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1076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手环本体和充电插接头,所述手环本体包括环状的壳体、以及自所述壳体的表面向下凹设的充电插槽,充电插槽包括导引段和限位段,限位段内设有触接部,限位段的侧壁凸设有限位部;充电插接头包括主体部、设于主体部的下端的插接部、以及显露出插接部的表面设置的导电部,插接部的侧表面凸设有挡止部;导引段用以供插接部插入充电插槽,限位部用以在插接部滑动至限位段时,与挡止部抵接,以限制插接部自充电插槽中脱出,触接部用以在插接部滑动至限位段时,与导电部电性触接。如此设置,可简化智能手环的充电连线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手环
技术介绍
目前手环产品在充电时采用一卡夹夹持智能手环,在通过卡夹上设置的充电插接 头与智能手环的壳体上的接头配合充电。如此,使得充电连线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 高且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手环,旨在简化智能手环的充电连线结 构,提高生产效率低,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智能手环,包括手环本体和充电插接头,所述 手环本体包括环状的壳体、以及自所述壳体的表面向下凹设的充电插槽,所述充电插槽包 括导引段和限位段,所述限位段内设有触接部,所述限位段的侧壁凸设有限位部;所述充电 插接头包括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下端的插接部、以及显露出所述插接部的表面设置 的导电部,所述插接部的侧表面凸设有挡止部;所述导引段用以供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充 电插槽,所述限位部用以在所述插接部滑动至所述限位段时,与所述挡止部抵接,以限制所 述插接部自所述充电插槽中脱出,所述触接部用以在所述插接部滑动至所述限位段时,与 所述导电部电性触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设于所述限位段的侧壁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邻接 所述充电插槽的槽口设置,所述第一凸台的下表面与所述挡止部的上表面抵接限位,以限 制所述插接部自所述充电插槽中脱出。 优选地,所述限位段的侧壁还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用以与所述挡止部上 开设的限位槽卡合,以阻止所述充电插接头从所述限位段中滑出至所述导引段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限位槽凹设于所述挡止部的背离所述插接部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挡止部包括多个挡块,多个所述挡块设于所述插接部的相对的两侧 面,相应地,所述限位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凸台,多个所述第一凸台设于所述限位段的相对 的两侧壁。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自所述主体部的端面部分凸设形成,且与所述主体部的端面 形成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用于与所述充电插槽的周缘抵接。 优选地,所述触接部设于所述充电插槽的底壁,所述导电部设于所述插接部的端 部,所述导电部与所述触接部接触以实现电性连接,以对所述智能手环充电。 优选地,所述触接部的接触表面与所述充电插槽的底壁相平。 优选地,所述触接部为多个,所述导电部为多个,多个所述触接部与多个所述导电 部相应地电性触接。 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手环本体和充电插接头,所述 手环本体包括环状的壳体、以及自所述壳体的表面向下凹设的充电插槽,所述充电插槽包 括导引段和限位段,所述限位段内设有触接部,所述限位段的侧壁凸设有限位部;所述充电 插接头包括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下端的插接部、以及显露出所述插接部的表面设置 的导电部,所述插接部的侧表面凸设有挡止部;所述导引段用以供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充 电插槽,所述限位部用以在所述插接部滑动至所述限位段时,与所述挡止部抵接,以限制所 述插接部自所述充电插槽中脱出,所述触接部用以在所述插接部滑动至所述限位段时,与 所述导电部电性触接。 具体的,在对手环本体充电时,先将插接部插入到充电插槽的导引段,再从导引段 滑入至限位段,使得插接部与限位部抵接限位,防止插接部脱出充电插槽。如此设置,可简 化智能手环的充电连线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低,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智能手环的充电插接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智能手环的壳体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智能手环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技术智能手环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 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侧壁" "底壁"等指示的方 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 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手环200。 参照图1至6,图1为本技术的智能手环的充电插接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智能手环的壳体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智能手 环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智能手环另一实施 例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B -B处的剖视图。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手环200,包括 手环本体100和充电插接头1,手环本体100包括环状的壳体2、以及自壳体2的表面向下凹设 的充电插槽21,充电插槽21包括导引段21a和限位段21b,限位段21b内设有触接部213,限位 段21b的侧壁凸设有限位部。充电插接头1包括主体部11、设于主体部11的下端的插接部12 以及显露出插接部12的表面设置的导电部122。插接部12的侧表面凸设有挡止部121。导引 段21a用以供插接部12插入充电插槽21,限位部用以在插接部12滑动至限位段21b时,与挡 止部121抵接,以限制插接部12自充电插槽21中脱出,触接部213用以在插接部12滑动至限 位段21b时,与导电部122电性触接。 具体的,在对手环本体100充电时,插接部12与充电插槽21配合,挡止部121的上表 面用于在充电插接头1滑动至限位段21b时,与限位部的下表面抵接,以限制充电插接头1自 限位段21b中脱出,导电部122用于在充电插接头1滑动至限位段21b时,与所述触接部213电 性触接。因此方便充电插接头1与充电插槽21的插接,挡止部121与限位部的设置比较简单, 同时也方便安装和拆卸。如此设置,可简化智能手环200的充电连线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低, 降低生产成本。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手环本体和充电插接头,所述手环本体包括环状的壳体、以及自所述壳体的表面向下凹设的充电插槽,所述充电插槽包括导引段和限位段,所述限位段内设有触接部,所述限位段的侧壁凸设有限位部;所述充电插接头包括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下端的插接部、以及显露出所述插接部的表面设置的导电部,所述插接部的侧表面凸设有挡止部;所述导引段用以供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充电插槽,所述限位部用以在所述插接部滑动至所述限位段时,与所述挡止部抵接,以限制所述插接部自所述充电插槽中脱出,所述触接部用以在所述插接部滑动至所述限位段时,与所述导电部电性触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经洲周小山杨静华邓顺尧
申请(专利权)人: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