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朴光哲专利>正文

一种冷暖风循环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3652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4 23:23
一种冷暖风循环垫,由冷暖风循环管路和包裹其外的垫子包裹体构成,所述冷暖风循环管路由平行并置的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以及有间隔的并联连接在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上的若干冷暖风循环支管道构成,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之间设有间隙,其间填充有保温隔热层;所述任意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的进风端和回风端相互紧挨分别连接在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上,管道其余部分紧密贴合并排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全、热传导均匀、可以卷曲收纳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活用垫,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采用冷暖风循环制冷制热的垫子。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为电热垫或水循环制冷热垫,电热垫存在漏电及容易引起局部过热等绝对不安全因素,水循环制冷热垫存在需要定期补充水及漏水、堵塞、需要防冻措施等诸多使用、维护不便的情况。从上述情况考虑,以空气作为导热媒介觉有较高的可接受性和安全性。中国专利2013200637805号公开一种暖风循环供暖褥垫,但受制于空气的比热和传输距离因素,通过该方案实现的产品,存在热传导极不均匀的严重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热传导均匀、可以卷曲收纳特点的冷暖风循环垫。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种冷暖风循环垫,由冷暖风循环管路和包裹其外的垫子包裹体构成,所述冷暖风循环管路由平行并置的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有间隔的并联连接在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上的若干冷暖风循环支管道,以及分别串接在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上的供风接插软管和回风接插软管构成,所述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单端开口,供风接插软管、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回风接插软管与任意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构成一个冷暖风循环通路;所述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之间设有间隙,其间填充有保温隔热层;所述任意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的进风端和回风端相互紧挨分别连接在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上,管道其余部分紧密贴合并排延伸。所述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为回风主管道在上、供风主管道在下的上下叠放设置。所述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的同一侧面有间隔的设置有若干组对应相邻的供风接头和回风接头,所述供风接头为S型弯管接头,所述回风接头为一字型直管接头,所述任意一组对应相邻的供风接头和回风接头的端口水平并排、其高度不低于回风主管道下底面的高度。优选的,所述任意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为单腔管,其首端接插在供风接头上、尾端接插在对应相邻的回风接头上,冷暖风循环支管道首尾紧密贴合,管道其余部分水平并置紧密贴合延伸排布,至管道中部形成U型回绕。可选的,所述任意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为双腔管,其首端两个管口分别接插在相邻的供风接头和回风接头上,尾端密封接插有U型弯接头,使得双腔管的两个腔体构成一个密闭循环通路。所述冷暖风循环支管道为日型双腔管、8型双腔管或◎型双腔管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冷暖风循环支管道为管壁经塑料或硅胶包覆的金属软管。可选的,所述冷暖风循环支管道为管壁缠绕弹簧状钢丝或管壁包覆筒状编织钢丝的塑料或硅胶软管。所述供风接插软管和回风接插软管的一端延伸出垫子包裹体,并与冷暖风装置连接。所述任意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与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为T型并联排列。上述技术方案的主要特点在于:1.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隔热布局,降低热量损耗;2.若干组冷暖风循环支管道并联在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上,通过并联设置,尽量保证出入任意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的空气的初始温度一致;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冷暖风循环支管道紧密并置并含有金属热传导媒介,提高冷暖风循环支管道供、回风管路间的热交换效率,从而保持冷暖风循环支管道整体制热或制冷的均衡性,实现垫子整体热传导的均匀性。3.冷暖风循环支管道为软管设计,实现垫子整体可卷曲收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具有较高安全性、热传导均匀、可以卷曲收纳的显著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冷暖风循环管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不含垫子包裹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种冷暖风循环垫,由冷暖风循环管路I和包裹其外的垫子包裹体2构成,所述冷暖风循环管路I由平行并置的供风主管道11、回风主管道13,有间隔的按T字型并联连接在供风主管道11、回风主管道13上的第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50、第二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51、第三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52、第四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53、第五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54、第六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55、第七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56、第八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57、第九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58、第十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59、第十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60,以及分别串接在供风主管道11、回风主管道13上的供风接插软管17和回风接插软管18构成,所述供风主管道11、回风主管道13单端开口,供风接插软管17、供风主管道11、回风主管道13、回风接插软管18与任意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构成一个冷暖风循环通路;所述供风主管道11、回风主管道13之间设有间隙,其间填充有保温隔热层19。供风主管道11、回风主管道13为回风主管道13在上、供风主管道11在下的上下叠放设置。供风主管道11、回风主管道13的同一侧面沿供风主管道11、回风主管道13开口端向闭口端方向,水平平行等距设置有对应相邻的第一供风接头110和第一回风接头130,第二供风接头111和第二回风接头131,第三供风接头112和第三回风接头132,第四供风接头113和第四回风接头133,第五供风接头114和第五回风接头134,第六供风接头115和第六回风接头135,第七供风接头116和第七回风接头136,第八供风接头117和第八回风接头137,第九供风接头118和第九回风接头138,第十供风接头119和第十回风接头139,第十一供风接头120和第十一回风接头140,前述供风接头为S型弯管接头,前述回风接头为一字型直管接头,所述任意一组对应相邻的供风接头和回风接头的端口水平并排、其高度不低于回风主管道13下底面的高度。第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50为单腔管,其管壁为经硅胶包覆的金属软管,其首端(进风?而)接插在弟一供风接头110上、尾?而(出风?而)接插在对应相邻的弟一回风接头130上,第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50首尾紧密贴合,管道其余部分水平并置紧密贴合延伸排布,至管道中部形成U型回绕。其它冷暖风循环支管道按此相同结构设置、连接。供风接插软管17和回风接插软管18的一端延伸出垫子包裹体2,并与独立外置的冷暖风装置20连接。如图3,第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50也可以为8型双腔管,其为管壁包覆筒状编织钢丝的硅胶软管,其首端两个管口(双腔管一端的两个管口分别作为进风端和出风端)接插在第一供风接头110、第一回风接头130上,尾端密封接插有第一 U型弯接头210,使得第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150的两个腔体构成一个密闭循环通路。其它冷暖风循环支管道按此相同结构设置、连接。以上实施例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核心思想,在做好密封措施的条件下,本专利技术也将导热媒介从空气变换为水、油等液体导热媒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进行任何可能的变化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冷暖风循环垫,由冷暖风循环管路和包裹其外的垫子包裹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暖风循环管路由平行并置的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有间隔的并联连接在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上的若干冷暖风循环支管道,以及分别串接在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上的供风接插软管和回风接插软管构成,所述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单端开口,供风接插软管、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回风接插软管与任意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构成一个冷暖风循环通路;所述供风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暖风循环垫,由冷暖风循环管路和包裹其外的垫子包裹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暖风循环管路由平行并置的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有间隔的并联连接在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上的若干冷暖风循环支管道,以及分别串接在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上的供风接插软管和回风接插软管构成,所述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单端开口,供风接插软管、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回风接插软管与任意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构成一个冷暖风循环通路;所述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之间设有间隙,其间填充有保温隔热层;所述任意一冷暖风循环支管道的进风端和回风端相互紧挨分别连接在供风主管道、回风主管道上,管道其余部分紧密贴合并排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光哲
申请(专利权)人:朴光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