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明正专利>正文

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5712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主要包括有一针筒、与该针筒连通的一针组,及穿置在该针筒内的一推杆。该针筒具有围绕一轴线且界定出一大孔道与一小孔道的一大管径段与一小管径段。该针组具有与该针筒小管径段套合的一针座、与该针座衔接且延伸出该针筒外的一针体,及气密连通该针筒小孔道与该针体且孔径不大于该针筒小孔道孔径的一管接件。借此,利用该管接件减少该针筒与该针座间的死腔,有效减少药液残留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射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一般的注射器9主要包括有一针筒91、一推杆92、一针座93及一针体94。该针筒91具有围绕一轴线且界定出一大孔道911与一小孔道912的一大管径段913与一小管径段914、界定在该大、小管径段913、914的一肩部915,及形成在该大管径段913上反向于该小管径段914的一端且径向延伸的一环形凸缘916。该推杆92是滑行于该针筒91大孔道911内。该针座93是与该针筒91小管径段914气密套合,并具有环绕该轴线且界定出一针孔931与一孔室932的一环壁933。该针体94具有插置在该针座93针孔931内的一固接端941,及穿出该针座93的一穿刺端942。借此,医护人员只须推压该推杆92沿该针筒91的大孔道911滑移,就可以使该推杆92在推移过程中注射药液,使药液由该针筒91的大、小孔道911、912,经该针座93的孔室932、该针体92注射至动物体,当该推杆92推送至行程终点时,该推杆92会抵靠在该针筒91的肩部915上,完成注射用途。但,该注射器9结构虽然具有注射用途,却于实际使用时仍然存有以下缺失而极待解决由于该推杆92只能沿该针筒91大孔道911行进至受阻于该针筒91肩部915就无法再推移,因此,实际临床使用时,该针筒91小孔道912与该针座93孔室932间会形成一死腔,使药液或血液在死腔内残留,而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该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包括一针筒、一针组,及一推杆。该针筒具有围绕一轴线且界定出一大孔道与一小孔道的一管壁,该管壁具有反向的一入口端与一出口端,及分别邻接该入口端与该出口端且环绕该大、小孔道的一大管径段与一小管径段。该针组具有一针座、一针体及一管接段,该针座是与该针筒小管径段套合,该针体是与该针座衔接且延伸出该针筒外,该管接段具有沿该轴线贯穿且气密连通该针筒小孔道与该针体的一孔隙,该孔隙的孔径是不大于该针筒小孔道的孔径。该推杆是滑行于该针筒的大孔道内。本专利技术的特殊功效是能避免资源浪费,及能符合环保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一剖视图,说明一般的注射器。图2是一分解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份组合剖视图。图4是一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图5是一部份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图6是一部份剖视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回抽一推杆,使该弹性塞件封闭一针筒。图7是一部份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图8是一分解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的一第五较佳实施例。图9是该第五较佳实施例的部份组合剖视图。图10是一分解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的一第六较佳实施例。图11是该第六较佳实施例的部份组合剖视图。图12是一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的一第七较佳实施例。图13是一部份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的一第八较佳实施例图14是一部份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的一第九较佳实施例。图15是一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的一第十较佳实施例。图16是一部份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的一第十一较佳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2、图3,本专利技术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针筒1、一针组2,及一推杆3。该针筒1在本实施例是较小容量(如1CC)的注射器,并具有围绕一轴线且界定出一大孔道11与一小孔道12的一管壁13。该管壁13具有反向的一入口端131与一出口端132、分别邻接该入口端131与该出口端132且环绕该大孔道11与该小孔道12的一大管径段133与一小管径段134、形成在大、小管径段133、134间的一肩部135、由该入口端131径向延伸且对称的一对凸缘136,及沿平行该轴线方向形成在该小管径段134一外表面且径向突出的多数个肋片137。前述肋片137所环绕形成的较大外径可与一般现有规格的针座21紧迫套合,借此,可同步缩小该小孔道12的孔径,及缩减该小管径段134的管壁厚度。该小孔道12具有邻接该大孔道11的一流道段121,及邻接该出口端132的一套接段122,该流道段121的孔径是界于0.3~1.6mm。该针组2具有一针座21、一针体22及一管接段23。该针座21是与该针筒1小管径段134套合,并具有环绕该轴线且界定出一针孔211与一孔室212的一环壁213。该针体22具有插置在该针座21针孔211内的一固接端221,及穿出该针座21且延伸出该针筒1外的一穿刺端222。该管接段23是与该针体22一体成型,并具有朝该孔室212轴向延伸且气密地穿置在该针筒1小孔道12套接段122内的一第一端231,及沿该轴线贯穿且连通该针筒1小孔道12流道段121与该针体22的一孔隙232。该孔隙232的孔径是不大于该针筒1小孔道12的孔径。该推杆3是可滑行于该针筒1的大孔道11内,并具有反向的一前肋片31与一后肋片32、由该前肋片31沿该轴线延伸的一塞栓33,及可卸离地套置在该塞栓33且与该针筒1大管径段133气密接触的一弹性塞件34。进行注射用途时,与一般针筒或注射器的操作方式相同,只须在汲取药液后,推压该推杆3沿该针筒1的大孔道11滑移,就可以使该推杆3在推移过程中注射药液,使药液由该针筒1的大、小孔道11、12,经该管接段23的孔隙232、该针体22注射至动物体,当该推杆3推送至行程终点时,该推杆3会抵靠在该针筒1的肩部135上,完成注射用途。重要的是,由于该针筒1小孔道12的孔径及容积明显缩小,且药液是由该针筒1小孔道12的流道段121直接注入与该针体22一体成型且孔径相同的管接段23内,相当于直接注入该针体22内,所以,可以将该针体22与该针筒1小孔道22间的腔隙减至最小,使该针筒1小孔道12与该针体22间的药液残留量降至最低,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参阅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该针筒1还具有环绕该轴线且由该凸缘136反向于该入口端131延伸的一环护段138,该环护段138的内径恰能供该推杆3的后肋片32通过。当该推杆3完成注射,并推送至行程终点时,该推杆3恰能完全隐藏在该针筒1的大管径段133与该环护段138内,使该推杆3没有任何可供抓握的部位显露在外,而无法再被操作使该注射器无法再被重复使用。参阅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该针筒1还具有由该肩部135沿该小孔道12凹陷的一凹槽14。该推杆3的弹性塞件34具有由一前端面沿该轴线延伸的一塞柱341,及形成在该在塞柱341一外表面的多数个肋条342,使该塞柱341的外径略大于该针筒1小孔道12的孔径。借此,当注射完成,且该弹性塞件34抵靠该针筒1肩部135时,该塞柱341与外表面的肋条3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减少药液残留量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针筒,具有围绕一轴线且界定出一大孔道与一小孔道的一管壁,该管壁具有反向的一入口端与一出口端,及分别邻接该入口端与该出口端且环绕该大、小孔道的一大管径段与一小管径段;一针组,具 有一针座、一针体及一管接段,该针座是与该针筒小管径段套合,该针体是与该针座衔接且延伸出该针筒外,该管接段具有沿该轴线贯穿且气密连通该针筒小孔道与该针体的一孔隙,该孔隙的孔径是不大于该针筒小孔道的孔径;及一推杆,是滑行于该针筒的大孔道 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正黄明敏许沛扬
申请(专利权)人:许明正黄明敏许沛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