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尉家森专利>正文

临床穿刺置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4394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04:28
一种临床穿刺置管,包括有针筒、穿刺针、软管,软管套设于穿刺针内,软管与针筒连接,于软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口;还包括有覆盖部件以及加压封堵件;覆盖部件包括有医用柔性塑料膜以及盖体,医用柔性塑料膜为筒状结构,医用柔性塑料膜的一端连接有盖体,医用柔性塑料膜的另一端设置于开口上;覆盖部件设置于软管内,医用柔性塑料膜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流体通过的微孔;盖体可与软管的内侧表面相抵;加压封堵件可气密性地插设于针筒上用于提高并保持针筒内的气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开口设置多个,解决现有技术中仅开设一个开口而引起的压力过大损伤人体组织的问题设置医用柔性塑料膜,在医用柔性塑料膜上开设微孔,能够平缓地将积液或者积气导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临床穿刺置管
技术介绍
穿刺技术是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一般用于诊断、病理采集、胸腹腔冲洗引流、药物灌注或排液(气)治疗等。目前临床常用的穿刺针具,包括穿刺针以及设置于穿刺针内的软管。软管随穿刺针进入皮肤表层后,预留在人体内。普通的软管仅顶端开设一个开口,用于液体的吸取,这样非常容易造成由于软管开口位置吸力过大而损伤人体组织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问题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穿刺针具存在的容易损伤人体组织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临床穿刺置管,包括有针筒、穿刺针、软管,所述软管套设于所述穿刺针内,所述软管与所述针筒连接,于所述软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口 ;还包括有覆盖部件以及加压封堵件;所述覆盖部件包括有可塑性形变的医用柔性塑料膜以及盖体,所述医用柔性塑料膜为筒状结构,所述医用柔性塑料膜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盖体,所述医用柔性塑料膜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开口上;所述覆盖部件设置于所述软管内,所述医用柔性塑料膜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流体通过的微孔;所述盖体可与所述软管的内侧表面相抵;所述加压封堵件可气密性地插设于所述针筒上用于提高并保持针筒内的气压。优选地,所述针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橡胶阻尼层,所述加压封堵件与所述橡胶阻尼层过盈连接。优选地,所述软管的尾端设置有外接管;所述外接管上设置有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硅胶贴膜。优选地,所述软管的头部为封闭、平滑的圆头结构。(三)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对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软管做出了优化设计,其具体改进如下:1、将开口设置多个,每一个开口均匀分担由积液或者积气产生的压力,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仅开设一个开口而引起的压力过大损伤人体组织的问题;2、设置医用柔性塑料膜,在医用柔性塑料膜上开设微孔,利用微孔实现积液或者积气的通过,由于微孔孔径较小,对积气或者积液的流动具有减速作用,从而能够平缓地将积液或者积气导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临床穿刺置管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和图2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针筒1、软管2、加压封堵件3、医用柔性塑料膜4、盖体5、外接管6、硅胶贴膜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临床穿刺置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软管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临床穿刺置管,包括有针筒1、穿刺针、软管2,软管2套设于穿刺针内,软管2与针筒I连接,于软管2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口;还包括有覆盖部件以及加压封堵件3;覆盖部件包括有可塑性形变的医用柔性塑料膜4以及盖体5,医用柔性塑料膜4为筒状结构,医用柔性塑料膜4的一端连接有盖体5,医用柔性塑料膜4的另一端设置于开口上;覆盖部件设置于软管2内,医用柔性塑料膜4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流体通过的微孔;盖体5可与软管2的内侧表面相抵;加压封堵件3可气密性地插设于针筒I上用于提高并保持针筒I内的气压。在上述结构设计中,针筒I与软管2相连,针筒I内置有活塞,通过推拉活塞改变针筒I内的气压从而实现药液注射或者是体内积液、积气的吸取。穿刺针内具有容置通道,软管2设置在容置通道内从而使得软管2随穿刺针穿刺人体表皮后进入到人体内。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软管2开口位置吸力过大而损伤人体组织的问题,本技术在软管2上开设了多个开口,并在各个开口上设置了覆盖部件。开口设置多个,每个开口均匀分担吸收积液、积气时产生的压力,由于单一开口上的压力降低,从而解决了传统穿刺置管容易造成人体组织损伤的问题。具体地,在本技术中,软管2开口位置上设置有医用柔性塑料膜4,医用柔性塑料膜4设置在软管2内,当需要吸收人体积液或者积气时,软管2内压强降低,人体内的积液或者积气通过软管2开口将医用柔性塑料膜4撑开,医用柔性塑料膜4上开设有微孔,积气或者积液通过微孔进入到软管2内然后导出。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对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软管2做出了优化设计,其具体改进如下:1、将开口设置多个,每一个开口均匀分担由积液或者积气产生的压力,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仅开设一个开口而引起的压力过大损伤人体组织的问题;2、设置医用柔性塑料膜4,在医用柔性塑料膜4上开设微孔,利用微孔实现积液或者积气的通过,由于微孔孔径较小,对积气或者积液的流动具有减速作用,从而能够平缓地将积液或者积气导出。由于本技术需要埋置于人体内,因此,需要对针筒I进行封堵,本技术特别提供了加压封堵件3,在加压封堵件3插入到针筒I中时,能够对针筒I加压,从而使得医用柔性塑料膜4萎缩,盖体5覆盖到软管2的开口上,从而实现软管2、针筒I的密封,避免积液或者积气溢流。为了提高并保持针筒I的密封性,针筒I的内壁上设置有橡胶阻尼层,加压封堵件3与橡胶阻尼层过盈连接。具体地,软管2的尾端设置有外接管6;外接管6上设置有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硅胶贴膜7。利用硅胶贴膜7将外接管6固定在人体上,其亲肤性较高,不易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出现。为了避免软管2在插入到人体时对人体组织造成刺伤,在本技术中,软管2的头部为封闭、平滑的圆头结构。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主权项】1.一种临床穿刺置管,包括有针筒(I)、穿刺针、软管(2),所述软管套设于所述穿刺针内,所述软管与所述针筒连接,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软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口 ; 还包括有覆盖部件以及加压封堵件(3); 所述覆盖部件包括有可塑性形变的医用柔性塑料膜(4)以及盖体(5),所述医用柔性塑料膜为筒状结构,所述医用柔性塑料膜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盖体,所述医用柔性塑料膜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开口上; 所述覆盖部件设置于所述软管内,所述医用柔性塑料膜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流体通过的微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临床穿刺置管,包括有针筒(1)、穿刺针、软管(2),所述软管套设于所述穿刺针内,所述软管与所述针筒连接,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软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口;还包括有覆盖部件以及加压封堵件(3);所述覆盖部件包括有可塑性形变的医用柔性塑料膜(4)以及盖体(5),所述医用柔性塑料膜为筒状结构,所述医用柔性塑料膜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盖体,所述医用柔性塑料膜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开口上;所述覆盖部件设置于所述软管内,所述医用柔性塑料膜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流体通过的微孔;所述盖体可与所述软管的内侧表面相抵;所述加压封堵件可气密性地插设于所述针筒上用于提高并保持针筒内的气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尉家森马玮玮
申请(专利权)人:尉家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