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印机烘箱风嘴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7929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9 0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凹印机烘箱风嘴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凹印机烘箱的最小长度L;划分凹印机烘箱的干燥区域;根据得到的凹印机烘箱最小长度L计算划分出的各干燥区域的长度;根据各干燥区域的长度计算相应各干燥区域的风嘴数量;根据划分出的各干燥区域的油墨干燥特点,设计出适合不同干燥区域的风嘴结构。该方法设计出的风嘴排布和风嘴形式能够获得更加合理的干燥风量分配和出风形式,符合油墨干燥不同阶段的风量需求,实现干燥热风均匀、有序的流动,解决了现有烘箱中因为风嘴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能量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印刷机械
,设及。
技术介绍
凹印机烘箱是整机的最大耗能部件,凹印机的烘箱性能是评价凹印机性能的重要 指标,对于提高印刷品的印刷效果和干燥效率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号:ZL201310479436.9,专利技术名称:一种印刷机干燥箱,公开 号:103568539A,公开日:2014.02.12)公开了一种干燥箱。该干燥箱由安装在侧壁上的进风 口、出风口,与进风口处于水平位置的多个风嘴和隔板上的回风管组成,其回风管的出口朝 向干燥箱顶盖,V型风嘴正对位于导向漉组件上的承印材料,运样的印刷机虽然保证了烘箱 内空气循环流杨,减少了热风损失,但是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该干燥箱风嘴空间排布没有变 化,并且都采用同一种风嘴结构,热风在烘箱内的流速均是一定的,无法根据不同阶段的需 要对承印物进行干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该方法设计出的风嘴排布 和风嘴形式能够获得更加合理的干燥风量分配和出风形式,符合油墨干燥不同阶段的风量 需求,实现干燥热风均匀、有序的流动,解决了现有烘箱中因为风嘴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能量 浪费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体包括W下步 骤: 步骤1,确定凹印机烘箱的最小长度L 步骤2,划分凹印机烘箱的干燥区域;[000引步骤3,根据步骤1得到的凹印机烘箱最小长度L计算步骤2划分出的各干燥区域的 长度; 步骤4,根据步骤3所得的结果计算相应各干燥区域的风嘴数量; 步骤5,根据步骤2所划分出的各干燥区域的油墨干燥特点,设计出适合不同干燥 区域的风嘴结构。 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步骤1的具体过程如下:设凹印机的最大运行速度为V,根据油墨厂商提供的 油墨最短干燥时间T,利用如下公式(1)确定凹印机烘箱的最小长度 L = VXT (1); 其中步骤2的具体过程如下:将油墨干燥过程划分为四个干燥阶段:预干燥阶段、 定速干燥阶段、缓速干燥阶段和补偿干燥阶段,对应的时间分别为*1,*2,*3,*4,根据四个干 燥阶段,分别对应划分出凹印机烘箱中的四个干燥区域为:预干燥区域、定速干燥区域、缓 速干燥区域和补偿干燥区域。 其中四个干燥阶段对应的时间关系为:ti:t2:t3:t4=2.95:1.23:1.64:l。 其中步骤3的具体过程如下:根据如下公式(2)计算凹印机烘箱中预干燥区域的长度 j = L X tl/(tl+t2+t3+t4) (2); 根据如下公式(3)计算凹印机烘箱中定速干燥区域的长度 L2 = LXt2/(tl+t2+t3+t4) (3); 根据如下公式(4)计算凹印机烘箱中缓速干燥区域的长度 L3 = LXt3/(ti+t2+t3+t4) (4); 根据如下公式(5)计算凹印机烘箱中补偿干燥区域的长度 L4=LXt4/(ti+t2+t3+t4) (5) O 其中步骤4的具体过程如下:根据不同干燥区域的油墨干燥特点,设置预干燥区域 中的相邻风嘴间距为di,定速干燥区域中的相邻风嘴间距为Cb,缓速干燥区域中的相邻风嘴 间距为d3,补偿干燥区域中的相邻风嘴间距为CU; 根据如下公式(6)计算凹印机烘箱中预干燥区域的风嘴数量 ni = l^i/di (6); 根据如下公式(7)计算凹印机烘箱中定速干燥区域的风嘴数量 n2 = L2/d2 (7); 根据如下公式(8)计算凹印机烘箱中缓速干燥区域的风嘴数量 Hs = LsZds (8); 根据如下公式(9)计算凹印机烘箱中补偿干燥区域的风嘴数量 n4=L4/d4 (9)。 其中预干燥区域的相邻风嘴间距山的范围为120mm~140mm;定速干燥区域的相邻 风嘴间距Cb的范围为80mm~1 OOmm;缓速干燥区域的相邻风嘴间距Cb的范围为11 Omm~ 130mm;补偿干燥区域的相邻风嘴间距Ck的范围为1 OOmm~120mm。 其中步骤5中设计的风嘴结构包括A型风嘴和B型风嘴,A型风嘴的横截面结构为: 包括两条呈倒"八"字形设置的等径弧形板a,两条弧形板a形成的窄端口为A型风嘴的出风 口,两条弧形板a形成的宽端口为A型风嘴的进风口; 其中B型风嘴的横截面结构为:包括两条弯曲方向相同的弧形板b和弧形板C,弧形 板b和弧形板C组成结构为上宽下窄形通道,弧形板C的半径大于弧形板b的半径,弧形板b与 弧形板C形成的窄端口为B型风嘴的出风口,弧形板b与弧形板C形成的宽端口为B型风嘴的 进风口。 其中A型风嘴的出风口宽度M为1.5mm~3.5mm,A型风嘴的进风口宽度N为22mm~ 35mm;[003引其中B型风嘴的出风口宽度P为1.5mm~3.5mm,B型风嘴的进风口宽度Q为20mm~ 30mm O 其中预干燥区域应用B型风嘴,预干燥区域的风嘴高度hi为54mm~57mm; 其中定速干燥区域应用A型风嘴,定速干燥区域的风嘴高度h2为57mm~60mm; 其中缓速干燥区域应用A型风嘴,定速干燥区域的风嘴高度h3为56mm~59mm;其中补偿干燥区域应用B型风嘴,补偿干燥区域的风嘴高度h4为55mm~58mm。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凹印机烘箱中划分四个干燥区域,在不同的干燥 区域中设计了不同数量和间距的风嘴,与印刷油墨的干燥时间相契合,能够实现油墨的快 速干燥,避免了一定风量下油墨干燥不充分,同时又避免了单纯为了达到干燥效果,增大风 量造成的能源浪费问题,实现了按需干燥的效果。在油墨的不同干燥阶段风嘴与承印物的 距离不同,增加了油墨的干燥时间,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并且能够有效的节约了能源。【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设计出的烘箱的侧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设计出的A型风嘴的横截面结构 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设计出的B型风嘴的横截面结构 示意图。 图中,1. A型风嘴,1-1.弧形板a,2. B型风嘴,2-1.弧形板b,2-2.弧形板C,3.凹印机 烘箱,4.承印物。【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本专利技术,具体包括W下步骤: 步骤1,确定凹印机烘箱3的最小长度L设凹印机的最大运行速度为V,根据油墨厂 商提供的油墨最短干燥时间T,利用如下公式(1)确定烘箱的最小长度 L = VXT (1); 步骤2,划分凹印机烘箱3的干燥区域(凹印机烘箱3的结构参见图1); W油墨厂商 提供的油墨干燥时间T为依据,将油墨干燥过程划分为四个干燥阶段:预干燥阶段(预干燥 时间)、定速干燥阶段(定速干燥时间)、缓速干燥阶段(缓速干燥时间)和补偿干燥阶段(补偿干燥时间,ti: t2: t3: t4 = 2.95:1.23:1.64:1,根 据四个干燥阶段,分别对应划分出凹印机烘箱3中的四个干燥区域为:预干燥区域、定速干 燥区域、缓速干燥区域和补偿干燥区域。 步骤3,计算步骤2划分出的各干燥区域的长度; 根据如下公式(2)计算凹印机烘箱3中预干燥区域的长度 ]j = LXti/(ti+t2+t3+t4) (2); 根据如下公式(3)计算凹印机烘箱3中定速干燥区域的长度 L2 = LXt2/(ti+t2+t3+t4) (3); 根据如下公式(4)计算凹印机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7/CN105584208.html" title="一种凹印机烘箱风嘴的设计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凹印机烘箱风嘴的设计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凹印机烘箱风嘴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凹印机烘箱(3)的最小长度L;步骤2,划分凹印机烘箱(3)的干燥区域;步骤3,根据步骤1得到的凹印机烘箱最小长度L计算步骤2划分出的各干燥区域的长度;步骤4,根据步骤3所得的结果计算相应各干燥区域的风嘴数量;步骤5,根据步骤2所划分出的各干燥区域的油墨干燥特点,设计出适合不同干燥区域的风嘴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琳琳万初亮李凯凯武吉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