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又寅专利>正文

一次性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698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提高使用安全性的一次性注射器。该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筒(101),其两端开口;接管(105),其插入该针筒(101)的一侧;插入管(107),其插入该接管(105)中,并允许该接管(105)与该针筒(101)的内圆周气密接触;以及活塞(104),其插入该针筒(101)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射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一次性注射器。尽管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广泛的应用场合,但特别适用于提供一种安全措施增强的更为安全的一次性注射器。
技术介绍
通常,注射器是一种用于将注射液(例如药剂)注入患者的身体(或静脉)的医疗器械。而且,通常将使用后的注射器丢弃,从而防止患者携带的疾病传染给第三人。现将参考附图描述现有技术的一次性注射器。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次性注射器的分解立体图。参考图1,该现有技术的一次性注射器由具有中空部的针筒1,以及形成于该针筒1的前端处并具有阶梯差(step difference)的连接管2构成。现有技术的一次性注射器还包括柱塞3,该柱塞3在针筒1内沿着该针筒1的长度方向前后运动。柱塞3的前端形成有活塞4,该活塞4以与针筒1的内表面气密接触的方式与该柱塞3一起运动。注射器针座(needle holder)5可取下地固定在形成于针筒1上的连接管2的外表面上。注射器针头6固定在该注射器针座5中。另外附加有保护帽7,以完全罩住注射器针座5和注射器针头6。图2A示出了将注射液吸入到注射器中的示例性步骤。参考图2A,首先,将保护注射器针头6的保护帽7从注射器针座5上取下。然后,将插在针筒1的中空部中的柱塞3向前推到针筒1的前端。接着,将注射器针头6的一端插入并浸入注射液容器中(未示出)。然后,向后拉动其上固定有活塞4的柱塞3,从而在针筒1的中空部内产生吸力。由于这种吸力,注射液经由固定在注射器针座5上的注射器针头6而被吸到针筒1中,从而充注针筒1的中空部。图2B示出了将注射液注入患者的示例性步骤。参考图2B,使用者将注射器针头6扎入患者的皮肤,然后推动柱塞3以使活塞4向针筒1的前端运动。这时,针筒1的中空部内形成有压力,更具体地,该压力形成于活塞4的前端(如图2B中的左侧区域所示)。从而,由于活塞4的压力,充注在针筒1的中空部内的注射液经由在针筒1的边缘处形成的连接管2而从针筒1中流出。然后,流过连接管2的注射液将继续经由固定在注射器针座5中的注射器针头6流动,从而注入患者的皮肤或静脉。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注射器针座5通过过盈配合而固定到连接管2,因此注射液不会从连接管2和注射器针座5漏出。同时,在注射器使用完之后,将保护帽7确实并完全地固定到注射器针座5以罩住并保护注射器针头6,从而将使用过的注射器安全地丢弃。上述一次性注射器的优点在于,在注射过程中注射液不会从注射器漏出。但是,当使用后将保护帽7再次罩在注射器针座5上时,使用者或第三人可能会被注射器针头弄伤。而且,若保护帽在丢弃医疗废物时从注射器脱落,则另一第三人(即处理医疗废物的人)有可能被注射器针头弄伤。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小事故的发生,医疗器材、设备以及器械的制造商正在开发安全功能得到提高的新型一次性注射器。图3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次性注射器的分解立体图。现有技术的注射器包括具有连接管12的针筒11,该连接管12形成于该针筒11的前端边缘处并具有阶梯差;以及其上固定有活塞14的柱塞13。在连接管12的内圆周上形成有O型环19,O型环19气密地固定到注射器针座15。并且,在注射器针座15的后端于其外圆周上形成有凸缘15a。针筒11的一端与其另一。端彼此连通,从而在该针筒11内形成有中空部。具有阶梯差的连接管12形成在针筒11的前端。最后,保护帽17可取下地固定在连接管12的外表面,以罩住并保护注射器针头16。在针筒11内沿着针筒11的长度方向前后运动的柱塞13被插入针筒11的中空部中。活塞14形成在该柱塞13的前端,以与针筒11的内表面气密接触的方式沿着针筒11运动,从而提供压力或吸力。此外,在柱塞13的前端形成有与注射器针座15的连接凸起相对应的连接部13a。最后,在柱塞13上靠近活塞14的位置形成有切槽18,从而可轻易将柱塞13折断。注射器针座15穿过中空部插入针筒中,并从连接管12的前端露出。为了使注射器针座15更稳定地固定到连接管12上,在注射器针座15与连接管12之间应保持一接触面。但是,如果注射器针座15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到连接管12,则在注射之后可能难以将注射器针座15拉到针筒的中空部中。因此,在将注射器针座15固定到连接管12时,应当保持细微的间隙。由于针筒11与连接管12之间有阶梯差,因此凸缘15a与形成于针筒11内部的内阶梯接触。O型环19固定到连接管12的内圆周,从而肪止注射液经由连接管12与注射器针座15之间的细微的间隙漏出。更具体地,O型环19保持连接管12与注射器针座15之间的气密密封。图4示出了从根据现有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次性注射器上取下的注射器针座和柱塞的立体图。针座15后端的内圆周面上形成有彼此相对的一对凸起15b。在柱塞13的前端形成有连接部13a,从而当将柱塞13推到针筒11的前端时,该连接部13a与凸起15b连接。而且,连接部13a和凸起15b均具有斜面,以减小柱塞13的前端插入注射器针座15时由于接触产生的阻碍。图5A到图5E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次性注射器使用步骤的剖视图。为了将注射液注入患者,应首先将注射液吸入针筒的中空部。不过,由于将注射液吸入注射器的步骤与在图2A中描述的一样,因此为了简明起见将省略对它的描述。图5A示出了针筒11的中空部中充满注射液的状态,注射液如注射器的左侧区域所示。将注射液注入患者的过程与图2B中描述的相同,从而同样为了简明起见将省略相同的描述。图5B和图5C示出了完成注射将注射器针座拉回针筒中的步骤。参考图5B和图5C,当完成注射液的注射时,注射器针座15插在形成于针筒11上的连接管12中。此时,由于针筒11与连接管12之间有阶梯差,在注射器针座15的后端于其外圆周上形成的凸缘15a与形成于针筒11的内部的内阶梯接触。从而,凸缘15a限制注射器针座15进一步向前运动。同时,在注射完成之后,将注射器针头16从患者的皮肤拔出。然后,沿对患者注射相反的方向(即向后的方向上)回拉柱塞13,从而注射器针座15也随着该柱塞13回拉。这是因为连接部13a与注射器针座15的凸起15b连接。然后,将柱塞13进一步拉向针筒11的后端,使注射器针座15被完全拉入针筒11内。注射器针座15被柱塞13的连接部13a保持(hold)。换句话说,由于凸缘15a的外径比针筒11的内径小,因此注射器针座15悬在柱塞13的前端上。由于重力的偏心,而且针座15与柱塞3的前端之间的连接点作为其支撑点,因此注射器针座15向下倾斜(即,朝重力的方向)。此时,仅有注射器针头16的前端与针筒11的内表面接触。而且,针筒11的接触面与注射器针座15之间保持恒定的倾角。图5D和图5E示出了防止注射器针座从针筒抽出的步骤。参考图5D和图5E,将形成于柱塞13上的切槽18回拉靠近针筒11的外部。然后,沿垂直于柱塞13的方向反复向下按压柱塞13,从而可将该柱塞13沿着柱塞13上形成的切槽18折断。然后,将柱塞13的折断部分平行并面向针筒11的前端放置。然后,当柱塞13的折断部分经由连接管12插入时,针筒11的前端被堵住,从而防止针筒11内的注射器针座15从针筒11掉出或滑出。不过,上述现有技术的一次性注射器的不利之处在于需要使用O型环。O型环对于即便是极其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筒,其两端开口;接管,其插入该针筒的一侧;插入管,其插入该接管中,并允许该接管与该针筒的内圆周气密接触;以及活塞,其插入该针筒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又寅
申请(专利权)人:白又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