息和所有实际链路的可用带宽量信息,计算所有可用CPU
资源量与所有实际链路可用带宽量的总和值,其中实际节点的可用CPU资源量
和实际链路的可用带宽量均为归一化后的无量纲数值;
选择总和值最小的待映射路径作为与对应虚拟链路建立映射关系的已映射
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链路的带宽要求量
预先被分为基础要求量和浮动要求量,其中基础要求量表示在该虚拟链路传输
的基础流量所需要的带宽量,浮动要求量表示在该虚拟链路传输的浮动流量所
需要的带宽量,在每条已映射路径中,针对每个映射请求,为其分配传输其基
础流量的基础信道和传输其浮动流量的浮动信道,且浮动信道和映射请求之间
的对应关系预先保存在了预设资源库中;其中基础信道和浮动信道均为已映射
路径中的非空闲信道,对应的,每条已映射路径中还存在未传输任何映射请求
流量的空闲信道;每条已映射路径与其它映射请求的映射关系预先保存在了预
设资源库中,预设资源库中还保存有每条浮动信道中来自其它映射请求的对应
该路径的浮动流量出现的概率,所述根据虚拟节点间的虚拟链路的带宽要求量,
在预设资源库中,对本次映射请求确定的已映射路径中的实际链路可用带宽量
信息进行更新,包括:
针对每条已映射路径,判断当前映射请求是否是第一个使用该路径的请求,
若是,则将该路径中的实际链路的可用带宽量与对应该路径的本次虚拟链路的
带宽要求量的差值,确定为对应实际链路的更新后的可用带宽量信息;
若不是,则根据预设资源库中保存的浮动信道和映射请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该路径中的带宽不小于当前映射请求中对应该路径的浮动流量大小的浮动信
\t道确定为备选共享信道;
针对每条备选共享信道,根据预存在预设资源库中的该备选共享信道中来
自其它映射请求的对应该路径的浮动流量出现的概率,和当前映射请求中对应
该路径的浮动流量出现的概率,计算当前映射请求中对应该路径的浮动流量与
该备选共享信道中其它映射请求的对应该路径的浮动流量之间的冲突概率值;
若得到的所有冲突概率值中至少有一个小于预设的阈值,则将该路径中的
实际链路的可用带宽量与对应该路径的本次映射请求的基础要求量的差值,确
定为对应实际链路的更新后的可用带宽量信息;
若得到的所有冲突概率值都不小于预设的阈值,则将该路径中的实际链路
的可用带宽量与对应该路径的本次虚拟链路的带宽要求量的差值,确定为对应
实际链路的更新后的可用带宽量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该路径中的实际链路
的可用带宽量与对应该路径的本次虚拟链路的带宽要求量的差值,确定为对应
实际链路的更新后的可用带宽量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条已映射路径,选择该路径中的一条信道宽度大于等于对应于该已
映射路径的基础流量大小的空闲信道传输对应于该已映射路径的基础流量,选
择该路径中的一条信道宽度大于等于对应于该已映射路径的浮动流量大小的空
闲信道传输对应于该已映射路径的浮动流量,并将该信道标识为浮动信道,并
将该浮动信道与当前映射请求的对应关系保存在预设的资源库中;
在所述针对每条备选共享信道,根据预存在预设资源库中的该备选共享信
道中来自其它映射请求的对应该路径的浮动流量出现的概率,和当前映射请求
中对应该路径的浮动流量出现的概率,计算当前映射请求中对应该路径的浮动
流量与该备选共享信道中其它映射请求的对应该路径的浮动流量之间的冲突概
率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个冲突概率值,若所述冲突概率值小于预设的阈值,则将对应该冲
突概率值的备选共享信道确定为可共享信道,并选择一条信道宽度大于等于对
应于该已映射路径的浮动流量大小的可共享信道来传输对应于该已映射路径的
浮动流量;
若所述所有冲突概率值都不小于预设的阈值,则选择该已映射路径中的一
条信道宽度大于等于对应于该已映射路径的浮动流量大小的空闲信道传输对应
于该路径的浮动流量,并将该信道标识为浮动信道,并将该浮动信道与当前映
射请求的对应关系保存在预设的资源库中;
选择该路径中的一条信道宽度大于等于对应于该已映射路径的基础流量大
小的空闲信道传输对应于该已映射路径的基础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4~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存在预设
资源库中的该备选共享信道中来自其它映射请求的对应该路径的浮动流量出现
的概率,和当前映射请求中对应该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娟,马跃,李慕轩,陈墨,刘祥如,刘梦婷,陈世芳,金磊,王小军,刘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