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真空保鲜饭盒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真空保鲜饭盒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真空保鲜饭盒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手动的抽气来保鲜,还有一种是用小气筒对饭盒进行抽气,这两种都是抽取气体体积的1%到2%,从而形成饭盒内外的气压差,但是这两种做法比较机械且很难达到全部真空,而且保鲜时间短,保鲜效果差。当需要从真空状态返回正常气压值的时候,是利用进气装置,进气装置一般是机械式的塑料阀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不足,提供一种保鲜时间长、保鲜效果好的智能真空保鲜饭盒及其控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智能真空保鲜饭盒,包括饭盒本体、盒盖、抽放气结构、控制模块,所述抽放气结构、控制模块设置于盒盖内,所述盒盖与饭盒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抽放气结构包括电磁阀A、电磁阀B、抽气泵、三通管C、三通管D,所述电磁阀A连接三通管C的一个支管,所述电磁阀A连接抽气泵,所述抽气泵连接三通管D的一个支管,所述三通管C的另一个支管连接电磁阀B,所述电磁阀B连接三通管D的另一个支管,所述三通管D的主管固定在盒盖外侧,所述三通管C的主管与饭盒本体相连通,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抽放气结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压强与温度传感器模块、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模块、充电模块、电池BT1、电池电压监测模块、稳压模块,所述压强与温度传感器模块、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模块、充电模块、电磁阀A、电磁阀B、电池电压监测模块、稳压模块都连接控制器,所述稳压模块、电池电压监测模块、电池BT1都连接充电模块。压强与温度传感器模块包括压强与温度传感器S1,所述压 ...
【技术保护点】
智能真空保鲜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饭盒本体(1)、盒盖(8)、抽放气结构、控制模块,所述抽放气结构、控制模块设置于盒盖(8)内,所述盒盖(8)与饭盒本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抽放气结构包括电磁阀A(2)、电磁阀B(6)、抽气泵(3)、三通管C(7)、三通管D(4),所述电磁阀A(2)连接三通管C(7)的一个支管,所述电磁阀A(2)连接抽气泵(3),所述抽气泵(3)连接三通管D(4)的一个支管,所述三通管C(7)的另一个支管连接电磁阀B(6),所述电磁阀B(6)连接三通管D(4)的另一个支管,所述三通管D(4)的主管固定在盒盖外侧(5),所述三通管C(7)的主管与饭盒本体(1)相连通,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抽放气结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23)、压强与温度传感器模块(21)、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模块(22)、充电模块(24)、电池BT1(27)、电池电压监测模块(26)、稳压模块(25),所述压强与温度传感器模块(21)、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模块(22)、充电模块(24)、电磁阀A(2)、电磁阀B(6)、电池电压监测模块(26)、稳压模块(25)都连接控制器(23),所述稳压模块(25)、 ...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真空保鲜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饭盒本体(1)、盒盖(8)、抽放气结构、控制模块,所述抽放气结构、控制模块设置于盒盖(8)内,所述盒盖(8)与饭盒本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抽放气结构包括电磁阀A(2)、电磁阀B(6)、抽气泵(3)、三通管C(7)、三通管D(4),所述电磁阀A(2)连接三通管C(7)的一个支管,所述电磁阀A(2)连接抽气泵(3),所述抽气泵(3)连接三通管D(4)的一个支管,所述三通管C(7)的另一个支管连接电磁阀B(6),所述电磁阀B(6)连接三通管D(4)的另一个支管,所述三通管D(4)的主管固定在盒盖外侧(5),所述三通管C(7)的主管与饭盒本体(1)相连通,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抽放气结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23)、压强与温度传感器模块(21)、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模块(22)、充电模块(24)、电池BT1(27)、电池电压监测模块(26)、稳压模块(25),所述压强与温度传感器模块(21)、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模块(22)、充电模块(24)、电磁阀A(2)、电磁阀B(6)、电池电压监测模块(26)、稳压模块(25)都连接控制器(23),所述稳压模块(25)、电池电压监测模块(26)、电池BT1(27)都连接充电模块(24),所述压强与温度传感器模块(21)包括压强与温度传感器S1,所述压强与温度传感器S1的CSB端口、SDA端口、SCL端口、INT1端口连接控制器,所述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模块(22)包括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U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容C26、电容C28、电容C29、NPN三极管Q5,所述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U2的CPOUT端口通过电容C26连接地信号GND,所述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U2的SCL端口、SDA端口连接控制器,所述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U2的SCL端口通过电阻R26连接电源VMCU,所述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U2的SDA端口通过电阻R27连接电源VMCU,所述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U2的INT端口通过电阻R24连接NPN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NPN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25连接地信号GND,所述NPN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地信号GND,所述NPN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控制器,所述NPN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还连接电源VMCU,所述充电模块(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奕彤,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糖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